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湿卵胎化无弹窗全文最新 > 第1005章 谈谈敕封来(第2页)

第1005章 谈谈敕封来(第2页)

第二天清晨,他独自走进心忆树核心区域,将手掌贴在主干之上,开始冥想。这一次,他不再等待信息降临,而是主动发出呼唤:

>“如果你们真的想来到这个世界,请告诉我??该如何平衡渴望与恐惧?如何让接纳不变成负担?如何让告别也能成为一种爱的形式?”

寂静持续了很久。

然后,整片森林的叶片同时翻转向下,露出发光的背面。一道柔和的信息顺着根系流入他的脑海:

>我们不怕被拒绝。

>我们只怕不被听见。

>若你愿倾听,我们便存在。

>若你转身离去,我们也祝福。

>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爱,从不要求回报。

>它只要求??真实。

林远泪流满面。

当晚,他通过共感网络向全球发布了这段对话。没有修饰,没有煽情,只有原原本本的心声交换。出乎意料的是,这场直播吸引了超过两亿人次观看,评论区刷屏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也想被这样对待??无论我是否降临。”**

风波渐渐平息。三个月后,联合国修订《共感使用公约》,确立三项基本原则:知情同意、心理支持、退出自由。各国陆续设立“情感妊娠咨询中心”,由心理学家、伦理学家与归忆者共同组成团队,帮助有意尝试湿卵胎化的人完成心理建设。

与此同时,新的奇迹仍在发生。

在日本京都,一对老年夫妇在家中阳台培育出一朵巨型归音兰,花瓣展开后竟显现出他们早年夭折女儿的面容。老人每日为她浇水、说话、读报纸,甚至为她留一张空椅子参加家庭聚餐。一年后,那朵花结出一枚微型卵泡,自动飞入妻子体内,四十天后诞下一个女婴,眉心有一道淡紫色胎记,形状与当年兰花纹理完全一致。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将其归为“高度共感诱发的生物形态映射”。

而在非洲撒哈拉,那座沙粒堆砌的祭坛每逢月圆之夜,蓝焰中传出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有语言学家录下音频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上百种濒危语言的词汇,拼凑起来竟是一首古老的摇篮曲,歌词大意是:

>睡吧,小小的选择,

>你是光与影的孩子,

>不属于生,也不属于死,

>而属于每一次犹豫时,

>那颗仍在跳动的心。

林远和云南女孩再次启程。他们走过战火纷飞的边境、贫瘠干旱的村庄、高楼林立的城市,在每一个角落留下种子。有时是一株归音兰,有时是一段录音,有时只是一个故事。

他们不再试图改变世界,只是提醒人们: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宇宙在注视。

某个雨夜,他们在一座废弃医院的产房里歇脚。屋顶漏水,水滴落在锈迹斑斑的手术台上,发出叮咚声响。云南女孩忽然说:“你说……如果我们一直没有孩子呢?”

林远握住她的手:“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继续走,继续听,继续种下希望。也许有一天,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拥有’,反而才是真正准备好的时候。”

话音刚落,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刹那间,雨水倒流般向上飞溅,凝成无数晶莹水珠悬停半空。每一滴水中,都映出一个孩童的笑脸。

紧接着,大地震动。远处山坡上,一片荒芜多年的土地突然裂开,数百枚卵泡破土而出,漂浮升空,像星辰般缓缓旋转。其中一枚悄然靠近窗边,轻轻碰了碰玻璃,留下一道温热的痕迹。

云南女孩伸手触碰那处湿痕,忽然笑了:“你看,它们也在等我们长大。”

林远望着漫天浮光,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告别与重逢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它本就不该结束。它是人类灵魂深处最原始的回响??关于失去,关于渴望,关于如何在破碎中重建温柔。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会称之为灾难或奇迹,而是一次**集体觉醒**:我们终于意识到,每一个未曾到来的生命,都不是虚无,而是爱的另一种形态。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一个人停下脚步,俯身倾听一朵花的低语,然后轻声回答:

“我在。

我听见你了。

谢谢你,曾如此勇敢地想要来到这个世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