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剪辑方向已经明确,其他嘉宾的真实表现开始陆续放出。
网友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些细节勾过去了,讨论的风向从江颂身上刷地转到了嘉宾之间的爱恨情仇上。
评论区网友化身“福尔摩斯”,各种分析贴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冒。
有人掏出心理学大招,振振有词地分析:
“你看卫洛那白眼翻的,妥妥的茶艺大师啊,心里指不定多不爽江颂抢风头。”
还有人祭出玄学技能,拉着面相学下场:
“吕阳这眉毛一看就是急性子,干活就是不靠谱!”
论坛里更是热闹得跟过年似的,热帖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有个标题直接喊:“《白岭村男子四人组,谁才是真C位?》”,底下回复五花八门。
“吕阳被鸡追着跑那段我都要笑吐了,他怎么这么弱啊”
“卫洛嘴上喊着‘我来干’,结果翻白眼翻得眼珠子都快飞出去,这演技留着去隔壁唱歌节目吧,别在这丢人了。”
众人的分析贴都建立起来,冲着江颂去的火力就小了些。
除了老生常谈的配不配合工作的问题,开始有人关注他的情绪,其中一个高楼帖子就截了那段其他三人把他落在身后的画面,配文:
“就这三秒,我能脑补出一整部《江颂的悲惨村生》,这破碎感绝了,谁看了不说一句心疼?”
底下跟评直接歪楼,有人说他值得被排挤,有人说是狗咬狗,还有人逐渐认同“节目剧本论”,感叹道:
“江颂这人设,节目组是想搞死他吧,幸好花絮救了一命,不然真成全网黑了……”-
外界纷纷扰扰,白岭村还是一派祥和。
清晨的村子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草叶的清新味道。
以往此刻依旧安静祥和的院子里却已经热闹了起来,节目组的架好直播设备,工作人员忙碌地在田间穿梭,调试机器,偶尔传来几声对讲机的杂音。
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喜讯让导演眉开眼笑,他拍了拍手,招呼团队:
“这次直播搞好了,咱们这节目讨论度还能更上一层!”
直播预告早就发了出去,嘉宾们也提前接到通知,没人提出异议——至少表面上如此。
卫洛趁着还没开拍,溜到屋外角落,蹲下身假装系鞋带,手却悄悄伸进背包,摸出自己私藏的手机拨通了经纪人的电话。
暖黄的灯光透过窗缝洒进来,照在他微微眯起的眼睛上,他压低声音:“喂,现在外面怎么样了?”
时间紧张,经纪人语速稍快:
“你别担心。现在主流炮火还是对着江颂,热搜上骂他的还没消停。不过我刷了几个小论坛,发现有点苗头,有人开始支持他了。你那边也有黑子冒头,但那些平台日活低,翻不出啥大浪,公司这边也有人盯着。
你就记住一点:勤快点,对谁都态度好一点,尤其是江颂,别让人抓把柄。还有,那翻白眼的习惯赶紧改了,上次拍到被放出来了,我去和节目组谈,以后到底删不删也没个准话。反正你以后镜头前老实点,翻白眼留到没人的地方去!”
卫洛应了一声,挂断电话。
第二期上线那几天,他天天窝在被窝里偷偷熬大夜,看网友们妙语连珠,熬得白天眼睛都睁不开,整日整日地疲惫,加上白天干农活,身体负担更重,后来也不敢熬夜看了,便只让经纪人总结情况告诉他。
知道了网上的主流风向依旧没变,他放下心来,对经纪人的提醒也没太在意,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走到院子中间和其他嘉宾们站到一起。
直播准时开始,镜头扫过田野,阳光下的白岭村美得像幅画。
每个嘉宾都被分配了一个跟拍镜头,但具体切到谁,全看导演组的临时决定。虽然现在还早,直播间已经有一批观众守候着,弹幕刷得飞起。
嘉宾们轮流对着镜头打招呼。卫洛第一个上场,笑容满面,挥手时还特意露出八颗牙:
“大家好,我是卫洛,很开心能跟你们直播见面!”
接着是谢向晓,她灿烂一笑,对着镜头招手:“我是谢向晓,大家好啊!”
轮到江颂时,气氛却冷了下来。
江颂站在田埂上,穿着简单的白T恤,阳光勾勒出他清瘦的轮廓。他皱着眉,似乎不太情愿对着镜头干巴巴地打招呼,导演组在耳麦里催他:
“江颂,快打个招呼!”
他抬眼瞥了镜头一眼,声音敷衍:“我是江颂。”说完就又低头了。
直播间的评论区顿时划得飞快:
【“江颂这态度也太拽了吧,摆什么臭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