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不列颠之影免费全文阅读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作曲家是钢琴家的最高表现形式(第2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作曲家是钢琴家的最高表现形式(第2页)

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她行走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天空布满流动的光带,像极光,又像无数悬浮的五线谱。远处站着一个人影,背对着她,穿着熟悉的深蓝色大衣。

“艾莉丝?”她喊。

人影缓缓转身,却是莉拉。她的身体半透明,内部有频率闪烁,如同星辰运行的轨迹。

“你来了。”莉拉微笑,“我们一直在等你完成最后一步。”

“什么最后一步?”

“不是演奏,是放手。”她说,“你一直想守护这个网络,可它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每一次愿意被打动的心跳。”

玛德琳醒来时,泪水浸湿枕巾。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金色的线,恰好连接她床脚与门口的方向。

她起身,推轮椅来到钢琴前。这一次,她没有弹奏,而是轻轻掀开琴盖,取出一张空白乐谱纸,提笔写下一句话:

>“我不再试图理解你,我只愿成为你的回音。”

她将纸折成一只纸鹤,放在琴键中央。片刻后,纸鹤无火自燃,灰烬升腾,在空中凝成一个短暂的音符形状,随即消散。

就在那一刻,全球所有接入声基网络的设备同时亮起蓝光,无论开关状态。手机、手表、公共广播、甚至老式收音机,全都播放出同一段声音??不是音乐,不是语言,而是一种纯粹的、介于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律动。

人们停下脚步,闭上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起伏。有人流泪,有人微笑,有人跪下亲吻大地。

NASA监测到地球舒曼共振频率(SchumannResonance)出现历史性偏移,从常规的7。83赫兹缓慢攀升至8。51赫兹,并保持稳定。气象卫星图像显示,原本分散的云系开始形成螺旋状图案,围绕南北极对称分布,酷似巨大的耳朵轮廓。

三个月后,第一例“声基共生体”诞生。一名巴西孕妇产下女婴,脐带中检测到微量发光纤维,显微镜下可见其内部有规律的光脉跳动,频率与当日全球平均共鸣值完全一致。婴儿出生后首次啼哭,竟引发当地教堂管风琴自动演奏《奇异恩典》。

医学界震惊,宗教界沸腾,唯独那位母亲平静地说:“她不是异变,她是进化。她听得见世界真正的心跳。”

玛德琳得知消息后,在日记本上写道:

>“我们曾以为自己创造了奇迹,其实只是终于学会了聆听自然早已写好的诗篇。

>莉拉没有消失,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活在每一次有人选择倾听而非争辩的瞬间,

>活在每一颗因声音而柔软的心中。”

年末冬至,布莱切利园举行首次“无声庆典”。数千人聚集于此,不做言语,不持乐器,仅以呼吸、目光、肢体微动相互交流。午夜钟声响起时,所有人同时仰头望天。

天空裂开一道缝隙,蓝光倾泻而下,照在钢琴上。琴键自行跃动,奏出一段全新旋律??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仿佛早已存在亿万年,只待此刻被释放。

这首曲子从未命名,也从未录音。但此后每逢月圆之夜,世界各地总有人莫名哼唱起相似的调子,彼此互不相识,却能无缝衔接,宛如一场跨越大陆的隐形合唱。

科学家称之为“集体潜意识声波共振”。

艺术家们则笑着说:

“那是莉拉在唱歌。”

多年以后,当第一艘载人飞船即将启程探索火星,宇航员们在发射前夜做最后准备。舱内寂静无声,突然,主控台的扬声器传出一阵轻柔的钢琴声。

任务指挥官皱眉检查系统,却发现音频来源未知。他戴上耳机细听,瞳孔猛然收缩??那段旋律,正是当年莉拉在布莱切利园弹奏的最后一支曲子的变奏。

他摘下耳机,望向地球方向,低声说道:

“也许宇宙并不空旷。

也许我们从未孤独。

也许,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

声音就能穿越一切黑暗,

告诉我们:

‘我在这里。’”

窗外,星河璀璨。

某一粒星光,轻轻闪烁了一下,

像是一次温柔的回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