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即将离开江户,去往京都府入朝,史称上洛。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此次德川家光第二次的上朝,也会是最后一次,代表着江户与京都府之间,幕府将军与天皇之间,幕府获得大胜的标志。因为。为了这次的上洛,德川家光召集了三十万大军。无数抱着各种的目的人们,为之动了起来。动用三十万大军,是日本有史以来,最浩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之一,比起当年日本举国入侵朝鲜的兵力都要多。京都府的形势很危急。当年天皇为了对抗德川幕府,选择强行退位,断绝了德川家做第二个藤原氏的想法。这一次。面对德川家全力以赴的威胁,后水尾他太上皇,召集了近臣万里小路光房、二条康道、土御门泰等,商议该如何应对。众人没有太多的方法。三十万大军犹如一道洪流,任京都想尽办法也无法解决的难题。德川幕府集中所有的力量,摆明了要强硬的达成目的,不会再退让,要获得整个日本的权利,不再满足二元政治。“难道就拱手让于人吗。”后水尾上皇,神情复杂的说道。他不怕死。当初面对德川秀忠的威胁,他直接以死相抗,逼迫对方无奈的让步。那时候他能赌,并不是鲁莽的行为,而是德川家的地位并不稳固,赌对方不敢玉石俱焚。果然。面对那时还是天皇的后水尾,采取的破釜沉舟的行为,德川秀忠最终选择了退让。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后水尾,手里没有牌了。“听说德川家光与德川忠长两兄弟不合,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万里小路光房说道。众人都看向了他。见状,他也不再隐瞒,把德川忠长派人联络他的消息,主动告诉了众人。二条康道和土御门泰等人不是傻子。通过后水尾上皇的神情,他们心中有所明悟。果然。“德川忠长认为德川家光不尊天皇,想要联手对付他,愿意支持我们。”万里小路光房向众人摊牌。这里的人都是太上皇的亲信。后水尾虽然退位,如今有了新的天皇,幕后还是他掌控京都府的权利。犹如当初后水尾的退位,引起了日本国内哗然大波,面对全国的舆论,逼迫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当时也不得不采取行动,辞去幕府将军以缓解指责。德川秀忠和后水尾一样,躲在幕后掌控权利。如今德川秀忠已经死了,后水尾还活着。但是幕府的实力没有削弱,反而越发的强大。武家的崛起,不只是影响了僧庙,同样侵蚀了公家们的权利,不少中低级公家已经吃不上饭了。他们不是没有努力,但是大势已去,手中实力太弱,无力抗衡武家。如果有德川秀忠的支持,结合双方的力量,不是没有反抗的底气,但是赢面并不多。因此其余人面露沉重,不敢轻易下决定。其实和当年董卓进京的形势,有点类似,不过日本的武家,实力要远高于董卓。且日本公家的实力,又远不如大汉的公卿们,所以在场的众人底气不足。“天下不满德川家久矣。”万里小路光房努力劝服众人。上方的后水尾,拿着纸扇遮挡住半张脸,但是露出来的眼睛,充满了紧张。三十岁左右的二条康道,终于出声了。他年龄虽然不大,但是资格是众人中最高的。因为他是藤原氏。滕氏长者,藤原氏摄关家二条家十六代当主。母亲为丰臣完子,养父为二条昭实,是九条道房、松殿道基之兄,担任左大臣,摄政之位。藤原氏是日本姓氏之首,在日本政坛活跃千年之久,影响力无与伦比。众人都看向了他。“只有德川忠长还不够。”他的话音刚落,后水尾上皇就松了口气,下意识的放下了手里的纸扇。态度已经清楚。支持抵抗幕府,但是需要拉拢更多的势力。“细川氏如何?”土御门泰提议道。细川氏在关原之战后失去继承权,在大坂夏之阵,与德川家战败自杀。兄死弟及。新的继承人细川忠利入江户,成为德川家的人质。虽然细川氏实力不如以往,但仍然是不可小觑的家族,不然德川家也不会如此慎重对待。只要细川氏支持京都府,立马可得上万精兵。“细川忠利此人态度不明,贸然与其接触,恐怕会有疏漏。”万里小路光房否决道。最为资历最老的人,他对各家如数家珍,手到擒来,是京都府的活字典。他向众人解释道。“细川忠利对德川家表现的近亲,深得德川秀忠生前的信任,虽然德川秀忠已经去世,但是他对德川家的态度,我认为不该冒险。”,!“我倒不这么认为。”土御门泰出声反对,既然是他提议此人,当然对此人有些了解。于是向众人解释说。“正因为德川家势大,他才选择隐忍,只不过欠缺一个机会而已,不能因为他的表面,就放弃拉拢他,对我们是极大的损失。”“不把他拉拢过来,如果他支持德川家,相当于我们少了上万精兵的支持,而德川家却多了上万兵,此消彼长,于我们大不利。”当年在大坂阵一仗。细川家死了那么多人,不可能对德川家没有敌意。土御门泰接触过细川忠利。谁要是把他当做普通的年轻人,谁才会吃大亏。从小热心武艺,学习剑术,拜入柳生宗矩门下,与锅岛元茂成为柳生新阴流的代表人物。向剑豪宫本武藏学习兵法,种种举动,无疑证明了其心中的野心。加上细川家影响力的强大,毫无疑问是值得拉拢的势力,土御门泰告知众人,对于此人,他们应当冒险一试。众人你一言我一言,遍谈各家可以拉拢的人。当下虽然幕府势大,可是京都府毕竟存在了千年,武家崛起才数十年时光,天皇的威望并没有彻底的衰败。如果不是如此,当初的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他也不会选择退让,可见天皇的实力并没有消散。议定了诸事,其余人散去,只留下了三人。万里小路光房,二条康道,土御门泰。“关于在京都府刺杀德川家光,可有把握?”后水尾上皇,认真的看向众人。刺杀幕府将军不光彩。是令武士们唾弃的手段,但如果能获得成功,形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京都府会压过江户,公家会重新压过武家,获得最终的胜利。“德川忠长出人,我们在京都府出力,等德川家光入二条城的时候,只要诸事准备妥当,并不是难办的事情。”二条城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按照历史。当德川家光领兵三十万上洛,彻底奠定胜局,掌控了所有的权利,完全架空了天皇后。就算如此的形势,德川家光日后也不敢再轻易的冒险来京都。未来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德川家与天皇的联络,都是通过中间人。所以现在的万里小路光房有底气,说出只要德川家光敢入二条城,就能如何如何。藤原氏底子太厚。受到他们影响的人太多太多,不可计数,谁也不知道哪个人会是他们的人。二条城既然在京城,在他们的地盘,早就被渗透。“只要刺杀成功,骂名就可以推给德川忠长,毕竟全是他安排的人,他甩不掉这个锅。”万里小路光房露出老狐狸一般的笑容。目前的形势,虽然双方联合了起来,不代表双方之间的结盟会稳固如山。届时。天皇可以下诏,揭露德川忠长,号令天下击之,最终彻底解决武家的威胁。“此事需要谨慎,万不得疏忽。”后水尾上皇当然看得出其中的奥妙,期待的向众人交代,生怕功亏一篑。众人点点头。野外他们奈何不了德川家光,京城可不同,十步之内一勇士即可翻盘。~~~~~~柳湘莲是贵族。无论他怎么告戒自己需要克制,但是终归还是有贵族的想法,对于士兵们的性命,天然的认为应当效忠。金江军士兵敢战,军令如山。以他对金江镇的了解,士兵们不会违背军令,哪怕是送死的行为,何况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江恒是军校毕业生,更是军人。他从柳湘莲身上感受到了对方的想法,只能无奈的露出笑容,笑得难看。回去后。与同袍们也没有说话的兴趣,仿佛失了神一般。“怎么你出去一趟,就像变了个人,发生了什么事?”一名同袍笑道。江恒抬起头,无声的咧了咧嘴,没有再搭理对方。“像个娘们似的,这可不像你。”同袍和往常一样,推了江恒一把。两人都是哨官,都是军校毕业生,还是同一届,并没有生疏,反而有过命的交情。但是过命的交情,却从来不会在口上说出来。“你懂个屁,别烦我。”同袍听到江恒的话,愣住了,最后拍了拍光秃秃脑门,懒得在理会对方,都是大老爷们,谁有那细腻的心思。光头或者寸发是金江军的传统。蛮族势大时,全占了辽东,施行了剃发。例如李永芳等人,投降的时候,都会主动剃发,包括所有的降军皆是如此。金江军的前身金州军。很多人逃离到金州后,直接剃了光头,加上当时物资缺乏,光头不易生虱,逐渐保留了下来。到如今。金江军的士兵,剃光头成为了习惯。屋子中安静了下来。江恒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摸着自己的军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自己怕死吗。眼神逐渐出神,想着关于死亡的问题。平时上战场的时候,他很少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时间来想怕不怕死,见到了敌人,跟着袍泽们杀敌即可。生死有命。但是现在有人告诉他,自己一定会死,在战场之外的环境。这让他很痛苦。特别是现在空闲的时间,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脑海,各种抱怨的念头不停的涌上来。但是他无法不去。柳湘莲是国内来的贵族,深的将军的信任,是第四镇的经历,士兵们都谈论过此人。从对方的身上,他感受到了对方的想法。对吗?没错。服气吗?凭什么。为什么会是自己。军校最开始的快速班,大多是军中的遗孤。越往后,遗孤的比例越少。江恒的父亲,和马林,高珍等老年兵一样,当年选择了退伍,同样去了军械所办差。他认识朱秀总兵的儿子朱纯,武震孟总兵的儿子武斌,也认识退伍老兵马林的儿子马大芳,高珍的儿子高长芳。他们当年关系处的不错,是军校第一批全年制的军校生,和李如靖他们不同。身上有共同点性格,充满了希望。江恒又和马大芳,高长芳等人不同,他受到过王丰素等传教士的影响,眼界大开,至今未婚,全身心的拼搏前程。如此之志向,怎么能让他服气。可是他没得选择。正如柳湘莲所想,军令如山。“他娘的。”江恒懊恼的骂了一句,没有丝毫的办法。……第二日。彭大海来了。亲自来视察五十名精锐,众人士气十足,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任务,心中抱有希望。在艰难的仗,他们又不是没有打过。形势最危险的攻城战都参加过。彭大海仔细的看了每个人的神情,又骄傲又舍不得。作为金州最高级的将领之一,从金州到镇江,从镇江到游击区,从游击区到大兵团作战。在他的指挥中,死伤的金江军接近万人。要说冷血,他有足够的坚韧。但是士兵们仍然信服他。因为他爱兵如子。正是有了这份信任,士兵们才勇往无前,无视刀枪,而不只是因为他是将领。士兵们信任他能带着他们打胜仗,能带着他们活着回来。很矛盾。每场战争都会死人,但是士兵们,仍然相信自己能活着回来。所以彭大海很不:()红楼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