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在线阅读 > 第166章 风云变幻天下乱(第4页)

第166章 风云变幻天下乱(第4页)

更关键的是,赋予这些新提拔的地方官前所未有的实权:

“各处试用守令,并授兼管义兵防御诸军奥鲁(后勤)劝农事,所在上司不许擅差。”

等于将地方军、政、财权大幅度下放给基层守令,元廷已经不顾后果,只求现在就有人能顶上去。

二是高官厚禄,刺激卖命。

为了激励这些“火线上岗”的官员勇于杀贼,元廷开出了令人咋舌的升迁条件:

“守令既已优升,其佐贰官员(副手),比照当年入广(征讨岭南)旧例,量升二等。任满,验守令全境治理完好者,给予正式任命(真授);

治理不善者,全削所升二等,依原职级叙用;治理半好半坏者,减一等叙用。杂职人员(吏员等),其有智勇双全者,一并依上例升赏。

凡正常铨选之官,派往残破郡县及迫近贼境之处者,立升四等!派往稍近贼境者,立升二等!”

相比其正常情况下数年难得一次的迁转,只要能剿贼立功,就能坐火箭般的升官发财。

三是打破桎梏,笼络南人。

为了收买江南士绅之心,换取南方精英阶层支持,元廷主动打破了多年来对南人官员的隐形天板,诏令:

“南人有才学者,依世祖(忽必烈)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皆用之!”

四是纳粟补官,饮鸩止渴。

最为石山所警惕,也最能体现元廷已经穷途末路不择手段的政策,便是这道纳粟补官令:

“凡各处士庶(士绅、富户、豪强),果能为国宣力,自备粮米供给军储者,照依定拟地方实授常选流官(正式编制的官员),依例升转、封荫(子孙可袭爵或得官)!

及已除茶盐钱谷官(低阶财税官)有能再备钱粮供给军储者,验见授品级,改授常流(正式编制)。”

这道诏令的破坏力,远超之前允许地方办团练的命令。

它意味着,元廷不仅允许地方豪强拥有武装(团练),更在政治上给予这些地主武装首领与所有其他途径入仕者完全同等的地位。

他们无需寒窗苦读,不必军功累迁,只要有钱有粮,就能直接买到实授的正式官职,并且可以按部就班地升迁,甚至获得封妻荫子的特权。

元廷不仅承认并赋予了地方豪强武装割据的合法性,更将国家的名器赤裸裸地明码标价。

据说,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晃火儿不,此次赴任就携带了象征紧急事态,可调动沿途人才和资源的银字圆牌三面、驿券五十道,并被赋予“便宜行事”之权。

可见元廷对新设行省和这项政策的期望之高,或者说,依赖之深。

可以预见,此令一出,便如同在即将沸腾的油锅里又浇了一瓢滚水。天下豪强,或怀忠君报国之心,或藏割据称雄之志,或仅为保全身家富贵之徒,必将纷纷粉墨登场。

他们将以朝廷授予的官职为名,以自备的武装为实,在乱世的棋盘上疯狂圈地、互相攻伐、兼并弱小。元末乱世,自此将彻底滑向更加血腥、混乱、弱肉强食的“全民吃鸡”大乱斗。

元廷的权威,在这些手握实权(官职)和刀把子(武装)的“官军”面前,将彻底沦为遮羞布。

大元统治者为了维系自己的富贵,恨不得将这些“励精图治”的举措贴满每一座城池的告示栏。

正是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宣传,让红旗营初步搭建的情报网络,得以从各种公开的邸报、半公开的官府文书、乃至酒肆茶楼间的流言蜚语中,相对容易地搜集并拼凑出如此详尽的情报图景。

元廷主力被徐宋、刘福通、芝麻李、方国珍、南、北锁红巾牢牢牵制于各地,针对红旗营的淮南行省新立,立足未稳,正是进取之时。

啪!

石山合上卷宗,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书房内外:

“传令!三军整备,粮秣起运——南下!”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