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他很有信心。
这也是必须要加快进度的原因,
如果梅雨季来了,进度肯定停滯,损失就大了。
“好,辛苦大家了。”
“等厂建好,每个人都有大红包。”
陈光明鼓励道。
听了这话,工人们干活更有动力了。
村里人劳作之余,三五成群地总爱绕到村东头来瞧上几眼。
看著那片昔日长满荒草的坡地,如今被平整得开阔,地上立起了规整坚固的墙基,甚至已经开始砌起红彤彤、齐刷刷的墙体,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惊嘆。
“轰天哩!这才几天?都砌得齐腰高了。”有人喷喷惊嘆,不久前这里都还只是荒地“这才是正经盖厂子的样子,比老宅那边窝著可强太多了!”一个在作坊踩缝纫机的婶子感慨道,已经开始想像著以后在宽明亮的大厂房里干活的情景。
“可不嘛,那厂房图纸一亮出来我就知道不简单!听说里面还要分裁剪区、缝纫区、质检啥的?喷喷,这阵仗,咱以后干活也像城里工人进大厂嘍!”
大家不断议论著,全都兴高采烈的。
毕竟以后大家都是要进厂去千活的,倍有面子。
王铁柱在运输队,见了也忍不住点头,“光明有远见,选这块地就图离大路近。”
“看这运输队这进进出出送料多方便,等厂子开起来,咱们运货出去、拉布料进来,那才叫方便!”
他盘算著自己跑运输的活儿肯定会更忙,但钱袋子也会更鼓,心情也忍不住跟著美起来了。
陈光明穿梭在忙碌的工地和家里检修机器的院子间,听著村民们的夸讚声,也是满脸笑容。
对於建厂他也期待很久了。
从开始就在规划,总算是等到了生產队解散的契机,成功的买下了这么大一块地皮。
就算没有在这里建厂,仅仅是买下的这块地,都已经是捡了个大漏,以后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时间过得很快。
这段时间,陈光明也抽空去各个供销点看了一下。
现在,陈明勇负责镇上和靠近高楼镇方向的供销点和衣服店的生意,林晓则负责仙降镇那边的生意,耗子负责瑞安县城那边。
隔壁县城则是大姨父盯著,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就在临近六月的这一天。
红砖青瓦的崭新厂房终於建好了。
厂房的朱漆大门洞开著,门上,一块覆盖著红布、写著光明製衣厂的崭新牌匾,正等待著揭晓时刻。
车间內宽散明亮,高大的窗户透进充足的阳光。
陈光明亲自调试的十五台上海牌缝纫机,已根据他精心规划的布局,整齐地安放在光滑的水泥地上,间隔宽,留足了工人操作和物料周转的空间。
除此之外,之前製衣作坊那边的缝纫机也都陆续搬了过来,大家早就迫不及待想在新厂里面做衣服了。
规划好的裁剪区、仓库预留位都清晰可见,整个空间井然有序,与老宅那拥挤的小作坊判若云泥。
这天是开厂的时间。
车间门口和空地上,早已人头赞动,黑压压一片。
除了陈光明一家、周建国带领的匠人团队全体、以陈父为首的运输队骨干,陈村长和村里的干部们也悉数到场。
更多的,自然是闻讯赶来的全村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