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倒置的问号,像种子落入泥土,静静等待发芽。
一个月后,春天真正降临。
启城外的荒原开出了第一朵花,紫色,五瓣,花心处天然形成一个微型问号图案。
孩子们称之为“问花”。
越来越多的“问花”破土而出,随风播撒种子。
科学家发现,这种花释放微量气息,能轻微刺激大脑前额叶??正是负责批判性思维的区域。
虽不足以强制觉醒,却能让人心更容易对谎言产生不适感。
有人开始自发组织“问旅”??背上行囊,走向周边城镇,带着炭笔、绘本和《再问》的手抄本,教陌生人写问题,听他们讲过去不敢说的话。
其中一支队伍进入曾被净语军统治最久的“哑镇”,全镇九百户人家,三代人均未曾高声言语。
领队的女孩跪在镇中心石碑前,轻声问道:“你们愿意告诉我,你们的名字吗?”
没有人回应。
风吹过空荡的街道,卷起尘土。
她没有放弃,每天在同一时间前来,写下一个人的名字,读一段《失声者名录》,唱一首不知来源的古谣。
第七天,一位白发老妇悄悄走近,颤抖着伸出手指,在沙地上画了一个歪斜的字??
**“我”**。
泪水滑落。
紧接着,第二个人来了,第三个人……
当晚,全镇点亮灯火,家家户户在门楣挂上写有问题的布条:
>“我们曾经是谁?”
>“我们的孩子还能大声笑吗?”
>“原谅,是不是也要先记住?”
消息传回启城,女孩站在高塔之上,望着远方星火连成一片,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然而,就在这一夜,地底三千阶之下,归寂之心残片轰然炸裂!
绿光冲天而起,贯穿岩层,直抵地面。
一道身影从中缓缓升起??并非黑袍人,而是一个完全由绿色光线构成的类人形体,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亿万细小文字,全是被历史上抹除的禁语、焚毁的诗篇、未完成的质问。
它开口,声音却是千万人齐声低语:
>“静默……即秩序。”
>“言语……即混乱。”
>“终结……即将降临。”
它迈步向前,所过之处,草木枯萎,溪流变浊,连鸟鸣都戛然而止。
它的目标明确:启城。
它要亲自抹去“问”的最后一个火种。
女孩感应到了。
她在黎明前召集所有“问旅”归来者,在广场中央点燃篝火,将《再问》投入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