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思想……锤炼?
李逸尘的目光定格在李承乾脸上交织的困惑与思索。
他深知,接下来的话,将可能彻底改变这位大唐储君对力量的认知,甚至影响未来大唐军队的形态。
“殿下自身,也需在此次风波中,着手培养属于您的军事力量根基。”
李承乾闻言,脸上刚燃起的一丝火苗瞬间被现实的冷水浇灭大半。
他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先生之意,学生明白。然则,结交武将,培植私兵,此乃父皇大忌!”
“莫说学生如今稍有起色,便是昔日……父皇也绝不容许东宫染指军权过甚。”
“此路,恐难通行。”
他想起了侯君集等人,那终究是暗流下的交易,见不得光,且风险巨大。
“殿下误会了。”
李逸尘缓缓摇头,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
“臣所言,非是让殿下此刻就去拉拢哪位大将军,亦非在东宫蓄养甲士。”
“那般举动,无异于授人以柄,自寻死路。”
“那先生之意是?”李承乾疑惑更深。
“臣之意,在于借此潜在的军事行动之机,不为拉拢已成名的将领,而为——培养未来的将才种子!”
“或者说,打造一把藏在鞘中,不显山露水,却能在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匕首。”
“培养将才种子?匕首?”
李承乾喃喃重复,眼神中充满了不解。
他完全无法将这两个词与东宫避嫌的现状联系起来。
“正是。”李逸尘身体微微前倾,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构想。
“殿下可知,我朝贞观以来,军中晋升,主要依凭为何?”
李承乾对此倒是熟悉,略一思索便道:“首重军功!无论是阵前斩将夺旗,还是先登陷阵,皆有明令赏格。”
“其次,便是门荫,将门虎子,自有其便利。”
“再者,府兵中,凭籍历、奋勇、威望逐步升迁,亦是一条正途。”
“此外,父皇亦常破格提拔勇悍忠贞之士。”
这是大唐立国、尤其是贞观朝赖以强大的根基。
李逸尘点点头。
“殿下所言不差。军功为主,门荫、资历为辅。此制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与向心力。”
“然而,无论是凭军功晋升的寒门勇将,还是依靠门荫的将门之后,他们首先效忠的是陛下,是大唐。”
“殿下若想在其中寻找完全属于自身的臂助,难矣。且目标过大,易招猜忌。”
他话锋一转。
“故而,臣思虑,当下朝廷军中,可有一支力量,不隶属于任何一位大将军,不显于常规阵战。”
“却精于潜入、侦察、破袭、护卫,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亦能于无声处扭转战局?专司特殊任务之精锐?”
李承乾眉头紧紧锁起,努力在脑海中搜索。
“精锐……父皇麾下玄甲军,乃天下骁锐,冲阵无双,然其乃堂堂正正之师,归由诸位大将军统领。”
“百骑司乃父皇亲军近卫,掌宫廷宿卫、仪仗。”
“斥候营散布诸军,专司探马……”
“先生所言,似有不同。这‘奇兵’……究竟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