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江湖野人 > 第186章 接受宿州兵马否(第2页)

第186章 接受宿州兵马否(第2页)

这样的队伍在炎炎夏日跋涉三百余里,稍有不慎,便是中暑、掉队、乃至疫病横生的灾难,护送的沉重担子,压在了胡大海麾下两千拔山卫将士身上(需到合肥后才能正式扩编)。

白不信等人五十余匹上好战马,加入南迁的洪流,行军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但他心中并不急躁——近距离观察非战斗人员远距离转移,更能看出一个势力的底蕴。

这一看,果然看出了门道。

胡大海根据不同人员的体力和行军能力,合理编组。

健壮者徒步行军,老弱被安排到大车上,一些健妇也被组织起来照应老弱。

拔山卫将士除了前后布置的少量哨骑,防止人员掉队和应对可能的零星袭击外,大部提前抵达规划好的休息点,搭建简易凉棚,准备粟米粥、绿豆汤和加了少许盐的凉开水,供人取用解暑。

数千人的行军,竟然不需要惊动沿途村社,就能自行保障到位,完全不像他徐州红巾军,每到一地便如蝗虫过境,向沿途村社征(抢)粮要民夫,闹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然,沿途的村社也并非毫无反应。

白不信就亲眼看到一些耆老领着青壮送来瓜果、菜蔬,甚至还有猪、羊等慰问品。他们脸上带着敬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胡大海闻讯赶来,脸上挂着豪爽却真诚的笑容。若礼物分量较轻,他便代表红旗营拱手笑纳,并温言感谢乡亲们的厚意。若价值贵重,如那猪、羊,胡大海则执意要按照市价付给铜钱。

在此期间,会有军中书记官如实登记所购物资的种类、数量、估价,付钱之后,并请领头的耆老和青壮代表留下姓名、住址,还要郑重地按上手印画押,言明“以备日后核查,杜绝贪墨”。

整个过程自然流畅,绝非临时做戏给外人看。

这让习惯了红巾军白吃白拿的白不信极度疑惑,寻了个机会,向正在巡视凉棚的胡大海请教。

胡大海停下脚步,抹了把胡须上的汗珠,黝黑的脸上神情肃然。

“白兄弟,这是元帅时时教导俺们的根本。”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在凉棚下安静喝水歇息的百姓和眷属,又望向远处葱茏的田野,道:

“民为军之本。百姓是俺们的衣食父母!他们自个儿能活得下去,心里踏实了,才能安心种地,给俺们纳粮缴税,并送儿郎投军。

军队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粮饷、丁壮支撑,才能越打越强。就算偶尔打了个败仗,伤点元气,也能很快缓过劲来,继续跟敌人硬耗!”

他顿了顿,似是想到了去年五都村之战时,元军的所作所为,语气陡然转为严厉,道:

“可要是俺们图一时痛快,白吃白拿,甚至烧杀抢掠,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只能拖家带口往外逃!治下没了人烟,田地荒芜,俺们军队就是再能打,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越打越没指望,就算是一支百战百胜的雄师,最后也只有败亡一途!”

这番话语,如同重锤,狠狠砸在白不信心头。

若是在一年前,初入红巾军的白不信,对这种“大道理”只会嗤之以鼻——乱世之中,拳头就是道理!红巾军不抢百姓,等元军打回来,那些百姓不一样被元军抢粮抓丁?

元军用抢来的粮和人打红巾军,红巾军岂不是败得更快?这个道理似乎无懈可击。

但经历了下邑、永城接连丢失的惨痛教训后,白不信终于明白。这两地,不就是被红巾军和元军反复“征粮”,导致百姓逃尽死绝。

守军竟无粮可征,无民可依,主力只能无奈撤走,眼睁睁看着元军轻易攻破城池。

徐州红巾军从根子上就走错了路,自己这些人败得不冤!这“不抢百姓”看似吃亏,恐怕就是红旗营能在这江淮迅速崛起,根基日稳的生存之道吧?

因为是在境内行军,加上胡大海调度有方、保障得力,支包含大量老弱妇孺的庞大队伍,行进三百余里,竟只用了不到七天时间,便安然抵达了合肥城下。

其行军速度之快,组织之高效,竟超过同等数量的徐州红巾军战兵!

更令白不信始料未及的是,他刚随大队踏入合肥高大的拱辰门,便被一名身材魁梧的军官拦下。

“可是白不信白兄弟?”

那军官声音洪亮,自带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某乃元帅亲兵队率华云龙,奉元帅钧令,在此等候多时。元帅已知你抵达,请随某入府觐见!”

“觐见元帅?”

白不信惊喜不已,随即又被强烈的忐忑取代。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尘土、汗渍斑斑的战袍,又嗅了嗅身上在酷暑下行军多日积累的酸馊气味,脸上露出窘迫之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