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茵挑眉,抱起双臂,道:“这是谁的说法?是你意会的,还是有人这么说了?”
哟呵,这燕大几万名学生的学生会主席的气势立马出来了!
“校后勤部和教务处我跑了不下五六次,每次都含含糊糊,总结下来就这个意思。”
文化人么,啥都不明说,但意思都懂。
陈茵点头,“那你自己的想法呢?”
“他们这么不爽利,我很反感,要是真跟他们掺和一起,哼,我道心得毁,仙途都得断。”
“噗~”陈茵憋不住笑了。
她伸手轻轻掐着丈夫的脖子耸着,“还道心,还仙途,你咋不白日飞升!”
“算了,我下午去市委跑一趟。
既然你不想跟学校绑一起,那指定是得挂靠你们所里了?”
燕九如任她嚯嚯自己,无奈道:“所里倒是能拿到工业用地,就是都在西郊或者东郊,离家和学校都远,来回跑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尤其是他们还得兼顾学业。
这还真是不大好办……
***
不过么,问题都是用来克服的。
燕九如既然打定了这个主意,当然是全力以赴的。
陈茵肯定是支持他的。
她跑了两三趟市委和市府,有关领导过问后,学校态度大转变,一个副校长亲自跟燕九如还有107所开会商讨。
最后决定,制造厂还是挂靠107所,相关工业用地由107所协调解决,尽量照顾到燕九如等人的学业方便;
此外,另外成立一个零配件加工的配套厂,这个挂靠在燕大。
燕大的小工厂包括外面的闲置用地划分出一片给配套厂。
条件就是工院、物院还有材料学等系的学生都可以在里面‘练手’搞研究,顺带勤工俭学。
这样的话,燕九如平时有些项目可以在配套厂进行,总装什么的在去汽车厂,如此就不必浪费时间老往郊外跑了。
陈茵也道:“这已经算是最佳方案了。”
她也尽力了。
别看她在市委秘书处工作了一段时间,找人办事还是有些难度的。
要不是老领导过问,这事儿也不容易周全的。
就那个配套厂的指标都是燕大校长亲自去上面要的。
要知道,燕大校长可是副部级的中管干部,而过去的第一任校长更是官至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干部。
别以为一个小小的配套厂不起眼,这里面可安置的正式工作是在编的、有指标的,少说十来个,如果项目如期发展的话,两三百都挡不住!
哪个单位下面没有待业等待安置的家属和职工?
这指标能不香么?
不抢才怪呢。
不管怎么说,结果还是好的。
***
既然说了挂靠性质的,燕九如就打算自己出资的。
而107所搞来了一百亩工业用地是无偿使用的,厂房建设花费说起来还真不多,主要花钱的地方还是设备这些。
当然,国家的免费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土地无偿使用是没错,但是,根据燕九如的项目规划,必须安置多少工人也是有指标的。
对此,燕九如自然是同意的,但是,他也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