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粮食被宁满藏在了房梁上,得以幸免于难。
但这不是办法,冬天就快要来了。
她四处打听消息,才知道原来不止中州饥荒,边疆亦是战乱连连。大批难民为求生存,不得不南下青州。
资助慈幼局的东家就是早早得了消息,连夜赶去了江南。
阿娘们商议过后,决定就此把粮食分一分,各自逃难,或许还能找到出路。
宁满并没有发表意见。
她只能看着好几个妹妹被送走。
有的跟了失独的夫妻,有的去到南下的大户做丫鬟,还有的进到商队打下手。
都是断了线的风筝,身不由己、前途未卜。
而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就此分崩离析。
那一日被饥民砸坏的窗户,至今仍未修补好。
通铺只剩下她了,寒风不断从破洞中灌进来,晚上睡觉时常常觉得冷。
宁满和一个妹妹跟了赵阿娘,而赵阿娘烧得一手好饭。宁满的厨艺都是从她那里学来的。
赵阿娘在一队南下的、有马匹和粮食的商队前千求万求,才求得首领同意。
签下卖身契,就能跟他们一同走。不过只能带两个人,多了免谈。
赵阿娘愁得眼眶通红,不停地抹眼泪。
见了宁满,更是泣不成声。
当初的小姑娘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目清隽疏朗,多一笔则嫌昳丽,少一笔则觉淡漠。
她将宁满拥入怀里,止不住地哭:“阿满,我的好阿满。”
宁满顿了顿,抬手轻拍赵阿娘的背。
妇人身边还站着一个怯生生的小姑娘,正满脸不安地盯着她,手里紧紧攥着赵阿娘的衣摆。
宁满和妹妹年纪相仿,但她知道她和妹妹的差别在哪。
妹妹是阿娘的亲女儿。
她听说商队只能供两个人的吃食,而她一个人就能吃五碗,实在是不合适。
于是在第二日清晨,宁满把自己灌了个水饱,揣着一块饼,独自走入了起雾的田野。
她跟着一大群难民逃往青州。
难民的队伍穿过深山,于是她知道了扎营后要将所有的痕迹清扫干净,才不会被狼群寻到。
学会了哪种蘑菇能吃,哪种吃了会难受一整天。
难民的队伍遭遇劫匪,于是她明白了示弱没有任何意义。
学会了如何将柴刀拿得更稳,如何简单处理自己的伤口。
难民的队伍遇上朝廷的军队,宁满第一次杀了人。
那位救下的小姑娘被溅了一脸血,眼中满是惊恐。战战兢兢地道完谢后,很快就跑开了。
而她洗干净自己的手,平静地咬了一口脏兮兮的馒头。
就这样有惊无险地抵达青州,难民们才发现,这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粮食被炒到了天价,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帝王还在宫中夜夜笙歌。
帝星移位、紫薇无光,大部分仙门遵循天道而避世,没人救得了他们。
不知是谁喊出了第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九州便涌现出数支起义的队伍。有江湖草莽,有边疆将士,当然还有皇亲国戚。
譬如,那位尊贵无双的镇国长公主。
宁满关注这些,主要是因为有人暗自在大街上招兵买马,女子也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