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里的女工、附近农田里直起腰的农人、还有那些家里有人跟著去了平阳的乡亲们,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聚了过来。
“光明回来啦!这么快?”有人喊道。
“平阳那边咋样啊?”
“开张顺利不?”七嘴八舌的询问此起彼伏。
最先跳下车的余安,脸涨得通红,抢著大声道:“疯了,全疯了,铺子差点被人挤塌了!”
陈光明也笑著下了车。
他对闻声赶来的林雨溪点点头示意平安。
隨即转向翘首以盼的乡亲们。
“乡亲们!”陈光明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带著掩饰不住的振奋,“托大家的福,平阳万全那边的店,开张大吉!生意·好得不得了!”
看著所有人急切的眼神,他还故意卖了个关子。
“光明,別卖关子,快说说,到底卖了多少!”
一个跟著去过的后生家属急不可耐地催促,引来一片笑声和附和。
陈光明这才咧开嘴,“昨儿一天,从开门到掛售罄的牌子,不算成本,光收进来的现钱“
他深吸一口气,那震撼人心的数字似乎还带著热乎气,“三千八百七十三块五毛六!”
“嘶一”
“多·——多少?”
“三千八?!老天爷!”
围观的眾人,无论是作坊的女工还是老农,瞬间像被按了暂停键,然后爆发出巨大的惊嘆声。
这个数字远超他们最乐观的想像!
八十年代初的村庄,大部分人家省吃俭用一年也赞不下两百块。
一天营收近四千块?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连林雨溪等人也都非常的吃惊。
他们也没想到,隔壁县城东西会卖的那么好。
这营收比起县上都差不多了。
难怪这些不知情的村民这么惊讶了。
大家的反应,陈光明很满意,他这次就是故意在大家面前说的,这样才能把大家开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真—真有那么多?”
老会计李叔手里的旱菸杆都忘了吸,满脸的褶子因为惊讶舒展开,“那—-那得多少件衣裳多少双鞋啊?”
“骗您干啥!”
余平也跳下车,用力点头补充道,“您是没看见那场面,人挤人,我们带过去的塑革鞋,半天就快卖空了!”
“那裤,啊不,裤子,掛出来一件卖一件!记帐的小张那算盘,打得都快冒火星了!”
“我的个乖乖!”
另一个大婶拍著大腿,“一天就顶咱们村多少户人家几年的嚼用了!”
短暂的死寂后是更为热烈的议论。
人群中,那些跟著陈光明去平阳的年轻人的家人,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许多,脸上荣光焕发。
那些之前还在观望,怕什么政策还不明朗,或者因为家里拖累没轮到第一批去的村民们,眼神异常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