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意志,在此刻的东宫,不容置疑。
“好!”李承乾重重一拍案。
“杜卿,即刻草拟太子令!用印后,立即送达刑部、大理寺!孤要他们立刻就动手拿人!”
“臣遵命!”
杜正伦领命,立刻走到一旁的书案前,铺开纸张,奋笔疾书。
太子令快速拟好、用印,并由东宫侍卫快马加鞭,分别送往刑部官署和大理寺。
当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接到这份措辞强硬、盖着东宫印信的太子令时,两人都惊呆了。
太子令中,明确指斥纥干承基“忘恩负义,构陷储君,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并要求刑部与大理事“依《唐律》中关于重罪株连,即刻锁拿纥干承基三族亲眷,严加审讯,以儆效尤,明正国法”!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这份太子令并非密令。
“这……太子这是要做什么?”
刑部尚书拿着那份太子令,手都有些发抖。
陛下才刚下令将此案压下,不得外传,太子就大张旗鼓地要求株连,还要公开?
这分明是在打陛下的脸,也是在表达强烈的不满!
大理寺卿脸色也十分难看。
“太子这是……被激怒了。纥干承基的指控,看来是真的触到逆鳞了。”
“可陛下那里……”刑部尚书犹豫不决。
“太子令已下,且要求依律行事。”
“污蔑储君是‘大不敬’之罪。”
“太子以储君身份行文要求,我等若置之不理,便是公然违逆……罢了,先拿人吧,但需立即禀报陛下。”
刑部和大理寺的衙役们按照名单,开始满城锁拿纥干承基的亲族。
昨日还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的“太子被指控”的秘闻,今日就被太子以这种极端强硬的方式彻底公开,并且展开了血腥的报复!
朝野震惊!
无数官员被太子这毫不掩饰的狠辣手段所震慑。
他们意识到,那个曾经乖张暴戾、后又看似沉稳持重的太子,骨子里依然有着不容触犯的凶悍一面!
而这,仅仅是开始。
紧接着,更详细的消息被释放出来——陛下曾命长孙无忌、房玄龄密查此事。
但调查多日,除了纥干承基的一面之词,并无任何确凿证据能证明太子有罪!
这个消息,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了一瓢冷水,彻底炸开了。
那些原本就支持太子、或因太子近期表现而倾向太子的官员们,尤其是那些出身相对寒微、或是与山东世家不太对付的官员,顿时群情激愤。
原来如此!
原来是有人借着齐王谋反的由头,用毫无证据的指控来污蔑储君!
而负责查案的长孙司徒、房相,竟然未能及时为太子辨明冤屈,反而让此事发酵,致使太子清誉受损!
一时间,弹劾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两仪殿。
这些奏疏不再局限于御史,许多中书、门下、六部的官员也加入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