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3章
门面果然不大,青瓦粉墙,木门斑驳,透着岁月的沧桑。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是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李记饭庄”,落款处虽因年代久远有些模糊,
但依稀可辨是“洪武御笔”的字样。这便是传说中太祖皇帝的御赐牌匾了。
店铺不大,仅能摆放七八张方桌,此时并非饭点,店内只有三两食客。
掌柜的是一位五十余岁、身材微胖、面相敦厚的中年人,自称是李家的第十代传人。
听闻太上皇驾临,掌柜吓得魂不附体,带领全家老小跪地迎接,浑身筛糠般颤抖。
“不必多礼,”崇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他环顾这间朴素甚至有些简陋的饭庄,目光最终落在那块御匾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
“朕今日来,只想尝一尝你家那道‘珍珠翡翠白玉汤’。”
“珍珠翡翠白玉汤?”李掌柜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为难,但很快被惶恐掩盖。
“太上皇垂青,是小店天大的荣耀!只是,这汤,其实,”
他似乎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措辞。
崇祯却以为他是担心手艺不精,怠慢了自己,摆手道:“无妨,你只管按祖传的方子做来便是。朕要尝的,就是那个原汁原味。”
李掌柜不敢再多言,连忙躬身退下,亲自去后厨张罗。
崇祯坐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方桌旁,手指轻轻摩挲着有些年头的木质桌面,内心充满了期待与遐想。
‘太祖皇帝当年,便是坐在这等地方么?’他暗自思忖,‘不,那时恐怕连这等店面也无,或许只是在路边,接过那碗救命的热汤。
那是何等的狼狈,何等的饥渴?又是何等的感激,将那碗粗陋不堪的杂烩,视作人间至味?’
‘朕这一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虽也曾宵衣旰食,忧劳国事,但何曾真正体会过民间疾苦,体会过那刻骨铭心的饥饿与寒冷?太祖起于微末,深知民生多艰,故能体恤百姓,制定《大诰》,严惩贪腐。而朕,朕登基之初,何尝不想效仿太祖,中兴大明?奈何,奈何国事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党争内耗,天灾人祸,关外建虏,流寇蜂起,朕非不努力,实在是,’
一阵深切的愧疚感袭来,让崇祯的心猛地一缩。他闭上眼,仿佛又看到了北京城破那日的烽火,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若朕有太祖十分之一的雄才大略,十分之一的坚韧果决,大明何至于,何至于走到那一步?幸得兴明这孩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了今日的宏业盛世。可是朕,朕这亡国之君的烙印,终究是洗刷不掉了。’
他‘今日,朕定要尝一尝这碗汤!这碗承载着太祖记忆、象征着大明源起的汤!或许,通过它,朕能更贴近太祖的心,能更深刻地理解,何为创业之艰,何为守成之难!’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对心潮澎湃的崇祯来说,却仿佛过了许久。
终于,李掌柜亲自端着一个粗瓷大碗,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碗中热气腾腾,散发着食物特有的香气。
“太上皇,您要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李掌柜将碗轻轻放在崇祯面前,垂手侍立一旁,神情依旧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