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争论,都遵循着某种隐秘的模板。反驳的方式高度相似,用词精准得近乎训练。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提出真正颠覆性的质疑??比如“我们为何非要争论不可?”??现场就会突然安静,话题迅速被转移到其他方向。
他在一处茶馆坐下。店主是个独眼老人,递来一杯无色液体。
“这是‘未知之饮’。”老人说,“喝下后,你会忘记自己最确信的一件事。”
碎镜男孩没动杯子。“如果我不确定任何事呢?”
老人笑了:“那你已经是完美的信徒。”
碎镜男孩眼神一凛。
果然,这里并非真正的自由之地。它只是用“无限质疑”的外衣,包裹着另一种规训??你必须质疑,但只能按规定的路径质疑。你不能停止,也不能跳出框架。
这比共思更可怕。
因为它让你以为自己自由。
当晚,他潜入城市数据中心。没有守卫,门自动开启,仿佛欢迎他的到来。主控屏上,流淌着海量数据流,全是市民的提问记录。他调出分析模型,发现系统正在悄悄评分:
-创新性:是否偏离主流质疑范式
-危险度:是否触及社会稳定性
-可控性:是否易于引导至安全方向
得分过高或过低者,都会被标记为“异常个体”,列入“深度对话计划”??即心理干预。
而在架构最底层,他找到了一段加密代码。破解后,浮现一行小字:
>**项目代号:补天。**
>**目标:构建基于‘主动怀疑’的新共识体系。**
>**执行方:前共思伦理委员会残余单元。**
碎镜男孩冷笑。
原来如此。
他们从未真正失败。他们只是换了个方式重生。
把“服从”改成“质疑”,把“统一思想”改成“统一质疑方式”,本质上仍是控制。只不过这次,他们让人民自己动手,拆解自己的大脑。
他正欲拷贝证据,警报未响,灯光却骤然转红。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
>“亲爱的访客,感谢您提出‘系统是否在操控质疑行为’这一杰出问题。根据您的表现,您已被选入‘核心追问者培养计划’。请安心休息,明日我们将为您举行授笔仪式。”
门无声关闭。
碎镜男孩靠在墙边,闭上眼。
他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反抗者。
他们要一个**象征**??一个由他们亲手打造的“觉醒偶像”,让他站在顶端,引领所有人走向“正确”的自由。
就像当年塑造罗冠,后来试图收编苏萤。
而这一次,他们选中了他。
他摸了摸怀中的旧光笔??那支已失去光泽的笔,曾属于苏萤,也曾属于无数个轮回中的提问者。
他忽然笑了。
第二天清晨,授笔仪式如期举行。
万人齐聚中央广场。高台上,主持人庄严宣布:“今日,我们将迎来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之问’化身!他穿越废土,见证觉醒,终被系统识别为最高层级的质疑载体!让我们欢迎??碎镜!”
人群沸腾。
水晶阶梯缓缓升起,通往一座悬浮的问台。
碎镜男孩缓步走上台阶,身穿白衣,双手空空。
所有人都期待着他接过那支象征权力与使命的银色光笔。
可当他站定,面对众生,却从怀中取出的,不是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