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想到三种可能。
一是当时丑国和老苏竞爭,想尽一切办法都想要树立科技大国的形象,所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举国推进阿波罗计划,所有技术瓶颈都得到了最优先的解决,所以最后能够成功实现载人登月並且返回。
第二种就是当年的航天人才经过战爭和早期航天项目磨礪,经验丰富且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如今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技术资料缺失成为了问题。
这就跟以前,我们的钱老於老等天才辈出一样,外界越混乱,越能激发天才的诞生。
第三种,那就是丑国造假。
为了压老苏一头,一直攻克不了载人登月技术的丑国人,想到了捷径,直接用摄影棚搭一个场景,精心布置道具,模擬月球表面环境,利用特殊灯光模擬太阳光和阴影,再辅以巧妙的摄影技术和剪辑手法,製造出太空人在月球漫步、插旗的假象。
所有的广播信號和月岩样本,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他们认为,由於当时技术限制,大部分人无法核实真偽,只要能抢先宣布登月成功,就能在和老苏之爭中取得巨大的政治和心理优势。
周宇倒不认为质疑丑国载人登月这事真假就是民科,相反,他认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去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连质疑丑国载人登月的勇气都没有,那还谈什么科学精神?
任何一项伟大的发现,任何一个看似顛扑不破的理论,都必须经得起无数次的质疑、验证和推翻。
这並非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排除一切干扰,最终触及真理,
对於阿波罗登月这样一项举世瞩目,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显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民间存在质疑声音,甚至是一些“阴谋论”,这本身並不奇怪。
他认为,这些质疑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公眾对科学真相的渴望,以及对权威的批判性思维。
真正的危险,並非质疑本身,而是对质疑的盲目排斥。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面对一个存在爭议的重大歷史事件,仅仅因为官方说法或主流观点就放弃了深入探究的衝动,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沦丧。
这种不敢质疑、不敢探究的心態,会扼杀创新,阻碍进步。
这次系统没像以往一样,一次性给出三个任务,这次只给了一个,没准儿,系统就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周宇发现点什么。
周宇想了想,觉得这事他確实想弄明白。
目前在找的六代机確实可以登月,但运载力有限,想要实现建造月球基地这一目標,还得靠火箭等,才能实现低成本运输。
可惜,这次机械狗的登月点不在当年阿波罗號登月点附近,否则可以让机械狗找点线索。
他们的登月点选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它位於月球南极富含水冰的区域,这是未来月球基地生存和资源利用的关键。
而阿波罗任务的著陆点则分布在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几个海区,那里阳光充足,但水冰资源稀缺。
两者的战略目標和选址考虑完全不同,相距遥远,不是笨笨这种月面移动机器人短时间內能抵达的。
周宇想清楚后,决定先找卫宏把眼前的事给商量了。
丑国人现在把水搅浑,他们必须要儘快拿出措施才行。
一晃一周过去了,外界的议论声隨著笨笨们返回地球再一次扩大了。
许多科研人员和普通人对笨笨的归来充满了期待。
社交媒体上,关於笨笨在月球上到底带回了什么的猜测层出不穷。
“笨笨回来了?它是不是带了月球土特產回来?”
“期待笨笨的开箱直播!快让我看看氮3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