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报道还引起一阵子热议。
不过,陈茵和燕九如现在操心孩子们搞对象也不算早,毕竟他们在壮壮兄妹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拉上手了。
陈茵还记得俩人第一次亲嘴是一个满天繁星,路边都是青蛙叫声的晚上。
因为高中学校离大队远,得住校。
他们大队就他俩上高中,回家也是结伴一起走。
那天,某人臭不要脸地骗她说什么脸上有东西……呸!
燕九如还得意地笑。
男人嘛,要脸有什么用?哪个不是厚脸皮的先娶上媳妇?
***
隔天,燕九如春风满面地去单位上班。
开完早会,近日开始有地中海趋势的程司长摸了摸自己的头顶,跟身边的人嘀咕道:“果然还得是年轻,部长比我小个五六岁,四舍五入也算小十岁了,几乎差一轮……”
身边的人:您这到底几个四舍五入啊?小五六岁能扩到一轮十二岁去?承认自己显老就那么难吗?
不过也不得不说,最近部里特别的忙。
一部分人被抽调去协助复关谈判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啃词条这差事儿烧脑,光是文件都堆了几屋子,尤其是从前都是纸质文件。
不光是程司长,连跟着燕九如当翻译的沈秘书和李秘书也都一把一把地掉头发。
还有一部分人则被分派出去各地搞市场化经济调研。
打从前两年起,玄国内部就有声音要深化改革,把现行的计划统筹经济改成全面市场化经济。
这一方面是复关需要市场化,在一个么,燕九如私以为某些隐藏在背后的人想操作资本攫取更大的利益,市场化能给这些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当然,他没有证据,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来的猜测。
从个人来讲,全面市场会对燕九如的几个厂子只会更有利,但要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工人下岗的代价来换取,燕九如好歹是根正苗红在村里长大的,心还没那么黑。
他的黑只会对敌对势力和敌人。
不过,作为商务部部长,他也不会坐等上面下达红头文件,既然觉察到了风头,他就提前派人到全国各地去调研,没有三个月回不来。
至于部里的工作,大家挤一挤时间,少些唠嗑打屁,品茶看报纸,总还能按时完成工作的。
除了派人下去调研,燕九如自己也早琢磨玄国的产业现状。
要说外汇储备,玄国自打动用了107所这些特殊力量后,不论是自己找到的资源,还是从外面搞来的,总的来说,玄国并不缺黄金和美元储备,甚至可能比刚刚解体的前老大哥国还强许多。
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正在起步的泱泱大国,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兴起建设浪潮,你修铁路,他修高架桥,你修机场,他修隧道,还有的地方修水电站,核电站,等等。
所有这些基础建设都不能光靠人力,凭双手去斗天战地,得用到各种工程机械设备,首先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叉车,还有压路机,吊车什么的。
而这些设备目前基本都靠进口。
***
燕九如拿起一张刚传真过来的报表。
光看最近这一两年,进口液压挖掘机一万多台,一百马力以上的推土机六千多台,装载机四千多台,叉车两千多台,其他压路机、平地机、铲运机等将近一千台。
这些进口设备吨位最小的也得一两万美金,大吨位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美元一台也很平常,谁让咱刚需又偏自己不能生产呢!
这些还是大搞基建之前的进口数量,真要是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以后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只怕翻十个跟头都不止,再多外汇也不能这么花。
燕九如边思索,指尖边轻轻敲着办公桌,还是得自己能造出质量过硬的才行。
据他了解,国内确实也有几个机械厂,当初从老大哥哪里照葫芦画瓢抄来几种工程机械,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年也没个发展,还是老一套,已经完全不能跟现在的新技术相提并论了。
燕九如把目光投向对面墙上全国工商业版地图的东北地区。
这里是号称共和国长子的重工业区。
建国至今,一直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在向全国兄弟省市输送血液,要煤炭给煤炭,要电力给电力,要木材给木材,要什么给什么。
后来,虽然107所包括他在内又发掘了十几个大型资源矿藏,但事情不是这么比划的。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经济试点在很多地方铺开,东北地区首先受到一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