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融着灯影,淌在街巷中。
禾记窗棂内,灯烛灶火依旧,温簇的光映照着一室热闹。
好友相逢一聚,把酒言欢,行酒令大口吃肉。难得松惬的绣娘们挤挨着围拢一桌,相约饭后一同去放花灯。
跑堂的杨大姐声线拨冗开嘈杂,拖着长长尾音。
“两碗脊骨汤一碗野味三宝羹,脊骨汤下汤饼,两条酱酥鱼——”
后厨里蒸腾出热气,激起的油烟混着香料味,霸道地漫了一屋子。
“两位要点什么?”今日柜台后换了林湘,彭氏和杨大姐在店内跑堂,后厨有任洵帮着禾穗打下手。
夫妻俩是进来付奶茶钱的,方才在外头瞧见个郎君喝得“嗦嗦”作响,上去询问了那煮茶的小娘子。
牛乳煮茶,配着这饴糖圆子,端着这竹筒杯叼着芦苇管,奇怪的喝法走在路上谁见了都要多看两眼。
夫妻俩要了两杯听这娘子介绍起满赠盲盒,又要了只卤鹌鹑带走。
这竹筒和芦苇管也相当于是买下的,拿回去装别的物什也好用,因着有牛乳的缘故这一杯十二文钱,这般一想这价钱倒也还能接受。
再瞧着手里那个盲盒,揭开盖来里头装着干果小食,一会儿去看影子戏时吃也正好。
街中热闹,人声杂沓。
两侧食肆酒楼喧嚣,踩凳划拳,对月作诗。小贩穿行叫卖蜜饯果脯、兜售着点了花汁的团圆饼。蹴鞠比试,耍样颠球,随着高抛而起的蹴鞠球,欢呼声一浪盖过一浪。
再转另侧,白布台子一搭,前头摆着几排木扎。
此刻灯影翻腾,亮子后操控着皮影关节的手艺人引着竹棍,正说到师徒四人途径白虎岭,孙大圣拎棒挥向提篮村姑,影上斗得激烈锣鼓声响,底下一阵叫好。
“快快快!”夫妻俩忙寻地坐下。
一群小儿趴在地上斗卡,有人被引过去,看得目不转睛,直到被人捅个不停,回过神才瞧见自个才在“禾记”抽的梅花卡被人拍翻面了。
“不行不行!我没看着,这个不算!”
“你又耍赖!”
……
满眼灯火,月上中天。
这几日累得很,赚得也多。禾穗拨算盘又验了遍账,打着哈欠将沉重的钱箱推进箱柜最里头。
此前的钱罐装满后,她拿着钱去将嫁妆赎回来,就将钱罐换成了钱箱。
原本该满了,只是一边儿采买,一边儿投入。现在再看,这箱子好像都有些不够用了,也不知吴木匠回来了没有?得换个匣子,打把更精细的锁了。
这次为准备中秋所需,竹编的大小“食盒”,“卡牌”定了些,拉了不少客流成本也不算高。此前卤鹌鹑出名,现在是“禾记”更为人知。
那些点了外带的布罩子说是白送,可套在差不多的食盒上都能用拿回去用也便利,充分利用这个广告位,食客还觉着捡到便宜了。且往后每点一次外带,上头可记一个禾记的图样章子。
待集齐了二十个,可兑卤鹌鹑或是卤蹄花。这样一来,布罩子的钱也无形之中,在吃食里回本了。
如今菜品、卤味、主食皆有,饮品也有珍珠奶茶,不过这牛乳价格实在不美,加上“珍珠”制作起来有些复杂。往后还是看情况再上,得要有些简单清爽的饮子。
这样看,菜品还好说,就是这人手问题……后厨愈发忙,而且思量到以后……
禾穗披紧外衣,在本上写写画画,手抵着额角。
忽而有阴影落来,遮了面前光,她晃了晃手,头也不抬。
“你先休息吧,我一会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