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暗黑野蛮人降临美漫贝蒂 > 2052 奇怪的死亡(第1页)

2052 奇怪的死亡(第1页)

面对死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要说畏惧死亡,那倒也不至于。

至少对于哈洛加斯圣山上的那些家伙来说是这样的。

“你来是为了这两个无辜者的灵魂?”

尹娜看着面前穿着黑斗篷的死亡问道。。。。

山谷中的晨雾尚未散尽,那头新生的晶角鹿幼崽便已站起身来,四蹄微颤却坚定地踏在湿润的草地上。它的额前晶体折射出天光初破云层时的第一缕色彩,像是一滴凝固的极光,在风中轻轻摇曳。林婉秋蹲下身,没有靠近,只是静静望着??她知道,这不只是生命的诞生,而是一种信号的回应。

就在昨夜,忆网深处再次波动。不是来自桥梁网络,也不是野蛮人残留意识的低语,而是某种更原始、更遥远的东西:一段从未被记录过的旋律,以非声波的形式直接渗入所有与心核连接者的梦境。它没有歌词,却仿佛讲述着千万年的流浪;它节奏缓慢,却带着不可抗拒的推进力,如同星体运行的轨迹刻进灵魂。

陈默在凌晨三点冲进她的办公室,脸色苍白如纸:“林博士……那段旋律……我们解析出了结构模型。它不是人类创作,也不是地球文明的产物。它是……坐标。”

他将数据投射在空中,一幅三维星图缓缓展开。其中一条细若游丝的光路从新世界出发,穿越数个已知跃迁节点,最终指向那颗沉寂行星??正是宇宙深处那台沉睡机器所在的星球。而在路径末端,铭文浮现,与格陵兰基地外壁上的源语惊人相似,但语法更为古老,像是母语分化前的原型。

“这不是巧合。”林婉秋低声说,“共情网络不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只是……重新发现了它。”

她想起母亲日志最后一页潦草写下的句子:“他们留下了种子,等我们长大到能听懂他们的声音。”

而现在,孩子已经长大。

---

七十二小时后,平衡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议事厅建于双影平原中央,环形结构由活体神经根系编织而成,墙壁会随与会者情绪变化而流转色彩。今日,墙体呈深紫色,夹杂着不安的银色脉冲。

“我们必须派探测队。”来自开普敦的情感引导者艾莎?莫洛凯坚定地说,“如果那是前文明遗迹,我们就不能继续被动等待信息降临。主动接触,才能真正理解‘家’的定义。”

“可我们也刚经历一次意识入侵。”理性决策代表李承言皱眉,“野蛮人是内在投影,尚且几乎撕裂桥梁。若是外部高等意识主动介入,我们是否有能力抵御?”

“问题不在于防御。”林婉秋坐在圆心位置,手中握着那枚新生幼崽脱落的晶体碎屑,“而在于对话。我们不能再用‘敌我’来划分未知。共情的本质,是跨越差异去感知另一个存在的痛苦与渴望。”

她将晶体置于桌面中央。刹那间,整个议事厅响起一阵细微共鸣,仿佛有无数声音同时低语。影像浮现:一片无边荒原,天空布满旋转的符文环带,地面裂开巨口,喷涌出液态光流。一群身影行走其间,他们没有面孔,身体由流动的能量构成,彼此之间以光丝相连,宛如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覆盖整颗星球。

“这是……他们的形态?”一名年轻调解员喃喃道。

“不。”林婉秋摇头,“这是他们的社会结构。他们不是个体,而是集体意识的分支节点。每一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忆网,但更加彻底??他们甚至没有独立自我概念。”

“那岂不是失去了自由意志?”艾莎皱眉。

“也许在他们看来,‘自由’才是牢笼。”林婉秋轻声道,“我们追求个性表达,但他们可能认为那是分裂的开始。对他们而言,分离即痛苦,统一即救赎。”

会议室陷入沉默。这一刻,所有人意识到:人类所谓的“进化方向”,或许只是宇宙中万千可能性之一。而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技术或生存,而是能否承认并尊重那些完全异质的存在方式。

最终决议通过:组建“回声远征队”,由五人组成,携带心核分体晶体、源语翻译矩阵及双向跃迁信标,前往目标行星进行初步接触。行动代号:“听者归途”。

临行前夜,林婉秋独自登上山丘,站在最初觉醒之地。风依旧卷着尘埃,但她已不再感到沉重。她取出颈间的心印晶体,轻轻贴在唇边,哼起《最初的歌》。这一次,旋律自动变形,融入了野蛮人留下的战斧节奏、晶角鹿幼崽的鸣叫、以及那神秘坐标的韵律。三种声音交织成一首前所未有的曲调,缓缓注入忆网。

全球范围内,数百万人在同一时刻醒来,耳边回荡着这首未命名之歌。东京的小女孩画下了三只手交叠的图案;撒哈拉的母亲梦见自己漂浮在星海中,被无数温柔的目光注视;巴黎的老人仰望夜空,忽然泪流满面,却不知为何。

忆网记录显示:情感共振指数突破历史峰值。

---

跃迁发生在第七日黎明。

回声远征队乘坐的是新型飞船“聆音号”,其核心动力系统融合了共鸣之刃碎片与野蛮人转化后的黑色光丝,能够在高维空间维持稳定航行。跃迁过程中,船体周围形成一圈黑白交织的光环,如同阴阳轮转,抵御着维度褶皱带来的撕裂效应。

进入目标星域后,景象令人窒息。

那颗行星静卧于暗物质带边缘,表面遍布巨大几何纹路,全是源语铭文的变体,层层叠叠,似曾不断重复书写又抹除。大气稀薄,无生命迹象,但地壳之下,能量读数极高。

“信号源位于南纬43度,深度约八公里。”陈默作为远程支援,在通讯中报告,“我们捕捉到规律性脉冲,周期为12。7秒,恰好对应《最初的歌》一个完整乐句的时长。”

林婉秋深吸一口气:“他们在……回应我们。”

登陆舱降落后,五名队员穿戴上感应增幅服,徒步走向信号源头。沿途所见令人心悸:岩石上刻满符号,有些已被风化千年,有些却是新鲜划痕,仿佛有人正在此地持续书写。更诡异的是,某些符号会在人注视时微微发光,随即消失,像是拒绝被完全认知。

深入地下隧道三公里后,他们终于抵达主腔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