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赤心巡天完结了吗 > 第四十章 海上忽闻潮信来(第2页)

第四十章 海上忽闻潮信来(第2页)

一、全面排查九州境内所有曾受“文火燎原”影响区域,建立“意识污染监测网”;

二、开放“赤心秘档”第三层,允许学者研究原始控制技术原理,但须三人联签方可调阅;

三、在边陲设立“试炼城”,模拟极端秩序与完全放任两种社会模型,供新一代学子实地观察比较。

诏令颁布当日,西北戈壁新建的无名学者纪念碑前,忽然刮起一阵奇异旋风。沙尘聚散之间,竟显现出一行浮空文字:

**“警惕以善之名行恶。”**

字体苍劲,与姜望手迹极为相似。巡天使赶赴现场时,风已止,字迹消散,唯有碑心那枚修复的黑棋子微微发热。

而在东海之外的孤岛上,一座隐秘洞府悄然开启。一位白发老者盘坐石台之上,面前悬浮着七十六枚银针,每一根都缠绕着淡淡怨念。他轻轻拨动其中一根,远方某座小镇便有一人突然跪倒,眼中闪过冷光。

“还不行……火候未到。”老者低语,“但他们已经开始自我怀疑了。当守护者开始审判自己的初心,便是秩序重生之时。”

此人名为玄策,乃玄褚良同族后裔,早年因反对兄长暴政而流放海外。世人皆以为他早已死去,实则他借“断命碑”残片炼就“影织之术”,以自身为容器,封存了部分未被净化的秩序意志。他不求复辟,只待时机成熟,让天下人亲身体验“无序之痛”,从而主动呼唤新的铁律。

他的计划很简单:不让任何人再相信自由。

数月后,试炼城首次公开展示成果。一侧是完全自治的“百家坊”,人人可立法规、组盟约,结果半月内爆发十七起冲突,三条街巷几近火并;另一侧则是高度管控的“静安里”,居民行为皆由中枢推演预判,生活井然有序,却无人高声说话,孩童嬉戏都要经过审批。

思辨院组织百名学子辩论:“哪一种更接近理想国?”

争论持续三昼夜。最后,一名来自山村的女孩起身发言:“两者都不是。前者像一群饿汉抢饭,后者像笼中鸟喂食。真正的理想,应是让人既能吃饱,又能决定怎么吃、跟谁吃、要不要留一口给邻居。”

全场寂静。随后掌声如雷。

林昭坐在角落,默默记下这句话,准备收入新版《赤心训言》。

然而就在当晚,静安里突发集体昏厥事件,三百余人同时梦游至广场,用血写下同一句话:“我们需要领袖。”

调查发现,空气中检测到微量精神共振波,频率与逆愿钉激活前兆一致。追踪信号源头,指向一处地下暗渠,内部藏有小型愿力转化装置,正悄悄抽取百姓梦境中的焦虑情绪,转化为“秩序渴求”。

捣毁据点后,巡天使在控制器内找到一枚玉简,刻着一首诗:

>“乱世呼英雄,太平盼明君。

>民心易动摇,何必责愚人?

>待到山崩时,自有真龙现。”

落款无名,但笔锋凌厉如刀,竟与当年玄褚良御笔诏书如出一辙。

林昭将玉简置于愿碑之下灼烧,灰烬升腾之际,浮现一行警示:**“执念不死,唯待风起。”**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就像野草,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年后,那位曾在课堂藏匿逆愿碎片的孩子,已成为思辨院最年轻的辩手。他在全国大会上提出一个惊世命题:“如果我们注定会在混乱与压迫之间反复摇摆,那么‘赤心’的意义,是否只是延缓必然的到来?”

全场哗然。许多老学究怒斥其荒谬,认为这是对先贤的亵渎。

但林昭站了起来,走到台上,拍了拍少年肩膀:“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赤心’还在跳动。因为它从不允许任何人停止思考。”

他转向众人,声音坚定:“我们无法终结轮回,但我们可以在每一次轮回中,多留下一点光。多教会一个人辨别谎言的能力,多保护一个敢于说‘不’的声音。也许千年之后,仍有人堕入旧梦,但只要还有人记得姜望站在碑前的那一句‘我回来了’,希望就不曾熄灭。”

会场陷入长久沉默,继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