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在线阅读 > 第174章 常遇春罕逢敌手(第3页)

第174章 常遇春罕逢敌手(第3页)

“好!”

周昶识时务,主动送质子,石山也没必要虚伪推辞,当即爽快应下,道:

“明日大军开拔前,我便亲自考校令郎才学。营方公放心,石某用人,唯才是举。若令郎确有真才实学,我必量才而用,绝不枉费你一片苦心。”

石山愿意亲自考校,并承诺“量才使用”,周昶心中石头落地,甚至涌起一丝欣慰。

他早年奔波,疏于照顾家庭,导致发妻早亡,对不成器的长子周耽,一直怀有深深的愧疚。送子为质,本是被迫之举,心中难免不舍。

但此刻,石山的态度却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也许,让儿子离开自己的羽翼,接受石元帅这等人杰的亲自点拨,反而是一条更好的出路?总比在自己身边继续浑浑噩噩要强。

想到这里,那份不舍便被一种复杂的期待取代,周昶声音微颤,带着前所未有的真诚,道:

“元帅以诚相待,信重至此,下官父子,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元帅知遇之恩!”

次日,石山留下韩成主持庐江军务,叮嘱他与周昶需“军政相济,遇事共商”,又带上一千经过整编的庐江守军,由陈通统领,随捧月卫主力一同开拔,西进舒城。

入城后,常遇春汇报了舒城之战详细经过:

抵达舒城后,他命本部人马分成小股,昼夜不停地轮番佯攻袭扰,舒城墙矮兵少,守军本就人心惶惶,被常遇春疲兵之计折磨得精神几近崩溃,疲惫不堪。

提前潜入城中的赵伯仲等人半夜,袭杀守门兵,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待到城中守军惊醒,常遇春已经突入军营,一箭射杀守将,群龙无首,守城当即就降了。

此战,红旗营仅伤亡十余人,赵伯仲功不可没。

赵伯仲之前做了两年水匪,投靠红旗营水师的时间也有些晚,虽然凭借“带船队投军”混了一个队率,排序却相对靠后,都指挥使徐达又有意整治军中恶习,他这种前水匪想出头其实很难。

此人倒是有决断,趁着常遇春进军舒城,果断放弃水师队率身份,请求石元帅派他潜入城中作内应,也算是赌对了。

石山正需要一个来自底层、弃暗投明且立下大功的本地典型,来凝聚舒城人心,自不吝功赏,当众就宣布了擢升赵伯仲为甲等营指挥使。

舒城背倚大别山余脉,又地处庐江、六安、合肥三城与巢湖环抱的核心,不仅是庐州路西线重要的产粮区,更可利用山中草场牧养军马,战略价值不言而喻,须得善加经营。

石山任命随军文士黄俊升为舒城县令,此人乃石山小妾黄姝瑶的二哥,这层关系自然是黄俊升能得此要职的重要因素,但石山用人,并非全然徇私。

黄俊能力虽非顶尖,但做事勤勉踏实,为人谨慎,懂得分寸,从不逾越。

舒城作为新附的产粮重地,眼下最需要的不是锐意改革的干吏,而正是黄俊升这种能萧规曹随、不生事端、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守成之官”。

当然,石山也深知这位二舅哥的斤两,想要彻底消化舒城,少不得要他自己先在此地好生整顿一番——扶黄俊升上马只是顺带,清除元廷余毒,收获本地人心才是关键。

两日后,石山为黄俊升整理出“安民、清匪、理赋、劝农”八字治理方针,便再次点将命常遇春率部出征,攻打六安州。

这一次,除了常遇春本部擎日卫两千人,还有陈通所部庐江军一千人,金朝兴所部巢县乡勇五百人,总兵力近三千五百人,以常遇春之能,本以为攻取六安州十拿九稳。

却不料五日后,六安州方向,先锋快马急报:大军攻城受挫,擎日卫都指挥使常遇春在与敌将正面战斗中负伤。

……

ps:才码完就发,完全没时间检查,这一章估计有不少错别字。容我先忙完手中的事调整一下,再来检查。

另外,明天能否请假一天?

这两天肩周炎,状态不好,码出来的剧情总感觉少点东西,有些对不起书友的订阅。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