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找心理医生聊天 > 死胡同的路标(第2页)

死胡同的路标(第2页)

我在十岁左右在父母的书柜里找到这本小书,那时候我不知道谁是英格丽·褒曼,但是因为传记里的某些细节,她鲜活进我的世界——成年后看了一些她演的电影(《战地钟声》,《美人计》等),但是,那些电影史上伟大的电影却不能像那本薄薄的定价九毛一分钱的传记对我更有影响力——十岁的我显然和你处于同种阶段,成绩开始偏料,惟一的收获是体重和家人们的扼腕痛惜,父母在十岁时已经在担心我的一百岁,而外公干脆看着我肥壮的胳膊腿预言:“如果她想出人头地,还有一条路:做举重运动员。”

这些话好伤,好武断,如果不是看到英格丽·褒曼的传记,我险些像你这样相信成年人们错误的预言——“我是有史以来最害羞的人。假使有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我的面孔会涨得通红。在学校上课,我明明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但就是不肯回答。因为我一讲话就会结结巴巴。这就是我对奥托叔叔和堂兄妹们闭口不谈要做演员的原因。他们说:‘你怎么能当演员呐?你多笨拙啊!’从那时起,我发现许多男女演员都是这样——极其羞于见人。可他们演出时,却又目中无人。”

那段绝望的少年时光,身边的家人不提供支持,反而一盆盆的冷水浇来。幸好有她,照片里风华绝代、自信从容的女人,陌生的国家拗口的名字却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书里配着几副她的黑白的照片,黑的是背景,白是的她。她是我黑暗里见到的一缕白光,让我对家人们的话从坚信不疑到怀疑,而成长的过程更使我坚定——家人(他人)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了解你,他们的预言有时基于偏见和残缺的经验;维护自己小小梦想的最好方式有时不是呐喊,而是缄口不谈;不受他人错误见地的干扰,错误见地不管显得多么理直气壮和不容反抗,都要大声地说:“不”……

有一段关于英格丽·褒曼的小故事让我讲给你听——

二十三岁的她,应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塞而兹尼克的邀请从瑞典来到好莱坞拍戏。

他见到她的第一句话是:“可以将你的高跟鞋脱掉吗?”

个子太高的她虽然尴尬,但也不慌张:“用不着,先生,我穿的是平跟鞋。”

塞而兹尼克先生沉默片刻,再说:“你知道你的名字让人有点吃不消吗?英格丽不好发音,而褒曼这个姓太德国化,现在和德国的关系紧张,这样会有麻烦。你可以改一个名字吗?”

她十分严峻地回答:“我根本不想改变姓名。我生下来就叫英格丽·褒曼,在美国还要用这个名字。让大家从现在开始学习发音得了。如果美国人不喜欢我,我却还要带着一个新名字回瑞典,这实在再愚蠢了。”

塞而兹尼克先生思考了很久,又说:“这件事我们先不讨论,现在我们谈一下怎么化妆的问题,因为你的眉毛生得太浓,牙齿也太不整齐,还有其它不足之处……我们明天到美容部门,看看他们怎么办……”

这回轮到英格丽·褒曼思考了。沉默很久之后,她缓缓开口:“我想你犯了个大错误,你不该还没把事情弄清楚就先作决定。我以为你是看了我之前在瑞典演的电影,喜欢我的表演,才将我弄来好莱坞。可现在你才和我见面,就要求改这改那。我们不必再谈这些事情了,忘记我来美国这回事儿,请你不必费心,我将乘下一班火车回国。”

塞而兹尼克不是一般的制片人,他制作了《蝴蝶梦》《乱世佳人》等著名电影,他善于发现明星和制作明星。经他手“修理”过的明星不胜枚举,但是却是第一次被身材高大的金发女郎给了一连串的“不”。

英格丽·褒曼保留了自己,也羸得了塞而兹尼克的尊重。他没有让她搭火车回瑞典,而是:“好莱坞以前还没有人试验过——你不必做任何改变,什么都不要改变。你将是好莱坞第一位‘天然’的女演员。”

……

只凝视自己,看得越深越是死胡同。

去看看现在或者历史上那些吸引你的人们,然后再将目光回转放在自己身上。那时你应该已能找到自救方案——

“我未必如家人所说不是读书的料。

坚持读书未必能使我过上家人们期待的生活,但是至少可以再多给我一些时间和机会来尝试做改变。

当我还不清楚未来自己能做什么时,不是我不了解未来,而是我不了解自己的现在。

他人的轻视不能成为我一路下滑的理由,破罐子破摔,伤害不了嫌弃罐子的人,却会让罐子粉身碎骨……

不想踏上另一条路,又没有别的路可选择时,不彷徨和停留,沿着现在的路继续走——人生其实在不停地做选择练习,如果不能利索挑出对的,就先去排除错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