“确实如此。”林薇点头答道,“医者理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温计的普及能帮助更多医馆进行精准诊疗,减轻病患痛苦,这才是关键所在。目前已有几家医馆成功制作出体温计,反馈效果甚佳,众多病患也因此受益。”
李福眼中的赞赏之情更甚:“林大夫不仅医术精湛,更怀揣着对天下百姓的深切关怀,这份胸襟实在难能可贵。侯爷若得知此事,必定会对您更加敬仰。”
两人随后又交谈了一阵,话题围绕着医馆的现状展开。李福详细询问了病患的数量、常见病症以及体温计的使用情况,林薇都逐一耐心作答。期间,不断有病患前来求诊,林薇和苏景不时需中断对话前去诊疗。李福则在一旁静静观察,目睹医馆众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病患们有序候诊,脸上洋溢着对医者的信赖之情,心中对仁心堂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临近午时,病患逐渐减少,李福起身告辞:“林大夫、苏大夫,时辰已不早,我也该回府向侯爷复命了。这些药材和点心,还请二位笑纳,这是侯爷的一番心意,万望不要推却。”
林薇和苏景将李福送至医馆门口,林薇轻声说道:“李管家慢走,请代我和苏大哥向萧公子致谢。两日后我前往侯府复诊,届时再当面感谢萧公子。”
李福点头应允,随后转身带着仆役离去。在返回侯府的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在仁心堂的所见所闻——那忙碌却井然有序的诊疗场景、病患对林薇的深厚信任、体温计在诊疗中的神奇效用,以及林薇那谦逊仁厚的态度,这一切都令他对林薇和仁心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回到侯府后,李福立刻前往拜见萧景琰,将仁心堂的见闻详细禀报:“侯爷,如今仁心堂病患络绎不绝,多数是慕名前来求诊于林大夫和体验体温计的。林大夫在诊疗过程中,耐心细致,医术精湛,深得病患信赖。那体温计确实功效显著,能精准测量体温,辅助诊断病情,许多以往难以确诊的发热病症,借助体温计后,迅速明确了病因,用药也更为精准。”
萧景琰端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手中捧着一本书,听到这话,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哦?那体温计的效果真有这么显著?林大夫还将制作方法传授给了其他医馆?”
“确实如此,侯爷。”李福点头应道,“林大夫认为,医者之间应相互切磋,推广体温计的使用,以便惠及更多病患。目前长安已有数家医馆开始采用体温计,反响都非常不错。此外,林大夫还详细说明了老夫人后续调理的注意事项,并计划两日后前来侯府复诊。”
萧景琰听罢,嘴角浮现出一抹微笑:“林大夫不仅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她心性高洁。她不图虚名,心怀苍生,如此医者,实属难能可贵。老夫人的后续调理,你需多加留心,务必依照林大夫的指示,叮嘱下人悉心照料老夫人。”
“是,侯爷。”李福恭敬地应道。
萧景琰接着问道:“医馆的运转还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李福思索片刻,答道:“医馆虽然病患众多,但大家分工明确,运转相当顺利。只是近期发热病患增多,药材消耗迅速。不过,侯爷送来的那些药材,应当能大大缓解压力。林大夫、苏大夫以及几位学徒和伙计,都尽心尽力,医馆的氛围也十分融洽。”
萧景琰点头赞许:“那就好。你再安排人手准备一些常用药材,过几日送至医馆。林大夫不仅为老夫人治病,还为长安百姓做了诸多实事,我们侯府理应多加支持。”
“是,侯爷,我即刻去准备。”李福躬身退下。
萧景琰凝视着窗外庭院中盛开的桂花,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林薇的身影。从初次在医馆相遇,到她为老夫人悉心诊治,再到如今她运用体温计为众多病患提供帮助,林薇的形象在他心中逐渐鲜明起来。她不仅医术高超,更兼具难得的仁心与智慧,这样的女子,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仁心堂内,林薇正与苏景、春桃、阿福等人一同整理李福送来的药材和点心。春桃拿起一块桂花糕,品尝后笑道:“萧公子送来的点心真是美味!林薇姐,您两日后前往侯府复诊时,一定要好好感谢萧公子。”
林薇微笑着点头回应:“当然会的。这些药材正好可以补充医馆的库存,最近发热病患增多,正是用得上的时候。阿明、阿杰,你们待会儿将药材分类整理,并登记入库。”
阿明和阿杰迅速回应道:“好的,林薇姐。”
苏景望着忙碌的众人,对林薇说道:“萧景琰派李福前来,不仅送了东西,更是亲自了解医馆的实际情况,足见他对你的重视。有了侯府的支持,我们仁心堂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顺畅。”
林薇回应道:“萧公子和老夫人的心意,我们铭记在心。我们还是应专注于为病患诊治,凭借医术和仁心赢得百姓的信赖,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苏景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好了,我们继续接诊吧,下午可能还会有不少病患前来。”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医馆内,照亮了排列整齐的药柜和桌上的体温计。林薇端坐在诊桌前,耐心地为病患诊疗,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她深知,在萧景琰和侯府的密切关注与鼎力支持下,加之医馆同仁的齐心协力,仁心堂定将蒸蒸日上,能够帮助更多百姓摆脱病痛的困扰。而她也将继续坚守医者仁心,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医术,在这个时代谱写出一曲属于自己的医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