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txt在线阅读 > 第211章 旧部来投和谈战(第2页)

第211章 旧部来投和谈战(第2页)

石山快步走到二人面前,伸出有力的双手,亲自将这对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少年兄弟一一扶起。他的目光在二人年轻却写满风霜与仇恨的脸上停留片刻,声音低沉而带着追忆。

“昔日虹县危局,幸得令尊深明大义,鼎力支持,石山方能快速稳定局面,进而攻取五河,站稳脚跟。随后红旗营方能分兵四方,东征西讨,才有今日些许局面。”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恳,道:

“这其中,亦有令尊在虹县独当一面,为我屏障,牵制元军的一份功劳!顺兴兄……既已先去,此仇此恨,红旗营上下同担。从今往后,石山便是你兄弟二人的屏障!”

石山实际只比邓友隆大两岁,比邓友德大五岁,但此刻他的身份、地位、威势所带来的无形距离,以及邓氏兄弟骤失依怙、投身雄主的处境,都让他们绝不敢有丝毫平辈论交的念头。

邓友隆被石山扶起,强压下喉头的哽咽,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了一下,眼中悲戚之色瞬间被刚毅所取代。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字字如铁,道:

“元帅厚恩,友隆兄弟铭记五内!先父临终前,紧握我兄弟二人的手,遗言道‘顺兴平生最大的幸事,是得遇石元帅赏识,委以守土之责;

最悔恨之事,莫过于眼皮浅薄,贪恋尺寸之地,未能追随元帅南下,共创大业!’

先父惟愿我兄弟二人摒除杂念,全心投效元帅麾下!平灭鞑虏,光复河山,为父报仇,死而无憾!”

最后八个字,几乎是从他牙缝里迸出来,带着刻骨的仇恨与不灭的斗志。

斯人已逝,其子来投,石山自不会亏待故人之后。

他目光转向邓友德,这少年身量已足,只是眉宇间稚气未脱,眼中除了悲愤,还有一丝面对陌生环境与强大元帅的紧张。石山温言道:

“友德年纪尚轻,正是长身体,学本领的时候。先留在我身边,担任宿卫,一来可保安全,二来可随军学习兵法韬略、战阵操练之法。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他复又看向邓友隆,道:

“至于你部兵马,我予你两个指挥的编制。一应兵甲、粮饷、器械,皆按红旗营战兵标准,足额配齐。你看如何?”

邓友隆闻言,心头剧震,虹县残存的乡勇,把能拿起武器的青壮都算上,也不过两千出头,其中真正经历过战阵、敢打敢拼的敢战之士,实际已经不足八百人。

石元帅不仅收留他们,还直接给了两个指挥的正式编制,承诺配齐他们梦寐以求的精良兵甲。

这份信任和关爱,只可惜先父已经看不到了。

更不用说将幼弟留在元帅身边,既是莫大的信任,也是最好的庇护和栽培。

石元帅的恩遇,远超他的预期。

邓友隆没有丝毫犹豫,一把拉住胞弟邓友德的手臂,再次朝着石山深深拜下,这一次,他声音洪亮,充满了忠诚与决心:

“元帅恩同再造!末将邓友隆、邓友德,愿为元帅肝脑涂地,拼死相报!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石山再次扶起二人,语气转为郑重:

“好!你兄弟有此心,我心甚慰。但红旗营编制、操典、战法,迥异于寻常义军,更非昔日虹县乡勇可比。你部既已决定接受整编,融入红旗营,须得尽快适应新规,服从号令。”

他点到即止,但意思很明白——整编意味着打破原有建制,打散虹县乡勇,补入新血,建立全新的指挥体系。这正是当初邓顺兴始终不愿迈出的一步,也是他最终兵败身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邓友隆既然决心已定,自然明白其中关窍。他斩钉截铁地应道:

“元帅放心!末将明白,整编之事,末将定当全力配合,绝无二话。从今往后,世上再无虹县邓家军,只有红旗营邓友隆部!”

“好!”

石山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道:

“你们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整编事宜,军令司自会与你接洽。”

邓氏兄弟是一路快马加鞭赶至合肥,而元廷的使团,则是在礼曹属吏和忠武卫一队精锐兵马的“护送”下,沿着指定的路线,避开红旗营的重要军事设施和屯兵区域,速度自然慢上许多。

待到邓友隆离开合肥的第三日,元廷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才率领着打着仪仗的使团,抵达合肥城。

负责接待的礼曹知事郭宗礼,立刻按照石山的指示,对赵琏一行进行了试探性的接触。

但这位赵参政官架子十足,面对郭宗礼旁敲侧击的询问,始终板着脸,口风极紧,只坚持一点:必须见到石山本人,方能透露此行的真正目的和朝廷的恩典。

石山对此心知肚明,元廷招安是假,缓兵分化是真。

如今淮南元军为了配合赵琏的“招安大计”,已经主动停止了对红旗营控制区四境的袭扰,这正是石山求之不得的喘息之机。

要急?

也该是远在大都的“铁锅帝”和脱脱,以及眼前这位急于完成使命的赵参政更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