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江湖野人 > 第238章 攻寨堡势如破竹(第2页)

第238章 攻寨堡势如破竹(第2页)

石山最终选定了参谋军事毛贵。

此人原本是芝麻李麾下的百户,起点很低,却极善学习。

石山将其发掘出来后,先经徐州大战的战阵历练,又在军令司近距离考察学习良久,发现毛贵军、政两方面都有所长,更难得的是他还有全局眼光。

红旗营现在的中层将领中,还有卞元亨表现出类似天赋,都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值得压更多的担子,以尽快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争取能早日独当一面。

石山授予了毛贵一个临时性职务——行军总管,并给他留下了四千兵马,让他接触民政,全面发展,同时任命汪广洋为当涂县令,协助毛贵稳固大军后路,继续负责甄别和消化战俘。

元廷已经开放了团练禁令,各地遇到紧急情况,正规军不足时,都会大肆招募乡勇应急。

不过,这些临时征募的“义兵”,一般军纪都不怎么好,也只能充作炮灰应急,各地官员对这些人既用又防,未加整训,根本不敢放他们进城协防。

集庆路在册百姓就有二十余万户,超过百万人口。在冷兵器时代,有了青壮男丁就等于有了兵源,不管其战斗力如何,战后如何处理这些被武装起来的乡勇,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战前,军令司根据集庆路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推测此战最终的俘虏总数可能高达三四万。

因此在战前制定的分批渡江计划中,就将战训营等非战斗人员安排在了第二批渡江序列,他们将协助当涂、江宁镇等地的留守人员,负责甄别和转化战俘。

甄别工作的重点在于这些乡勇的大小头目,原则也并不复杂:凡是有欺压底层乡勇、为非作歹、民怨极大的,一律就地正法;剩余的,也要谨慎使用,严加看管。

乱世当用重典,尤其是在新占领区,不杀人不足以立威。

但此举还有着更深远的目的——这些团练武装的大小头目,大多数本身就是地方豪强士绅,名下拥有大量田宅庄园,由是他们才会镇压起义军最为积极,本身就是红旗营需要重点打击的反动势力。

打掉这些人,石山才能光明正大的没收他们的家产,用于养军治民,为新政权在江南立足,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消化占领区,并不是要等到破城之后,坐在官衙中按部就班地分派任务。

攻破江宁城,只是在军事上确认红旗营对此地的控制权;在此之前,石山就必须下大力气整顿城外的根基之地,重新洗牌集庆路的利益格局,以确保自己对这片区域的绝对掌控。

——收服此地人心,恰好是比攻破城池更重要的任务。

这也是石山坚持要先取当涂,再命令徐达、胡大海、王弼三部分别攻灭龙窝水军,并夺取溧水、溧阳和句容三城的原因之一。

只有堵住了集庆路所有对外的门户,他才能安心收拾内部,推行自己的政策。

待解决了最为反动的团练武装上层头目,其下层的普通乡勇就容易处理多了。

方法也很简单,石山当初刚刚拉起队伍,在楮兰站中就曾用过;后来攻破五河城,急着回师虹县,也曾用过改进的方法,对此早已轻车熟路。

无非就是利用团练武装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首先发动底层乡勇斗大户狗腿者,分化瓦解其组织,清除掉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

然后择优选精壮本分的乡勇,送入战训营集中训练后,再补入红旗营。

其余乡勇,石山也没打算将他们放归原籍。

必须彻底打散其原有组织,由红旗营的伤退老兵带领,选取部分表现突出者自行管理,并接来乡勇的家属,重新建村。

而安置他们的田地也是现成的——之前被没收的团练武装头目田产,需拿出一部分就够了。

这些人一旦亲身感受到跟着红旗营,有田种、有饭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远胜以前,他们就会自觉成为红旗营立足江南的第一批最坚定的支持者。

所以,石山并不在意集庆路元军这段时间,到底编练了多少乡勇,甚至将所有青壮百姓都编为乡勇才好。

——那样,他就能更加名正言顺地改造这些被俘的乡勇,彻底摧毁集庆路旧有的统治基础。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元廷虽然放开了团练禁令,但下发的“义兵”元帅、万户、千户等官职告身却有定额,不可能真的任由各地官府肆意扩充兵马。

需要自掏腰包养兵的团练武装头领们也要考虑成本问题,不敢抽丁太多以致把自己吃垮。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指导下,新编练的团练武装战斗力通常都比较低下,难堪大任。待到石山率领中军主力抵达江宁镇时,常遇春所部先锋已经连续攻克了板桥、谷里两地,并派回了传令信使。

“报——元帅!先锋已攻克板桥、谷里两镇,攻破元军乡勇营寨两座,阵斩二百五十六级,俘获乡勇一千九百二十八人。常都指挥使已乘胜率军攻打敌军牛首山寨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