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轻声问:“为什么要回来?”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又指了指她,艰难吐出三个字:“想……被……听。”
她笑了,泪水却落下:“那你早该来的。”
她在洞中住了七日。每日为他换药、煮粥、读《守望录》中的段落。她发现,尽管他无法连贯说话,但只要她开口,他的眼神就会亮起来,有时还会轻轻点头,或写下只言片语。
第八日清晨,阳光破云而入,直射石窟。
奇迹发生了。
那束光落在无字碑上,碑面忽然浮现文字:
>“当倾听者抵达,缄默者得释。”
紧接着,整个洞穴震动,墙壁上的字迹逐一发光,化作流光飞入谢无咎体内。他的呼吸渐渐平稳,眼神清明起来。
他缓缓站起,走到林晚面前,深深一揖。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干涩,却不破碎:
“林晚,我错了十年,沉默了十年,逃避了十年。今天,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林晚望着他,许久,才轻声回应:“欢迎回家。”
两人离开葬言崖时,北荒的风第一次变得温柔。沿途所经村落,原本因“代言真相”而分裂的家庭,竟纷纷走出家门,彼此拥抱。原来那股由南岭传出的“沉默共鸣”,早已穿越千里,悄然治愈着更深的伤口。
回到南岭那日,正值春分。
十二尊守默俑依旧伫立峰顶,但在它们环绕之中,一座新碑正在升起。碑文由众人合力镌刻:
>“言语自有重量,
>沉默亦有回响。
>可说,可不说,
>都应出于自由之心。”
谢无咎站在碑前,久久不语。
当晚,他独自来到古井旁,取出一枚洁白声玉,郑重其事地写下一段话,投入井中。
翌日清晨,全国共忆网络自动推送一条新信息,来源匿名,共鸣值破历史纪录:
>“我曾用言语构建牢笼,也曾在沉默中腐烂。
>如今我学会一件事:
>最深的真诚,不是大声宣告,
>而是在你想吼叫的时候,选择倾听。
>
>致所有曾被误解、被迫沉默、或勇敢开口的人:
>你们的声音,我都听见了。”
消息发布后十分钟,系统记录到超过百万条回复。没有控诉,没有揭发,只有一句句朴素的回应:
>“我也听见你了。”
>“谢谢你回来。”
>“我可以开始说了。”
>“我可以继续沉默吗?我也谢谢你。”
林晚坐在屋前石阶上,翻着最新一期《守望录》增补卷。其中一页记载:
>“三月十七,全国新增‘理解型声玉’一万两千枚,主要记录内容为道歉、致谢与原谅。
>同日,‘代言平台’用户活跃度下降百分之八十九,创始人集体宣布转型为‘倾听辅导机构’。
>南岭地脉图上,所有红点均已转蓝,唯余一处仍在闪烁??西漠边陲,一座废弃回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