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全文免费阅读 > 第248章 江南士人一串串(第2页)

第248章 江南士人一串串(第2页)

夏煜也在打量石山,面容俊朗,目光深邃沉稳,顾盼之间自有威仪,堪称龙凤之姿。更难得的是言谈举止间毫无粗鄙匪气,反而透着一种令人心折的沉稳气度。

心下越发佩服挚友孙炎见识不俗,有识人之明。

夏煜赶紧收敛心神,压下翻涌的思绪,故作震惊地回应道:

“小可一介布衣,些许微名竟也能入元帅尊耳?”

石山早见惯了这种场面,他拉着夏煜的手臂,引其走向帐内,同时吩咐亲兵“给夏先生看茶”,然后笑着对夏煜道:

“石某不才,进取江南,非为逞一己之私欲,乃是为覆灭蒙元,再造华夏乾坤。既怀此志,又岂能不关心时局,不识天下俊彦?”

夏煜虽自诩才学,也有几分狂气,却深知自己的名声最多也就在集庆路一带的文人圈中流传,万万当不起“天下俊彦”四字。

闻听石山如此抬爱,不禁有些受宠若惊,那点残存的矜持也就此放下,决定开门见山,道明来意。

“元帅北拒暴元,南安黎庶,义旗所指,百姓箪食壶浆。大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仁义之名早已传遍江南。煜不才,略知江宁地方情弊,亦愿竭尽绵薄,献上陋策一二,望能有助于元帅早定江宁!”

此人看到了红旗营的实力与潜力,也清楚自身的处境和价值,不绕弯子,不摆虚架子,直接表明投效之心,这点让石山颇为满意。他抬手示意,道:

“夏先生高见,但讲无妨,请坐下说话。”

石山话音落下,便有亲兵搬来马扎。军中条件简朴,元帅帐内也不例外,但石山给予的这份礼遇和尊重,却让夏煜感到十分受用。他待石山先于主位坐下后,方才小心地侧着身子落座。

恰在此时,邓友德掀帘而入,手脚麻利地为石山和夏煜奉上茶水,然后又无声地退至帐外值守。整个过程,安静、迅速、恭敬。

夏煜在一旁默默观察,见石山麾下连寻常亲兵都如此守礼懂矩,行动间透着严谨的军纪风范,心中最后一点不安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或许真能在此施展抱负的期待。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道:

“元帅明鉴,江宁乃五朝古都,文风鼎盛,多才学之士。只是蒙元以小族临大国,对我江南士人颇多猜忌限制,致使许多怀才之士报国无门,只能寄情风月蹉跎大好年华。

元帅若能广开渠道,选用本地才学之士,使人尽其才,则必能迅速安定江宁乃至江南士人之心。”

其实,早在一年前,焦头烂额的元廷为了换取南方精英的支持,就已下诏“南人有才学者,依世祖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皆可用”,主动打破了对“南人”官员任用的限制。

这也是当涂城被攻破后,身为“南人”的太平路总管靳义慷慨赴死,也不愿向石山低头的原因之一,可以想象,随着红旗营地盘迅速扩张,类似的事情还会不断上演。

但元廷的这项怀柔政策,主要惠及的是那些已经踏入仕途的“南人”精英。

而像夏煜这样在科举初级阶段,就因为残酷竞争和名额限制而被“卷”下来的大量底层士子,更渴望彻底打破所有的制度性壁垒,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事实上,江南由于人口稠密,经济远比江北更发达,教育资源也更丰富,元廷在科举名额分配上已有“照顾”,仅江浙一个行省的乡试录取名额就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位居各省之首。

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个看似不少的名额,还要被强行划分出一部分,专门分配给江浙行省境内数量很少的蒙古人、色目人以及汉人。

这种按照种族而非学识分配取士机会的制度,自然引起了广大江南士子的极度不满。

等到未来一统天下,石山自然会着手废除这种极不合理的取士制度——既要废除对蒙古、色目人的特权优待,也要调整江浙一省就占全国五分之一名额的超高比率。

这与他在江北起家没有半点关系,淮南若是科举比率也能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照样要废除。而是出于构建一个相对公平,且能平衡全国各方利益的长期战略考量。

起家之地的人才录取比例略高于其他地区,可以作为权宜之计,但绝不能形成定制的超高比率。

否则,长此以往,朝堂上下必将被单一地域出身官员形成的利益集团所垄断,那些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战略要地,就很容易被只关心集团私利的官僚们所忽视甚至牺牲,从而埋下巨大的隐患。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石山都还没称王开科举,一统天下更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吸纳江南士人入幕,却已是迫在眉睫——这同样关乎新政权的稳定和治理效能。

未来的红旗营政权新朝堂上,绝不能全是江北人,必须有相当比例的江南才俊,方能体现政权的广泛代表性,才利于团结和治理整个国家。

因而,尽管夏煜的这个建议,还是站在江南士子的立场上老生常谈,甚至更多地是为自身群体争取利益,算不上多么高明的见解。但石山仍是颔首,赞扬道:

“先生所言甚是。石某率军渡江南下,本意就是要团结江南义士,共抗暴元。凡真心抗元的才学之士,无论南北,我必虚位以待,绝不吝啬官职与封赏!

待到他日乾坤定鼎,开科取士,也定当废除蒙元一切弊政陋规,以求野无遗贤!”

夏煜见石山从善如流,态度如此明确,心中大喜,赶紧起身,恭敬地长揖到地,语气真诚地道:

“元帅有此胸怀,实乃天下之幸,更是江南士子之幸!煜在此,代江宁乃至江南苦于元廷苛政久矣的士子,拜谢元帅再造之恩!”

石山所谓的“废除蒙元弊政陋规”和夏煜想象的并不是一回事,但身为人主,很多事注定是不能提前透露给臣下的,当即大手一挥,语气慷慨道:

“驱逐胡虏,恢复华夏,重兴文教,再续道统,乃我辈起兵抗元的本分所在!先生不必多礼!”

夏煜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更多的是表明立场和诉求,属于是避实就虚,并未触及如何“安定江宁人心”的具体策略。

此刻,既已得到了石山对未来的承诺,为自己日后的仕途博得了极大人望,自然不能再空谈下去,以免被石元帅看轻了自己实干的能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