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哪有什么康乾盛世笔趣阁 > 第409章 林公(第1页)

第409章 林公(第1页)

第409章林公

福州,侯官。

鱉峰书院。

康熙年间由时任福建巡抚的张伯行主持修建的一所书院,后来又被康雍乾三位韃帝轮流题字,基本奠定了后续鱉峰书院在福建书院的教育地位。

只可惜,鱉峰书院在辛亥革命时,因为大火而付之一炬,只留下几处不容易烧毁的假山景物留存。

“少穆兄,等等我!”

一个少年学子刚从书院下学,准备回到书院宿舍,就被身后一人叫住。

林少穆驻足回头,有些无奈道:“我这边才刚下学,还未出得书院,章鉅兄长这时间掐的真准啊!”

梁章鉅笑道:“哈哈,明日好不容易是少穆兄休沐,为兄自然要过来与贤弟好好论道畅谈一番。”

梁章鉅並非书院学子,他这年纪再入书院读书,也確实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他虽不是书院的学子,却是书院院长郑光策的女婚,所以就算自由出入书院,也无人会来阻拦他。

而且,这梁章鉅也並非傍著老泰山,不学无术的软饭之辈,这傢伙也是有著真才实学,还拜师福建大儒陈寿祺。

因为老师的影响,所以梁章鉅跟林少穆也颇为谈得来,二者甚至就是通过大儒陈寿祺才认识。

严格点来说,梁章鉅算是书院以外,林少穆的师兄,而林少穆没有跟陈寿祺正式拜师,但深受陈寿祺的学术影响。

梁章鉅在书院门口,接到了林少穆,便隨即引著对方来到自己家中。

梁章鉅家里已经摆上了酒菜,林少穆没有拒绝,他跟梁章鉅虽是好友兼半个同门师兄弟,但梁章鉅很有家资,书院的院长又是他的岳父。

林少穆则是自小家贫如洗,全靠父亲在私塾教书养活一家老小,能跟大儒陈寿棋后面听讲学习,並非靠著家世出身,纯粹是父亲年轻时候跟陈寿祺是同窗好友。

酒过一巡,就没吃上几口。

梁章鉅迫不及待就要找林少穆建政国事:“贤弟对当今福建之政有何感想?”

“福建有救了!”林少穆放下筷子,一句话概括。

梁章鉅笑问:“弟何出此言?”

“因为两样东西:**和银子。”林少穆说道。

“**和银子?”梁章鉅一愣,连忙追问道,“贤弟能否展开讲讲?”

林少穆说道:“很简单,兄长近几年下来,在外购买米粮布时,可曾注意到了它们的价格浮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咱们福建的米价差不多为十五文一升,到了嘉庆五年,短短五年时间,福建的米价就上涨到了接近六十文一升,去年甚至涨到了八十文一升。这直接导致闽南百姓起义,就连咱们福州城的巡抚大人,都被迫造反,投奔了大汉。”

梁章鉅先是点头,但隨即又说道:“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这米价上涨,属於乱世常有情况。大汉席捲江南,战爭一起,粮米管控,米价自然会急剧暴涨。好在大汉及时拿下了咱们福建,不然这米价继续维持下去,我家怕是都得撑不住了。”

何止他家撑不住,要不是有他的帮衬,林少穆早就在去年被米价上涨给逼著加入农民军了。

林少穆说道:“兄长说的不错,但兄长似乎没有注意过。汉军拿下了咱们福建后,虽然很快拿出粮食,平抑本地米价,但米价还是维持在了二十文,比五年前还是足足多了五文钱,换算过来就是涨价涨了四分之一。”

“这有什么不对吗?”梁章鉅疑惑问道。

林少穆摇头:“当然不对,这个米价的增幅有些太快了。我查过一些记载,康熙到雍正年间,全国米价基本都在一两银子或以下浮动,很少有超过一两银子一石的米价。”

“就算到了乾隆年间,米价增涨也最多涨了一二百文,还是江浙富庶地区。但我们福建的米价,却涨了快一倍。”

“这只有两个原因:第一,银贵钱贱。第二,**贸易的扩大。”

梁章鉅听罢也懒得费时间去想,当即直接请教问道:“何为银贵钱贱,是说白银更贵,而铜钱更贱?”

林少穆说道:“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上要更复杂。因为银钱贵贱所影响的,不只是白银和铜钱的贵贱,还有百姓生计、商贩摊户,甚至是官府朝廷,都会受此剧烈影响。”

这里就要再说回明清时期的钱幣制度,大明前期基本是以铜钱和宝钞制度並行,而白银则属於法定以外的民间钱幣,不受大明律法管制和保护。

一直到了晚明,宝钞制度完全崩溃,张居正为了挽救崩盘的钱幣体系,就在一条鞭法中將白银正式纳入国家钱幣体系的本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