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下次我叫你。不过今天是不行了,本少烧的就不多,我和道长两个人一起吹,都没吹出来,结果那些液状琉璃都凝固了,只能放回炉子里重新回炉去了。挺可惜的。”闵悉说。
“那下次叫我,我帮你吹。”云霁拿着那块黑乎乎的琉璃疙瘩,“这个给我收着吧,你做的第一个琉璃。”
闵悉笑道:“这就是块疙瘩,你要就留着吧。”
闵悉的腮帮疼了两天才好转,这两天他连吃饭都不敢吃硬的,只能吃些软和的,怕太硬的食物磕碰到腮帮子。
等他的腮帮好了的时候,第二炉液状硅砂终于烧出来了,这次有了经验,烧得比较多,而且分成了很多小份,用时一份取一份出来,这样炉子里的就不会凝固。
他们还专门选择在云霁在家的时候开的炉。闵悉将液状硅砂弄成一个球状,然后交给了云霁,云霁到底是习武之人,肺活量大,第一个就被他吹出了琉璃泡。
闵悉也没想好要吹什么,就让云霁使劲吹,结果直接给他吹出了一个大大的琉璃球,足有小点的西瓜大小。
云霁停下来,说:“吹不动了。”
闵悉看着那个灰色的琉璃球,有些欣喜:“已经冷却了,不好吹了,就这样吧。给它割下来。”
云霁拿过一把锋利的匕首,趁着琉璃球还软和着,赶紧沿着吹管口下方的位置,快速切了一圈,玻璃球变成了一个玻璃罩子,轻轻落在了木板上。
天气已经冷了,琉璃罩子也很快就冷却了,闵悉捧起那个罩子,十分惊喜地说:“哈哈,真不错,半透明的。”
云霖也好奇地看着那个琉璃罩子:“二哥,这个有什么用?”
闵悉看着那个圆底的琉璃罩子,说:“好像确实没啥用,下次再吹的时候,咱们再捏个形状来吹。”
于是云霁配合闵悉,吹出了葫芦,又吹出了琉璃杯,甚至还弄了两个琉璃灯罩。可惜是灰色的,不是透明状的,透光性没那么好,但比起皇宫里的牛角灯来,效果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闵悉拿起一个琉璃灯罩递给云霖:“霖儿,这个给你做灯罩,以后夜里看书的时候,烛光就不会到处摇晃了,也不那么伤眼睛。”
“谢谢二哥!”云霖欢喜地接了过去,捧在手里端详着。
另一个灯罩闵悉打算自己留着用。
丹阳子也试着吹了两个,他这次也有了经验,直接照着云霁拿来的进口琉璃杯样品捏了起来,竟还给他捏了七分像。
闵悉看着清一色灰扑扑的琉璃制品,说:“欧洲的玻璃颜色多样,咱们也可以试着往里加点矿物颜料,没准琉璃的颜色会变得多样化。”这样拿去卖的话,五颜六色的琉璃肯定比灰色的要有市场。
云霁说:“矿物颜料我那儿不少,你可以拿些来试试。”
“好!”
明朝流行青绿山水,画家所用颜料石青、石绿、朱砂以及石黄基本都是矿物,放入硅砂中,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
当然,闵悉最想要的还是透明玻璃,这就要去除硅砂中的杂质,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其实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琉璃灯罩
琉璃被做出来,解决了从无到有的最大难题。按理说,接下来就应该是越来越容易,越做越好,事实上并非如此。
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琉璃吹好形状后放置冷却的过程中,会出现直接爆裂的情况。就算没有当场爆裂,也十分易碎。
闵悉推测是窑内温度和外面温度相差过大造成的,毕竟已经是冬天了,窑内一千好几百度,外面却到了零下,过速冷却会导致物质结构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闵悉和丹阳子想了很多办法,尝试过将刚吹好的琉璃放在滚水中慢慢冷却,也试过放在炭火中去冷却。最后总结出了一系列缓慢降温的办法,在琉璃器吹好定型之后,再置入不同温度的炉窑去延长这个降温冷却的过程,解决琉璃易碎过脆的问题。
这种工艺在金属冶炼中非常常见,叫做退火,退火可以消除应力,增加材料韧性和延展性。
除了冷却过程出现爆裂的情况,硅砂在窑内熔化过程中还会出现气泡,这种气泡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也不可能通过戳破它将气泡放出来,毕竟熔化的硅砂与水是不一样的,就算把里面的气泡放出来,那个坑洞也无法像水那样被快速填满,只会留下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