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就出现一种尴尬的情况,一个人充电还能接近满载,而两个人充电,就将充电功率分摊得很低了,到时候谁也不能快速充满。
于是我们经过实时通讯,用bms将电池的实时电压、soc、温度数据传递给充电桩。
实时提升输出电压,使用动态调压,这么一来就能保持充电电流稳定,从而维持用户持续高功率充电的运行!”
……
话音落下。
众人神色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技术……听起来不错啊。
从实际应用上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造福社会的技术了!
听听!
多么实用啊!!
居然连第三方充电桩都考虑到了,而且是真正给用户的实际体验解决问题。
像有些高大上的研发技术,概念上听起来牛逼,可实际使用上却有很多小问题,导致用户使用得不舒服。
到时候,新车真搭载了这个技术,意味着在哪里的第三方充电桩都吃得开,保证充电体验的良好!
所有购买他们星辰汽车的车主,还不得给他们说声谢谢啊??
“等等……我有一个疑问。”
俞年不禁又要发问了。
其实听到中间那一段的时候,他隐隐察觉到有点不对劲。
“公共充电桩在有两台新能源车同时充电的时候,的确体验不是很好,这也是出于成本和协议适配的关系。
咱们通过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能一直保证自家的车主,一直满功率大电流充电。
那如果这个时候,有另一台新能源车加进来,也在同一个桩下面充电。
或者说原本就有一台新能源车在充电桩充电,咱们的车子突然加入。
出现这两种情况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俞年真的很好奇。
今天他们的车子搭载了自动升压技术,占据绝对的领先和充电体验。
那其他没搭载类似技术的友商新能源车子。
会怎么样??
…
孙鹏飞点点头:
“你想的没错,目前商用充电桩的同时处理负载能力,是有上限的。
所以咱们也只能保证自家的车子,拥有绝对最好的充电体验。
其他没有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能源车,经过测试。
充电功率……应该会明显下降吧。
不过这种情况,只要等咱们的车子充完电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