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众人都吃得颇为尽兴。饭后,伙计们上前收拾餐桌。几人便移步里间,围炉而坐,冲上一壶新茶,旁边还摆了些细点心,正好慢慢消食。闲话几句后,终于转入正题。也就是郑佑最关心的事。“林小举人,那木船模型,你看要怎么做?”林向安也没再绕圈子。说到底,当初能做出那艘模型船,也不过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最初的念头,是想给林嘉月、王和忠做些能动手拆装的玩具,于是就四处打听木匠。可当地大多数木匠以打家具、做屋架为主。擅长的也多是基础明榫结构,像直榫、燕尾榫、马牙榫一类,讲求实用、耐用、效率高。可他要的却不是这个。林向安想锻炼两个小家伙的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于是就想打造鲁班锁这类小玩意。鲁班锁的原理,正是榫卯结构的灵活应用。它不靠钉、不用胶,全靠木块之间榫头与卯眼的错位咬合,形成复杂稳定的三维结构。易拆难装,这一特性最能锻炼空间感和手眼协调,以及逻辑能力。但鲁班锁,讲究的是“闷榫”技巧。外表看不出榫卯,拆装全靠手感与判断,普通木匠极少能做。就在林向安快要放弃的时候,正巧遇上一位早年避乱迁至南方的木匠。此人年轻时曾在船厂待过,如今靠打家具为生。造船对木结构的强度、防水、抗扭要求极高。其所掌握的榫卯与搭接技艺自然不在寻常工匠之下。林向安懂些数学和几何,那木匠也愿制作,两人一拍即合,一起试着做起了鲁班锁。大概是这种形状,鲁班锁有非常多的造型。从六柱锁、球型锁,到笼中取球梅花锁、方锁,几种常见结构都做了出来。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才起了做木船模型的念头。镇上靠水,画舫、渔船、客船、货船样样俱全,那位木匠又懂船,林向安便顺势设计了一款木船模型。参考了地方志、书籍、绘画,以及老匠人的经验,绘制出了总装分解图、榫卯节点图和零件编号图。那模型船以福船为原型,全长约一尺(约45),共设计了百余个榫卯结构。【备注:真有实物参考,漳州明代海商墓出土冥器船(48),实测榫卯数102个,可惜没找到图片。】“原本是给家里两个小家伙做的玩意,”林向安笑着道,“谁知阿泽要离开,当时就送给了他,当作离别礼。”“那船光是木材处理,就耗了两个月。从准备,到做好,差不多用了将近五个月。”耗费时间长,还费钱,性价比不高,之后林向安就没有再做了。当然郑佑这样的身份,钱和时间,对他来说无关紧要。“若你想做,得找精通榫卯明暗高超技艺的木匠,图纸当初是凭经验绘制的,若能找到正经造船图,按比例缩小,船的大小在一尺到一尺五之间最合适。”太小了结构难做,太大又占地方。怕众人不清楚,还特地解释了一番榫卯结构的门道,以及拼装时最忌讳哪里松了、哪里卡了。一旦误差积累,整艘船就组不起来了。“这种模型,做得好是机关结构,做不好就是一堆木茬。”郑佑听完,不住点头。他当初就是看过赵泽那艘船被拆开的模样,才对这东西生出几分兴趣。如今听了个中来由,更觉别有趣味。“图纸、木匠、材料这几样我来张罗,你若肯帮我画图,后头真要动工了,再麻烦你从旁协助,行不行?”说着又笑了笑:“放心,等这事成了,绝不会亏待你。”林向安略一沉吟。以经验来说,光木材处理就得两个月起步。眼下虽是正月初,还得备考。会试定在二月初九开考,连考九天,真到要动手的时候,差不多放榜了。只要考完会试,其他的都好说。“你先把人找好,材料备齐,到时候真要做了,我再出面,从旁协助也不迟。”这话既是答应,也是留了缓冲的余地。郑佑闻言,登时一喜,抱拳笑道:“林小举人,那就先谢过了!”这人既然出手大方,那不妨多尝试一些,林向安觉得这种机会也难得。搞不好日后拿来送人,或者高价售卖,未尝不可!“这木材可多准备些,也能多做几艘不同的船,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的物件。”事已敲定,众人也没在酒楼多停。杨道与郑佑要回杨府,便在酒楼门口分道扬镳。赵泽则继续跟着林向安一行,去逛庙会。定制首饰耗时太久,这不是寻常物件。还得给家中置办些其他特产,托赵川捎回去。不过在这之前,先绕去钱庄一趟,兑好银票,把欠赵泽的银钱还了。周后林向安、林远、王和信三人,才正式开始给家里置办礼物。,!无论哪个年代的女性,就没有不爱首饰和化妆品的。不光得给家中女眷准备,还得顾及关系亲近的亲戚,都得备一份。宁可多买些,也不能少。怎么送、送给谁,到时自有家里长辈安排。所以得考虑数量和性价比,以及方便携带等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京城特色。几番挑选,最终选中的是京城近来流行的绒花,这是仿真头花,做工精巧,色彩艳丽,造型栩栩如生,能久戴不褪。又去了京城老字号的胭脂铺子,依照掌柜推荐,买了几款上等胭脂水粉。女眷的礼物备妥,接着就要给家中男丁选礼。最实在的,自然是一双双结实舒适的千层底布鞋。又挑了些皮货。北方的皮料质量好、价钱公道,比南方划算许多。便备了几顶皮帽子,几件皮坎肩、皮护膝、护腰之类的御寒用品。除此之外,还买了几样京城特色的泥塑玩具,颜色鲜艳、造型可爱,不光小孩子:()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