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已到!”
保管员老王扯著嗓子高喊一声,嘈杂的人声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大门口。
陈光明站在牌匾下,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拉下了覆盖在牌匾上的红布,代表著工厂正式开厂。
“开工大吉!!”
“轰天,我们村也有大厂子了!”
掌声、欢呼声、鞭炮声瞬间匯成一片。
“都別愣著啦!”
陈村长红光满面,站在台阶上用力挥手,“各家各户的手艺人,上工的,快按光明分好的组,
进车间了!新机器都等著呢!”
人群如同解冻的溪流,瞬间活络起来。
以翠婶子为首的熟手工人们,脸上带著压抑不住的兴奋和自豪,顾不得擦掉身上的鞭炮屑,爭先恐后却文自然地排著队涌向那扇敞开的朱漆大门。
她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目光早已锁定了里面那一排排闪闪发光的上海牌缝纫机。
这些上海牌缝纫机质量更好,自然是分配给了能製作新款衣服的婶子和姑娘们使用,让她们能够製作出更多的新款衣服来,製作出来的衣服质量也更好。
“哎哟我的老天爷,这地方可真亮堂,比咱们那小院子宽多了!”陈母一脚踏进车间,忍不住喊了出来。
她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走到自己的位置前。
这些可都是么儿赞下的,她肯定会帮么儿看好了。
“这缝纫机排得多齐整,地方这么大,我这老胳膊老腿总算能伸展开了!”另一个婶子感慨道,急不可耐地坐到机位前,试了试脚感,轮盘转动时那顺滑的喻鸣声让她咧开了嘴。
几乎就在短短几分钟內,一声、两声、十声、数十声缝纫机特有的轮盘转动声和梭子穿梭声陆续响起。
起初还有些试探和生疏,但工人们熟悉的节奏感迅速回归,手指翻飞,布料在机器下快速而精准地移动。
陈母、林雨溪和陈光明立刻化身成了最忙碌的监工和协调员,主要还是陈光明进行调度。
这些他前世在工厂里面经常做。
当然对於陈母和林雨溪还有些陌生,需要好好学。
陈光明也耐心的教,交给陈母和林雨溪去做。
“李大娘,这边裁剪好的布料过来了,一三五组的来领一下!”
陈母洪亮的嗓门在厂里依然清晰,她指挥著几个动作麻利的大从临时划分的裁剪区搬来小山般的布片。
林雨溪则抱著一订单,游走在一排排机器间,不时停下来检查针脚,確认型尺码,又或是提醒新来的员工注意事项:“小菊,线头记得包紧点,跟图样对齐。”
“哎,知道啦雨溪姐!”
扎著大辫子的年轻姑娘响亮地应著,干劲十足。
陈光明站在车间入口,没有过多干涉,他目光灼灼地扫视著整个车间。
眼前这幅景象,整齐的机器队列,忙碌而有序的工人身影,布料像流水般在各工序间传递,这正是他期盼已久的工厂,能够把效率提升不少。
就算是一样多的缝纫机,也能做更多衣服出来,
有了製衣厂生產出来的衣服,接下去肯定文能多开几个供销点了,而且这还远远不是极限。
现在就算所有的缝纫机都搬进来,也只是占了工厂的四分之一面积都不到,还能再放两百多台缝纫机。
与此同时。
厂门口和周建国带来的匠人队伍也没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