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们闻言大失所望,便没人再接口。
众人再去看沈玄,也都好奇他入林一圈,是否有猎物。
沈玄见肖稚鱼站在人群里,笑吟吟地看过来。她穿着男子衣袍,全无修饰,两鬓都是光溜溜的,一张脸儿更小了一圈,在日光下肌肤晶莹剔透,唇若春菱,嫣红的一点,虽衣裳不显身段,但腰肢纤细,站在那说不出的清丽娇美。
旁人议论什么,沈玄过耳都未注意,唯独她的声音,清晰的让人难以忽视。
“沈郎君才学过人,好像不擅行猎?”
沈玄冷笑,心知这是激将之语,但看那几个少年郎君在那夸口,心头无名火起,双目微睐,道:“借娘娘的弓一用。”
104?第一还零四章
◎箭术◎
潘六郎道:“沈兄要用,我这里有好弓。”
少年郎君随驾秋狝,一身行头所带之物都是好的,他马鞍后挂着的弓六材调和,是把上好的角弓。而肖稚鱼手里的是把寻常轻弓。
沈玄道:“轻弓即可。”说着走到肖稚鱼面前,拱手作礼道:“谢娘娘借弓。”
他口气温和有礼,唯有直当其面的肖稚鱼才能看到,他脸上微微笑着,双眸漆黑,藏着洞彻世情的犀利。
肖稚鱼将弓抬起,沈玄的手朝前伸来,周围几个人正议论纷纷并没注意到他双手接过长弓的时候,他飞快在她手背上一握,动作一触即放,肖稚鱼吃了一惊,蓦地缩回手。
沈玄若无其事,手持长弓走了几步,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树木。
几个少年郎最喜凑热闹,此时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有的说入林射只野鸡野兔,有的则说放猞猁赶猎物到林边来。
沈玄充耳不闻,定定看着树梢间,忽然就举起长弓,他本就身材挺拔,此时肩臂绷紧,风雅的气度少了三分,透出几分冷酷锐利之气。
潘良娣宋氏等人全都闭口不言,四周陷入安静。
肖稚鱼盯着沈玄一举一动。
弦“崩”的一声,箭飞出。在肖稚鱼手里十丈就力竭落地的箭矢如白日流星,直奔入林,穿过树梢。
轻弓能射出如此气势,少年郎们齐声喝彩。
潘六郎叫人赶紧去落箭的地方查找。侍卫几个骑马入林,没一会儿便将箭捡了回来,众人一瞧,箭上穿着只小雀,不过巴掌大。刚才沈玄瞄准的时候,谁也没看清他要猎的是什么。少年郎君们啧啧称奇,有人走近了瞧,惊呼道:“穿眼而过。”
原来不仅射中的鸟雀个头小,这箭还是从鸟儿豆大的眼珠穿过。
简直神乎其技。
潘良娣与宋氏等人见多了,此时也都是惊讶不已,顾不上血腥,让侍卫将箭矢传看。很快那支箭就拿到肖稚鱼面前,她暗自抽了口气。
沈玄将弓还回来,趁着众人惊叹说话的时候,声音压低问道:“不知可还入王妃的眼?”
肖稚鱼一把将长弓拿回,脸色微白一言不发,她几步走到宋氏身边,心犹自急跳,深呼吸两下,这才压下脑中杂乱的念头,装作无事和众人一起讨论箭术。
她冷落疏离的态度让沈玄微微皱了下眉头,这时几个少年围拢过来,向他讨教。沈玄刚露了一手,却无半分倨傲,道:“我瞧见了这只鸟,射中眼睛却是侥幸了。”
几个年轻人自忖做不到,很快便认同侥幸之说,潘六郎与潘良娣说了一回话,便不愿再和妇人待在一处,呼朋唤友地去了。
潘良娣忙嘱咐侍卫跟上,转头和肖稚鱼宋氏招呼一声,分作两头走。
宋氏回头见肖稚鱼没了刚才练箭的劲头,当她被刚才一箭给惊着了,笑着道:“京兆沈郎真是名不虚传,箭术竟如此了得。”
肖稚鱼附和几句,前世背后暗箭刺杀她的凶手是在夜间动手,眼力与准头都是一流,自从刚才知道沈玄与沈霓都擅箭术,又亲眼见沈玄射出那一箭,她对这两人更多了怀疑,可惜如今世事变迁,再也无法印证了。
沈玄这一箭惊才绝艳,虽没有刻意行事,可有一群少年郎君作陪,没过一会儿t?就传扬了出去。
午时惠安公主回到营帐,吩咐仆从将打来的兔子收拾,坐下喝茶歇息了一阵,这时就见婢女从外进来,对她俯首帖耳地说了几句。
惠安目光微动,脸色却不由沉了些。别人或许只知沈玄有才学,不知他箭术出众,她却很清楚。这些年沈玄行事越发圆滑老练,极少在人前显露真本事,今天突然有这么一出,才是让她觉得意外的地方。
她对婢女道:“去打听清楚,前前后后什么情况,不许错过一点。”
婢女快步出去,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她便匆匆小跑回来,将探知的经过事无巨细都说了一遍。
惠安沉默良久,将杯子往桌上一搁,道:“去换酒来。”
肖稚鱼与宋氏约定下午一同骑马,然后回了自家帐子。午间时候,许多年轻子弟都回营中休息。齐王也回来了,李承秉和太子却不见影踪,同样没回的还有大都督康福海。
皇帝用饭时问起几人情况,冯元一回禀太子豫王人等都已深入林中,一来一回耽误时间,又说侍卫身上带着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