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记住。”**
翌日,朝廷颁布新令:
>“自本年起,每年清明前一日定为‘承忆正典’,皇帝亲率百官祭拜归信坛;全国学子必修《忆学启蒙》,教材以《万民录》《无名册》为核心;凡揭发篡改历史、毁坏忆堂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革职查办,永不录用。”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而在归信坛上,慧贞已连续七日未曾进食,日夜守在火坛之前。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
这一晚,月圆如镜。她取出珍藏多年的笛子??那是阿宁生前最爱的乐器,曾用来安抚躁动的亡魂。她不会吹,却坚持把它带到坛顶,放在新碑旁边。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笛子竟自动响起。
不是人为,而是音孔自行开合,奏出一段悠远旋律。那曲子无人听过,却又似曾相识,仿佛来自天地初开之时。随着笛声扩散,地面青苔泛起蓝光,石碑裂纹中渗出晶莹露珠,每一滴都映出一张陌生面孔??男人、女人、老人、孩童,他们无声微笑,嘴唇微动,似在说谢谢。
慧贞盘膝而坐,双手合十,闭目聆听。
她看见了阿宁。
不是病弱的模样,而是年轻时的样子,站在一片桃林中央,身后站着无数人??那些被记下的无名者。他们手牵手,形成一道光链,从归信坛延伸出去,穿过山川河流,直达天涯海角。
“该轮到我了。”她轻声说。
当最后一缕笛音消散,她的身体也开始变得透明。没有痛苦,没有挣扎,只有平静的释然。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缓缓站起,走向火坛。
她将自己撰写的《续无名册?卷一》投入火焰。
火光冲天,灰烬升腾,在空中凝聚成新的云朵,形如一把钥匙。
据说,自此以后,每逢月圆之夜,若有执灯士诚心祈愿,便可听见桃林中有笛声响起,指引他们找到隐藏的史料、被掩埋的墓碑、或是某个即将遗忘的重要记忆。
又有人说,慧贞并未死去,而是化作了“忆之灵”,游走于人间与幽冥之间,专门守护那些濒临消失的名字。
多年后,一位史官奉旨修撰《大明承忆志》,查阅大量档案时意外发现一份密档,记载永乐年间曾有一名宦官因私藏建文遗孤被处决,行刑当日天降暴雨,刽子手刀落三次皆不断颈,第四次才成功。临终时,此人仰天大笑,留下一句谁也不懂的话:
>“灯已燃,我不孤。”
史官合卷长叹:“原来最早的执灯者,是他。”
而在遥远的未来,某座现代化城市的图书馆顶层,设立了一个特殊展区,名为“记忆工程”。展品包括古老的纸灯、焦黑的签文、泛黄的《无名册》抄本,以及一段AI复原的音频??根据口述史料模拟出的阿宁的声音。
参观者戴上耳机,便能听到那个温和而疲惫的男声缓缓说道:
>“我不知道你能听到这段话是在百年后,还是千年之后。但只要你愿意听,说明还有人在乎‘记住’这件事。那么,请答应我:当你路过一座无名碑,请停下来说一声‘我来看你了’;当你听说一个被遗忘的故事,请把它告诉别人;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忘记什么重要的东西??请停下来,好好回想。因为真正的死亡,不是心跳停止,而是再也没有人提起你的名字。”
>
>“我是阿宁,我曾经活过。”
>
>“现在,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