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哪有什么康乾盛世笔趣阁 > 第316章 池州(第2页)

第316章 池州(第2页)

被问到的文教官反问:“为什么没有?”

黝黑汉子挠挠头:“可是田都是地主老爷家的,那些地主老爷还跟官府的差爷有关系……”

那文教官听到这,先是有些好笑,接着又立马正色说道:“老乡,我知道你们在怕什么,但不用害怕,因为现在我们来了。我们会给你们分田,让这里再也没有地主,更没有老爷,大伙也都不用再为地主当牛做马,以后就都为自己种地。交完了一年的税粮,不会再有任何苛捐杂征,也不会再有地主让你们交租。人人都能有盼头,挺直了腰杆做人!”

这么简单几句政策宣讲,并没有太多的感染力,但配合前面讲过的故事,这些百姓村民对汉军的恐惧,已经彻底烟消云散。

什么汉军茹毛饮血、杀人如麻,全都是扯淡。

能给他们分田产,让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汉军,能是坏人吗?

而且,这些外地来的汉军,虽然操着不同口音,但来了他们村子以后,居然不抢粮食,也不抢女人。

天底下还能有这样的反贼,这样的军队?

池口镇,刘家老宅。

“父亲,不要再犹豫了。”

年轻的刘继业对着父亲刘同进苦口婆心劝说道:“汉军军纪严明,来到池口镇,既不抢掠,也不杀人。有如此精锐强军在手,湖广的汉王必得天下,我刘家若不抓住机会,趁早从龙,等将来新朝建立,可就都晚了!”

已经老迈的刘同进,听到儿子劝说只是一味摇头:“这天下天事,哪有什么十拿九稳?就算这汉王如你所说,真有几分帝王之相,可这汉军一来便要分我刘氏田产。这数千亩良田,可都是我刘家祖辈攒下来的基业,岂能轻易拱手让人?还是分给那些下贱的佃户。”

刘继业闻言无奈说道:“父亲,这都什么时候了,不过数万亩田产而已,为了我刘氏的从龙之功,舍了便舍了。而且,就算父亲您不愿意舍弃,人家汉军难道就不分了?与其现在被迫分田,不如主动配合,给孩儿在新朝博一个出身,给我刘家在汉王面前博一个好印象。再者,等我刘家在新朝做到从龙功臣,当了大官,几千亩良田而已,还怕到时候没有吗?”

前面的话都是屁话,最后一句才是实实在在。

现在主动配合分田,等将来做了大官,难道还怕手里没有田?而且,就算他们不配合,汉军也还是要分田,倒不如先用这些田,来换取他们刘家的利益最大化。

刘同进心中已经有些动摇,但还是拿捏不准:“这汉王到底还未得天下,现在投效会不会……”

刘继业看出老父迟疑,又下了最后一把火:“父亲,您难道就不想咱们家成为这刘氏主脉吗?”

刘氏主脉,说的不是这池口镇的刘氏,而是池州刘氏,也可以说是彭城刘氏。

池州刘氏的主宗住在了池州府城,而他们则属于主宗以外的分支,之所以分支都能这么牛逼,就在于他们看护着刘氏的老宗祠。

刘继业说道:“汉军来咱们这里,不仅分田,还会分宗族,凡是超过十口人的豪族,都要到官府那里分家析产。这对主宗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可对咱们这些外头的分支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主宗被拆分,届时父亲控制我刘氏宗祠,只要孩儿将来能够在新朝站稳脚跟,那父亲您就是我刘氏主宗族长,再不济也能单独开宗编制族谱。”

这也是古代豪族传承的惯用伎俩,分支家族连续几代出了进士官,实力往往就会超过主宗。

之后,要么旁系翻身为主,成为家族的新话事人,要么干脆移居别地,建立新的宗族。

关系亲近的还能时常联络,续一下族谱,关系不好的就彻底断绝来往。

成为主宗,族谱单开,短短八个字,不论古人今人,都难以抵抗它的诱惑力。

刘同进老迈不利索的腿脚,都仿佛好了一般,就这么拄着拐杖来回快速踱步。

过了好半刻,刘同进对着儿子刘继业说道:“继业啊!你现在拿上家中的田契身契,去找汉军的将军。还有,我池口镇刘家,虽然只是池州刘氏旁系,但跟池州府中的本家还是有些联系在,汉军来到池口镇,肯定是要打池州府城的。而汉军有此强军,池州府城是挡不住的,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事情做绝!”

不多时,正在池口镇募集民夫,还有主持宣讲分田的汉军,得到了本地乡绅的争相投靠。

刘继业见此不由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反应不算慢,这要是错过了大好机会,后面再想投靠立功,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时移世易,大汉早就今非昔比。

至少在这帮江南上绅眼里,大汉已经不再是谈笑可灭的乌合之众,而是正儿八经能跟朝廷争霸遂鹿的反王小朝廷。

相比于别的投效士绅,刘继业到底还是特殊的,他得到了白楠的接见。

因为他不光主动配合交出田契,还跟着交出了家奴仆役们的身契,还有在伪清官府那边登记造册过的户籍账本。

分田,他们配合。

释奴,他们配合。

分家析产,他们同样配合。

这么识趣的本地乡绅,白楠当然要给点面子,亲自见一见,好歹树立成当地分田的榜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