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在线阅读 > 第235章 征天下岂有捷径(第1页)

第235章 征天下岂有捷径(第1页)

第235章征天下岂有捷径

【阅读提示】老有读者拿石山和朱元璋比,一个是小说虚构人物,一个是历史英杰,各自面临的形势完全不一样。本章有一段论述,希望能平息这种无意义还影响创作的争论,不喜勿订。

……

“元帅,纳哈出怎么处置?”常遇春粗狂的嗓音打断了石山的思绪。

石山原本确实打算用如何处置靳义和纳哈出,来考校新投效的李习和汪广洋,但方才关于靳义的一番问答,已让他基本摸清了李、汪二人的立场和思维模式。

——李习更重士林清誉与身后名,不愿为红旗营出头;汪广洋则更务实,懂得审时度势。

既已明晰,便无需再在此事上多费唇舌,故而石山方才已让李习和汪广洋先行退下。

常遇春见石山沉吟不语,似是神游天外,担心他没听清,又补充道:

“纳哈出身上伤得不轻,末将只是命人给他草草包扎了一下,血还没完全止住,气息也弱,再不处置,怕是……撑不了太久了。”

常遇春一身是血,连续的战斗让他略显疲态,但眼神依旧锐利。

石山确实在思考更深层的问题,但也清晰地听到了常遇春的话。他扭过头,朝自己的爱将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些许考较的意味,道:

“伯仁,你跟王参军、毛参军讲讲,这个纳哈出,究竟有何不同寻常之处,值得你特意来请示我如何处置?”说话间,他的目光扫过一旁侍立的参谋军事王宗道和毛贵。

常遇春当时击倒纳哈出时,当涂城尚未陷落。

他考虑到此人是城中元军的最高统兵官,生擒活捉或许能用于劝降守军,最不济也能极大瓦解敌军士气,从而减少攻城弟兄们的伤亡。

可惜,纳哈出刚被击倒,邓友隆便先登破城,大局已定,此人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了。

但在红旗营的军功体系里,生俘敌酋的功劳通常大于阵斩,故而常遇春便留了纳哈出一条性命。

除此之外,他并无太多想法。

若不是之前石山有意用此事考校李、汪二人,常遇春都懒得去细问纳哈出的具体来历。

此刻见元帅垂询,常遇春只好努力组织语言,回答道:

“这人……身手确实了得,是个硬茬子。而且,听被俘的敌兵说,他好像是蒙元那个什么……太师国王木华黎的后代子孙。俺寻思着,这身份有点特殊,或许对元帅将来有点用处吧?”

常遇春说得有些磕绊,显然对这类政治层面的考量,并非其人所长。

太师国王木华黎,乃是蒙古开国功勋,以忠勇善战著称,其家族在元廷地位尊崇。

石山很清楚,以纳哈出的血脉和背景,在现阶段是绝无可能真心投效以“驱逐胡虏”为旗帜的红旗营。因而,他一开始就没想过招降纳哈出,对此人的处置无非两条,要么杀,要么放。

但常遇春既然问起,而王宗道、毛贵这两位参军也在场,石山便索性将这个问题抛了出去,作为一次临时的考校——麾下文武的能力,就是通过这些考校和任务慢慢培养起来的。

“你们觉得,我军该如何处置这纳哈出?”他的目光转向王、毛二人,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王宗道内心其实是倾向于尝试招抚纳哈出,他认为,此人血脉高贵,若能收服,对于安抚和稳定未来可能纳入红旗营治下的蒙古人、色目人或有奇效。

实际上,石元帅虽然高举“驱逐胡虏”的大旗,具体操作中并非一味滥杀,历次大战后都招降了不少蒙古底层战俘。

体魄强健者经过甄别,补入了骁骑卫;其余则大多安置到荣军社下属的牧场、工坊效力。

这些得到生路甚至新生的蒙古人,大部分都能比原本在元军过得更好,对于给予了他们“重生”机会的石元帅,反而表现出颇高的忠诚度。

只是,石山方才对李习提出的“以全靳义忠义之名”的建议,明显不以为然,王宗道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不得不谨慎措辞,道:

“元帅,纳哈出确实是一员难得的骁将,若能收服,或可彰显元帅宽仁,有助于分化蒙古上层,或许能有利于元帅尽快平定天下。”

他见石山脸上并无欣喜之色,赶忙将话锋一转,道:

“只是,此人负隅顽抗,杀伤我红旗营将士近百人,若轻易招揽或纵归,恐寒了将士们之心,于军心士气不利。此事,还需元帅乾纲独断。”

他将难题巧妙地抛了回去,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充分保留了余地。

毛贵的想法则直接得多,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当即抱拳直言,道:

“元帅!此人身居元廷万户高位,又是木华黎的后裔,心高气傲,末将看来,其真心归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不能为我所用,又断不可纵虎归山,更何况他手上沾满了我们弟兄的血!

属下的意见是:请元帅先行召见他一面,晓以利害,观其颜色。若其确无归顺悔过之意,则应与那靳义一样,明正典刑,以告慰阵亡将士英灵,亦可震慑顽敌!”

“好!”

石山点了点头,对常遇春道:

热门小说推荐

仙子请留步
流浪的加菲猫仙子请留步
...
我的帝国
龙灵骑士我的帝国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