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 第247章 平地起新城6000字(第4页)

第247章 平地起新城6000字(第4页)

“不仅要看现有的老渡口,还要看看沿江哪里有可能设新渡口,重点是打听有没有可靠的船老大,或者有没有可能,咱们自己弄几条船,运输线就是生命线。”

“弄船?”余安眼晴一亮,“成,我认识几个江上跑生活的人,这就去联繫!”

陈光明点点头,“记住,时间就是金钱。”

“龙港新城拔地而起的速度会比我们想像的快,我们的供销点必须在第一批居民安顿下来之前就立起来,它將成为我们进入这个潜力无限的新市场的桥头堡!”

“那塑编袋——”

余安指了指楼下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袋子。

“它就是我们打进龙港的敲门砖!”陈光明的思路异常清晰,“新城建设,需要多少编织袋?”

“装沙石、运水泥、打包材料,余安,你们去渡口时,顺便带一批样品过去,找工地的人搭话。”

“就说万全镇光明塑编合作社有便宜又好用的编织袋,能直接送到工地,先混个脸熟,用最实在的產品打开最初的销路和市场信任!”

陈光明將事情都安排后,还去打了一个电话给媳妇,“雨溪,家里作坊和塑编厂那边,產能要继续拉满,特別是塑编袋,接下来可能是爆发式需求。”

“另外,立刻调一笔现金备用,买地皮、买门面、建新点,前期投入少不了,钱不够的话,卡其裤、塑革鞋的利润和新合作社的回款优先保障这边!”

林雨溪听著陈光明预估的数字,微微吸了口气,但隨即认真点头,“好,家里作坊我盯著,钱我想办法调度,放心,后方交给我。”

一切安排妥当,陈光明深深吸了一口气。

窗外的鰲江奔腾入海,预示著即將到来的大潮。

龙港造城,吸引著无数淘金者的目光。

而陈光明,凭藉其敏锐的商业嗅觉、高效的团队和已经颇具规模的后方產业链,打算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占据一个制高点,抢占先机。

他提前布局的核心策略已然清晰。

不惜代价,儘快摸清新城详细规划和核心地块价值。

优先解决鰲江渡江的物流瓶颈,建立快速、可控的运输通道,甚至考虑自建船队。

在最核心、最有潜力成为商业中心的区域,不惜重金快速拿下至少一个足够大的铺面,將万全镇的成功供销模式复製过去,並打造成面向龙港新城的集散中枢。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大姨父那边有龙港规划的信儿吗?”

陈光明询问道。

余安点点头,道:“大姨父派人送了个口信回来,说正在想法子接触规划办的人,但这消息捂得紧,核心地块具体怎么划分,谁能拿到,现在还不好打听。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新城区肯定会沿著敖江两岸铺开,从老龙港码头那一片一直往上游、

下游扩。”

“新城要立起来,首要解决的必定是交通,尤其是这拦在中间的敖江天堑,现在全靠那几个摇摇晃晃的渡船在撑著,运力根本不够。”

陈光明頜首,“这就是我们供销网络能不能最快打进龙港的命脉,也是我们原料和產品能否低成本快速流转的关键。”

“余安,你前几天说去解决鰲江渡口物流问题,摸底摸得怎么样了?”

余安精神一振,“我去看了两三天。”

“现在最主要的渡口就两个。一个是老龙港码头,靠近海边,停渔船和小货船为主,水太浅,

大的机器设备上不了岸,码头也老旧拥挤,管理乱得很,孙老板以前有不少货是从这里走私运的。”

“另一个就是县城北边的平阳渡口,是官渡,有水泥栈桥,能走车轮渡和货客渡船,但问题也不少!”

“说说看。”陈光明起身走到地图前,盯著平阳渡口的位置。

“第一,运力严重不足!”

“官渡的渡轮就两艘,一艘老旧,一小时只能跑一两趟,另一艘新点的,但载重也有限,一趟顶多装一辆大卡车加上几辆板车和行人。

一“遇上高峰期,渡口两边排队能排出一里地,时间全耗在等船上了。”

“第二,管理混乱,成本高,官家有价,但船工、码头帮会私下加价,要看货给价,塞红包是常事,像我们合作社这种大量、高频次的运输,被雁过拔毛,积少成多就是一大笔。”

“第三,码头附近拥堵不堪,道路狭窄,车马人流货担全挤在一块儿,货装卸麻烦,耗时长,

货物安全也是个隱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