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将与米国合作,共同救援被困在月球轨道的航天员。】
这个消息由夏国和米国同时发布。
一时间,举世哗然。
许多人认为,这是“米国世纪”落寞最具体的画面,在代表人类未来的终究边疆,米。。。
许青舟站在实验室门口,晨风拂过他微乱的发梢。一夜未眠,他的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明。校园里开始苏醒,远处食堂飘来稀粥与咸菜的香气,几个早起的学生拎着书包匆匆走过,自行车链条吱呀作响,像是某种古老而熟悉的节拍器。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转身走向地下档案馆。那里封存着LSPRA项目自启动以来的所有原始数据日志,包括十年前那场“流星坠落”事件的全部遥测记录。虽然IDTA已经公开承认潘多拉之匣的存在,并将部分权限下放至全球联合科研体,但他知道,真正的谜题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档案馆门禁刷过三次才通过??系统自动升级了安全等级,新增了生物电波纹验证。许青舟把手掌贴在感应区,脑海中默念父亲笔记中的一段密语:“观测即参与,意识即钥匙。”片刻后,红灯转绿,厚重的合金门缓缓开启。
室内冷光幽幽,一排排黑色数据匣整齐排列在真空密封架上,像墓碑般静默。他在第三列B区找到了标号为“LSPRA-001a”的原始磁带盒,取出后插入量子读取终端。屏幕亮起时,一段被加密的音频文件自动播放:
>“……信号源并非来自地外,而是从地球内部反射而出。我们误以为它是降落,实则是‘上升’失败后的回落。它本应穿透地壳进入地幔,却被某种结构拦截并捕获……酒泉基地的爆炸不是事故,是阻断程序的最后一环。如果你们听到这段话,说明‘守夜人’计划重启。记住:双螺旋不在DNA中,而在时空褶皱之间。”
声音戛然而止,文件末尾附带一张模糊的地质剖面图,显示地球内核外围存在一个直径约37公里的空腔,其壁面覆盖着类似晶体阵列的物质,正以极低频率共振。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空腔的位置,恰好与南极深地下探测到的古老结构形成对称轴,贯穿整个地球。
“地心坟墓?”许青舟低声自语,“所以月球上的不是唯一?”
他立即拨通杨方旭电话:“查一下全球地震台网最近是否有异常纵波信号,尤其是P波传播速度突变的情况。我怀疑地核边界正在发生相变。”
“你等等。”杨方旭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其实……昨晚西昌站还收到了另一组隐藏信号,藏在主脉冲的谐波里。我们一开始以为是噪声,直到用你爸留下的滤波算法重新解析??那是一份坐标,指向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一个点,深度10984米,就在挑战者深渊附近。”
“而且,”他顿了顿,“那个位置,三年前‘蛟龙号’曾探测到一次短暂的反重力现象,持续不到两秒,当时被认为是仪器故障。”
许青舟瞳孔微缩。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潘多拉之匣不是孤例,而是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天、地、海,三处锚点构成等边三角,或许正是维持某种封闭时空泡的稳定结构。
“通知聂主任,申请动用‘深蓝信使’无人潜航器。我要亲自看一眼海底的东西。”
“你疯了?”杨方旭压低声音,“军方已经封锁了那一片海域!说是‘海洋生态保护区’,可我知道他们派了两艘核潜艇在水下巡逻!”
“那就更要去。”许青舟关闭终端,将磁带原件装入防辐射箱,“他们怕的不是泄露机密,是怕有人唤醒它。而我必须确认一件事??当年父亲阻止的实验,是不是就在那里进行过?”
三小时后,兰州飞往三亚的航班准时起飞。
舷窗外云层翻涌如海。许青舟闭目养神,脑海中不断回放父亲最后那句话:“如果有一天月亮开始发光,请记住,那不是反射太阳光。”如今想来,那或许不是比喻,而是预言。月球表面那些永久阴影区的热源,地心空腔里的晶体阵列,海底未知结构释放的反重力波动……这一切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地球本身,就是一台被改造过的机器。
而人类,不过是它运行过程中偶然诞生的观察者。
抵达三亚时已是傍晚。海军基地外围戒备森严,但凭借IDTA特级研究员身份卡和聂朗功提前签署的紧急科考令,许青舟顺利接入“深蓝信使”远程操控系统。潜航器已在预定位置待命,距离海底仅剩800米。
“准备下潜。”技术员报告。
许青舟戴上神经接口头环,指尖轻触启动键。画面切入第一视角:漆黑的海水如墨汁般流动,探照灯光束划破深渊,照亮嶙峋的岩壁与奇异的管状蠕虫群。随着深度增加,磁场读数开始剧烈波动,陀螺仪出现轻微偏移。
突然,前方出现一片平坦区域,地面覆盖着规则的六边形石板,每一块边缘都有细微的发光纹路,组成复杂的拓扑图案。中央矗立着一座半埋于泥沙中的金属圆盘,表面刻有与月球遗迹相似的符号序列。
“这不可能……”身旁的技术员喃喃道,“这种几何精度,绝非自然形成。”
许青舟屏住呼吸,操纵机械臂靠近圆盘。就在触碰瞬间,设备传回一组高频振动信号,直接刺激了他的听觉皮层??那是一种旋律,七个音符循环往复,频率精确对应氢原子跃迁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