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江湖野人笔趣阁免费阅读 > 第250章 革积弊需新理论(第3页)

第250章 革积弊需新理论(第3页)

但这事没必要详细解释,孙炎日后自然会从红旗营的实际施政中看出二者的区别。

“伯融所虑甚是!”

石山摆出虚心受教的姿态,道:

“我红旗营最重稳固根基,定不会效仿秦之暴政。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孙炎也意识到刚才有些反应过激了,石元帅自起兵以来,最重民生疾苦,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又如何会重蹈秦朝覆辙?

想来是自己急于表现,又害怕将来担上“引导主君误入歧途”的骂名,才失了分寸。他连忙收敛心神,顺势捧了一句:

“元帅以苍生为念,实乃天下万民之福。”

缓和了一下气氛后,孙炎便将话题拉回,继续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道:

“东汉明帝时期,王景主持治理黄河、汴渠,修筑千里河堤,竟使黄河此后近千年无大改道,堪称奇迹。反观当今蒙元,其疆域之广袤,人口之众多,都远胜东汉,其国力本应远超汉世。

然其治理黄河,非但未能惠民,反而致天下汹汹。”

说到这里,孙炎稍作停顿,观察了石山的反应,才抛出自己的核心结论:

“蒙元以异族入主中原,歧视我汉家儿郎,固然是天下大乱的重要诱因,却非最根本症结。蒙元立国已六十余载,在其治理黄河之前,境内虽常有小规模叛乱,论数量和强度却未超出历朝同期。

其空有万里疆域和亿万百姓,而朝廷权威不振,号令不行于地方,豪强坐大,国力衰微,无法有效统合举国之力办大事,此‘国力虚耗’与‘组织无能’之弊,方是动摇其国本的根源!”

说完这番“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孙炎不禁有些紧张地看着石山,手心微微冒汗。

他这是兵行险着。毕竟,红旗营高举“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帜,民族矛盾是最鲜明,最直接的号召。

孙炎此刻却试图论证蒙元大乱的根本原因并非简单的“异族统治”,而是其国家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失败,这无异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反元起义的民族正义性,冒着不小的风险。

不过,他敢这么说,也是基于对石山过往施政方针的深入研究。

他敏锐察觉到石元帅的关注点,似乎更侧重于社会阶层的斗争(如抑制豪强、均平赋役),以及对国家整体组织力和资源调配能力的重塑,其思考深度似乎超越了单纯的蒙汉斗争范畴。

孙炎赌的就是石山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来指导未来的政权建设,而不仅仅满足驱逐胡虏。

没办法,谁叫他既无功名,又有残疾,而石元帅根基已固,早有成熟的治政班底,若不剑走偏锋,只靠“得士绅而得天下”之类的老套说辞,如何能博得元帅的信重?

其实,从孙炎说出“元政之失,首在宽纵”这句话,石山就大致把握住了他想表达的方向。

而这,也确实是石山想要的理论。革除元朝积弊,建设一个新政权,不能只靠煽动民族对立情绪和反复兴大狱,必须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指导思想来支撑系统的社会改革。

虽然红旗营尚未建国,不宜现在就公然提出“元政失于宽纵”这等可能会吓跑许多中间派甚至自己阵营内部分人的“暴论”。

但孙炎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还敢冒着被天下士绅口诛笔伐的风险向自己进言,这份见识和勇气,在石山看来已是极为难能可贵。

“说得好!鞭辟入里!”

石山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颔首赞道:

“伯融此言,深得我心。国家财赋,取之于民,用之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国防戍边、朝廷运转、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创办学校、修筑道路、普及医疗等等,无不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支撑。

欲办好这些大事,就必须革除蒙元这种号令不行、纲纪废弛、豪强分割国力的弊病!

伯融既见于此,对于未来施政,可有更为具体的方略构思?”

“公共事务”这个词虽略显新颖,但其含义不难理解。在孙炎的传统观念里,政权的首要任务自然是维系自身的存在,公共事务更多是维稳基础上的顺带之举,或者说是妆点“仁政”的体现。

就如同士绅理论上也有关心乡梓,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责任,但其前提是维护其自身的超然地位和社会结构稳定。不过,这种大实话此刻自然不能宣之于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