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风禾循声望去,只见角落一名书吏捂着嘴,嘴角挂着些白沫,脸色发青。
他面前有一碗厨工昨日新出菜式豆汁儿,用豆磨粉煮的。
有人附和着,“再这么吃下去,案子没办完,人的魂都没了。”
从前倒也还好,饭食味道普通,也没有到难以下咽的地步。但最近主厨沉迷研究新菜式,沉迷放倒大理寺众人。
史逸仙看着这乱糟糟的景象,抬手揉了揉发胀的眉心,索性背过身去,眼不见为净。
大理寺饭堂的主厨陈洋,四十多岁,身材微胖。
他才出厨房,就瞧见史逸仙身边的沈风禾,眯着眼笑,“史主簿,您这是把家眷带来饭堂了?”
“呸呸呸!”
史逸仙连忙反驳,“瞎猜个什么,这位小娘子是来应聘厨役的。”
陈洋笑得更高兴,“应聘厨役?”
他上下扫了沈风禾一眼,不屑道:“史主簿,咋突然想着招新厨役了,小人在这儿干了三年,寺里上下谁没吃过小人做的饭。您也吃了三年,不也好好的?招什么新呐。”
史逸仙皱着眉,“且给她个机会试试,做得好便留下,做不好再另说。”
原先也不是没招过做菜适口的厨役,好几位都是才呆了没多久,就自请辞了的。
这其中,真是难说。
陈洋“哼”了一声,“小娘子想试试便露一手呗,后厨的东西尽管用。”
他引沈风禾往后厨走,沉声道:“可丑话说在前头,我就给你两刻时辰。做的出来,还得让大人们满意,留不留全看史主簿的意思,若是两刻钟做不完,那可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
菜要做好吃,得多上荤腥。荤腥处理起来麻烦,不给河鲜,只给豕肉与鸡鸭,这点功夫,是炖不烂的。
后厨虽宽敞,食材却不算丰裕。
在雪后,沈风禾还能见到茄子。
长安不比沈风禾的乡下,附近的农户会在菜畦里覆盖屋草,昼夜燃火等样式栽种,确保一些时蔬冬日也能供应。
想要菜色下饭,有时也不需要大鱼大肉。
她挽起衣袖,露出稳当的手腕,取过两根紫皮长茄,洗净后斜刀切成薄条,又剁了些肉沫。
待油热至微微冒烟,倒入茄条,让茄条在热油中渐渐变软盛出。又下姜末蒜末爆香,再放入剁得细腻的肉沫翻炒熟透,随即再下过油茄条。
茄条吸饱了肉香与她调的酱汁后,淋上一勺面粉水勾薄芡出锅。
很快,一股浓郁的酱香混着茄香顺着后厨的往外飘,直往饭堂里钻。
陈洋在一旁端起茶碗喝了不过几口,就听见沈风禾清亮的声音传来。
“吏君,小女做完了。”
陈洋愣了愣,这才还未到一刻吧,她竟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