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魏晋不服周 > 第208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上(第1页)

第208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上(第1页)

石守信的预感是正确的,就在向雄离来到孟津渡传话又匆匆离开的第二天,新任司隶校尉杜预,带着一千禁军在孟津渡与黄河对岸的富平渡布防。

黄河两岸每一边一个营,虽然没有干扰渡口的日常运作,但却将渡口周边。。。

春水初生,柳枝泛青。敦煌的清晨不再冷得刺骨,但阿禾仍披着那件旧羊皮斗篷,立于关楼最高处。她手中握着一封刚从建康快马递来的密信??御史台主簿亲笔所书:“王允之已请辞兵部尚书,然天子仅准其归第养病,未加治罪。朝中暗流汹涌,恐有反扑。”

阿禾将信纸缓缓折起,放入袖中。她没有回头,却知启明已在身后站了许久。

“他退了,却不倒。”启明声音低沉,“就像沙丘下的毒蛇,只是藏进了阴影。”

“但我们赢了一步。”阿禾终于转身,目光如刃,“圣旨承认‘岁问’为国制,律议会可受理民事,这是百年未有之变局。从前百姓告状要跪三日,如今他们能自己举证、辩论、推选议长。这不是恩赐,是夺回来的。”

启明点头,却又皱眉:“可王允之在凉州、并州仍有旧部,焉耆兵变至今未彻查,七名教习的血还未干。”

“所以我们要继续讲。”阿禾走下台阶,脚步坚定,“法律若只停在纸上,便是死物。它必须被人念、被人用、被人护住,才活得下去。”

话音未落,远处驼铃响起。一支商队自高昌而来,领头的是位胡服女子,背负竹筒,面覆轻纱。她正是“火种队”中最擅潜行的传讯者??阿娜尔。她跃下骆驼,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只青铜匣:“启禀先生,西域十一城《律政共守盟约》修订本已签毕,三百二十七村寨按印为誓,愿以问答桩为基,共建跨境律网。”

阿禾接过铜匣,轻轻开启。内中是一卷金线绣边的丝帛,上面列着新增条款:

一、凡跨境商旅遭劫,受害方可直诉任一微学堂,由联盟调派律议团跨域审理;

二、女子有权独立签署契约、继承田产、出任律议会执事;

三、严禁以“风化”“祖训”为由剥夺平民申冤之权,违者以阻法论罪。

她指尖抚过那些字迹,仿佛触到了千百双曾在风沙中写下名字的手。

“这不只是我们的律。”她低声说,“是他们一点一点,用命换来的。”

当晚,薪火台再度燃起。不为警讯,而为庆贺。百姓携灯而来,孩童捧着陶碗制成的“律灯”,碗底刻着《民问录》摘句。乐师奏起新编的《共守谣》,歌词出自各地民众口述:“河西老翁断指立誓,只为争一口清井;陇右寡妇夜行百里,手抄《抚养权法》三遍……”

阿禾登台,并未讲话。她只是取出乌仁娜留下的檀木匣,当众打开,将那片血书残片与匿名诗并排置于琉璃案上,再覆以新盟约丝帛。然后,她点燃一支火把,投入台心铜炉。火焰腾起刹那,全场肃静。

“此火不为焚敌,而为照路。”她终于开口,“今日我们立约,不是为了战胜谁,而是为了让以后的孩子,不必再像阿依夏那样逃命,不必再像盲童那样靠耳朵记律条,不必再像乌仁娜那样死在重建学堂的路上。”

台下有人啜泣,有人握拳,有人默默解下腰间布条,当场写下自己的承诺投入火中。

就在此时,一名少年疾奔而至,扑跪于前:“先生!伊吾传来急信??莎车微学堂重建竣工,第一课已开讲!”

众人哗然。那座学堂,曾被王允之密令焚毁三次,砖石皆焦。如今竟真的在废墟上重生。

阿禾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眼中已有泪光,却带着笑:“告诉他们,下一批《律令谣》曲谱,我亲自送去。”

三日后,阿禾启程西行。随行者除启明外,还有二十名年轻教习,五车典籍,以及三百副特制“盲文陶板”。途经玉门关时,守将亲自出迎,敬酒致意:“我家女儿上月在于阗识字班学会读《婚姻自由法》,拒了族里定下的婚事。她说,她要当‘律娘子’。”

阿禾饮尽杯中酒,将空杯留在城墙上。

一路风沙,终抵莎车。眼前的景象令人动容:新学堂由黄土夯成,屋顶铺着回收的焦梁,门楣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四个大字??“问天不屈”。院中竖立着两尊石像:一为乌仁娜,手持书卷,目光远望;一为李元朗,身披破袍,脚踏律册。孩子们围着石像诵读《启蒙章》,声浪如潮。

阿禾站在门口,久久未语。

入夜,她受邀主讲重建后首课。主题只有一个:“为什么我们不能停下?”

她没有引用《正始律》,也没有讲案例。她只说起十年前那个雪夜,她初到敦煌,在一间漏风的窑洞里教三个孩子认字。其中一个女孩问:“老师,要是官府说我们不该识字呢?”

她当时答:“那就让他们看看,谁能从我们手里夺走笔。”

“十年了。”阿禾望着满堂少年,“有人烧我们的书,杀我们的同伴,毁我们的学堂。但他们从未赢过。因为我们每一次重建,都比从前更坚固;每一次开讲,都比从前更响亮;每一次传递,都让更多人明白??法律不是高堂上的印玺,而是我们每个人喉咙里的声音。”

讲至深处,窗外忽有火光闪动。原是周边村落闻讯赶来数百民众,人人手持火把,围成巨大圆阵,齐声高呼:“法在人在!法亡人亡!”

这一夜,莎车的灯火照亮了整片戈壁。

数日后,阿禾派启明率队南下于阗,协调南道八城律议会联合审案;自己则留下半月,亲自培训新教习,编写《西域跨境纠纷处理指南》。临行前,她将在敦煌珍藏多年的一枚铜印赠予莎车学堂??印文为“民问无界”。

回程途中,队伍在楼兰故道歇息。夜深人静,阿禾独坐沙丘,取出那首匿名诗重新展读。十年来,她始终不知作者是谁。但此刻,她忽然笑了。

“或许根本不必知道。”她轻声道,“只要有人写下这样的句子,就说明火种从未熄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