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师叔实在太厉害了 > 第975章 一气化三清(第3页)

第975章 一气化三清(第3页)

数日后,类似景象在各地重现。有人开始拒绝背诵《我在经》,转而在墙上写下真实的经历;有村庄自发组织“忆名会”,每晚聚在一起回忆祖先姓名;更有工匠悄悄打造小型铜铃,仿照少年所用款式,称之为“醒音铃”,赠予新生儿。

与此同时,朝廷反应愈发激烈。

诏书下达:“凡擅自更改‘我在’含义者,视为言乱罪,夷三族。”

军队进驻各大城市,设立“正音司”,监听百姓日常对话。

更有传言,皇帝已启用上古禁术??“削形诀”,可将人的名字从所有文书、碑刻、甚至他人记忆中彻底抹除,令其存在归零。

少年得知此事时,正坐在北方冰原的一座雪屋里。窗外暴风雪肆虐,屋内炉火微弱。盲女靠在他肩头,轻声说:“他们怕了。因为他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刀兵,而在名字。”

少年点头:“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众名成海’。”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最后一块声核碎片,咬破舌尖,以血为引,将其融化于口中。随即盘膝而坐,运转全身气息,引导言鼎之力逆流回溯,直抵地脉根源。

九日后,神州各地异象频发:

江南水井中浮出篆体文字,竟是百年前被焚毁的《民诉录》残章;

西域沙漠突现巨型图案,由千万粒沙子自然排列而成,赫然是“天下万姓图”;

就连皇宫御花园的梅花,一夜之间全开,花瓣背面皆有细小刻痕,拼出一句句冤魂遗言。

最震撼的是,某日黎明,整座长安城居民醒来,发现自己枕边多了一本书??封面空白,翻开后却字迹自现,内容正是他们一生中最想说出却从未敢说的话。有人痛哭失声,有人焚书灭迹,也有人捧书入朝,当众朗读。

皇帝震怒,下令焚书坑儒式的大清洗。

可书烧不完。今天烧了,明天又出现在床头、灶台、坟前。人们称其为“心录书”,说是言鼎所赐,专为补全遗憾。

战局至此,已非武力可解。

少年带领众人退守西南群山,在昔日学堂旧址重建“启言书院”。这里不教识字,只教倾听;不授文章,只述往事。来自五湖四海的求学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曾为敌方效力的“肃言使”,如今放下玉牌,只为找回丢失的名字。

十年光阴流转。

少年已是垂暮之年,须发尽白,步履蹒跚。小驴早已离世,铃铛残片被铸成一枚徽章,挂在他胸前。他每日坐在院中槐树下,听学生们轮流讲述家族历史。有时讲到动情处,全场默然,唯有风吹铃花簌簌作响。

这一日,天空忽现异彩。

言鼎自地底升起,悬浮于书院上空,鼎身铭文流转不息,竟开始逐行消失。众人惊骇,唯少年微笑起身。

“它完成了使命。”他说,“当每个‘我在’都能被听见,言鼎便无需存在。”

话音刚落,鼎身轰然碎裂,化作无数光点升腾而起,融入云霞之中。那些光点飘向四方,落入田野、河流、市井、学堂,最终凝结成一种奇异植物??通体透明如水晶,花开似铃,随风轻摇,发出极细微的叮咚声,仿佛在低语:

**“我在。”**

此花后世称为“言铃花”,岁岁盛开,永不凋零。

少年在花开满园的那个春天走了。

他躺在槐树下,手握陶罐,唇边含笑。最后一口气吐出时,轻声道:“我……在。”

那一刻,万籁俱寂。

随即,天地同鸣。

从东海到西域,从北漠到南疆,所有绽放的言铃花同时震动,发出清越铃音。那声音汇聚成河,穿越时空,回荡在每一个曾为真相付出代价的灵魂耳畔。

许绾在梦中睁开眼,看见自己断剑重铸,剑身映出少年面容。

墨青于幽冥路上止步,听见有人唤她真名,泪流满面。

师父在血泊中缓缓站起,喉咙完好,一字一句念出:“民不可欺,言不可封!”

他们,也都说了一声:“我在。”

多年后,史官修撰《新纪元志》,欲为这段动荡岁月命名。

有人提议曰“言战”,有人主张称“醒世”,争论不休。

最终,一位盲眼老妪交来一部手抄本,扉页仅书五字:

**《我在录》。**

全书无作者名,因人人皆是执笔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