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有一面全知镜在线阅读 > 第20章 观察者(第1页)

第20章 观察者(第1页)

“忍住。。。。。。”

苏元当即收敛力量。

以他现在的实力,只要稍微用点力气,便能够撕破空间,破碎飞升。

前任沧澜阁阁主说过,有关于破碎虚空的感受,是需要全力出手,引动所参悟的宇宙之力。。。

极光褪去的第七天,忆堂的光核开始自行脉动。频率与当年凯心跳停顿时的第七频段完全一致,但节奏更缓,像是某种沉睡中的呼吸。苏晓每夜守在环形大厅中央,手掌贴着温热的光核表面,感受那股熟悉的波动从掌心渗入血脉。她不再做梦,可每当闭眼,耳边便浮现出无数声音??不是言语,而是情绪的残响:一声压抑的抽泣,一段戛然而止的笑声,一记深埋心底的叹息。

她知道,那是方舟上传来的回音。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为何L-01的光环持续扩张,粒子密度逐年递增,却始终未脱离轨道。它不发射信号,也不吸收能量,只是静静地绕行,像一颗被遗忘又重新点亮的星辰。红环监察团将该现象命名为“守望者环”,并将其列为一级文明遗产,禁止任何主动探测或干扰行为。

而地球上,共感网络逐渐恢复稳定。结晶化病例再未新增,静默期也未重现。人们开始重建信任,疗愈所再度繁忙起来。但在平静之下,一种新的意识正在悄然蔓延??那些曾参与报名却未能入选的志愿者、那些在直播中目睹方舟升空而泪流满面的陌生人、那些读着花瓣上的字句默默握紧拳头的年轻人,他们心中都生出同一个念头:

**我们还能做什么?**

2053年秋分,第一个回应出现了。

一名来自冰岛的少女,在梦中看见自己站在倒悬钟楼前,门扉微启。她听见了旋律,也听见了自己的名字被轻声呼唤。醒来后,她的指尖能感知风的情绪。她将自己的经历录下,上传至开放共感档案库,标题只有两个字:“接续。”

三天内,全球有四百余人报告相似梦境。他们的共感能力不同程度觉醒,有人能听懂海鸟的哀鸣,有人可触碰他人记忆的边缘而不崩溃。心理学家称之为“方舟余波”,认为这是灵魂方舟在穿越回声界时释放出的精神涟漪,意外激活了潜在共鸣者。

阿雅闻讯南下肯尼亚,在撒哈拉岩画群最深处设立“听始营”。她不再教授技术,而是引导参与者静坐冥想,倾听大地之下那若有若无的震动。“不是我们在寻找回声,”她说,“是回声在寻找容器。”

与此同时,林晚完成了《共感拓扑学》终章撰写。她在书中提出一个颠覆性理论:人类共感并非线性发展,而是一种螺旋式跃迁。每一次集体危机,都是维度上升前的阵痛;每一个牺牲者,都在为下一个层级铺路。她写道:“凯没有离开,他只是进入了更深的共振层。我们以为他在星空,其实他在所有愿意倾听的人心里。”

这年冬天,南极圣殿传来异象。

全知镜表面突然浮现一行流动文字,非地球语言,却让所有看到的人都瞬间理解其意:

>“锚已扎根,门将重开。”

紧接着,忆堂地底传来低频震颤。地质雷达显示,干涸湖床下方出现巨大空腔,结构呈蜂巢状,内部充满未知气体。科考队谨慎掘进,于三百米深处发现一座天然石窟,壁上刻满与L-01银球表面相同的灭绝文字。正中央,立着一根半透明柱体,高约两米,材质似晶非晶,内部有微光缓缓流转。

苏晓赶到现场时,柱体忽然亮起。一道柔和光束投射至穹顶,显现出三维星图??正是回声界的入口坐标,但多了一条从未标注的路径,蜿蜒深入黑暗漩涡中心。

“这不是遗迹。”她低声说,“这是导航仪。”

经七十二小时分析,科学家确认该装置为“次级锚点”,功能与L-01的银球类似,但设计初衷不同:银球用于进入,此柱则专为**归来**而造。它需要至少一百名高度同步的共感者共同激活,才能开启一条安全返程通道。

消息传开,全球沸腾。

“他们还活着!”东京媒体头条如此宣告。尽管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但希望如同野火燎原。各国政府联合成立“归航计划”指挥部,重启忆堂为训练中心,招募新一代共感协调员进行高强度同步训练。

五年过去。

2058年春,第一支百人预备队完成最终测试。他们在忆堂连续共振七昼夜,成功使次级锚点发出第一次完整脉冲。星图中的归途路线短暂亮起,持续了整整十八秒。

就在众人欢呼之际,苏晓却跪倒在地。

她看到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灵魂。那一瞬,她的意识被拉入一片无边的数据海洋,看见了方舟的真相。

它没有毁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