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02
虽然击退李肃,牛辅成为朝廷剿灭对象的事实不会改变,使得阵营内人心浮动,果然晚上就出事了。当天晚上,兵营的一个小队队长带几个兵士,想要摸黑偷偷离开,没想到才刚走远就遇到同样想离开的,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牛辅军营人心惶惶,不断有人出逃。惊惶之下以为部队叛变,情急快速拿了些细软,与亲信攴胡赤儿五六人商量出逃,攴胡赤儿说:「城北有马,可速行。」,一行人打算从城北出城渡河,趁着夜色一行人来到城墙上,攴胡赤儿用绳索绑在他的腰间垂降出城,才到半空腰间亮洸恍的金银闪了几下,见到金银的攴胡赤儿恶向胆边生,不顾平日的恩情,在离地数丈高时松开了绳索,「啊。。。。。。」牛辅重摔于地,腰部受到重伤,无法起身,攴胡赤儿等人快速出城,砍下深受重伤的牛辅首级,吞没财宝后,众人将他首级送往长安领赏。
长安发生动乱的同时,兖州也遭受兵祸,去年遭公孙瓒击败的青州黄巾军,另一股号称百万之众的势力进入兖州,兵临任城,黄巾军在城外叫嚣,任城相郑遂知道黄巾贼所过,无不人烟灭绝,带领全城抗敌,无奈差距过大,城破之后身亡,黄巾军劫掠后转往东平方向。
人在东平的兖州刺史刘岱,得知任城失守、黄巾军正往这边而来,认为身为刺史应当率军出击,为曹操表奏为济北相的鲍信正在东平,向刘岱建议:「贼势正盛,我军兵寡,当下应当固守东平,派人前往袁绍、曹操处请求援军为上策。」鲍信考虑的是刘岱在去年袁绍、公孙瓒之争中支持袁绍,曹操也算是袁绍阵营,向两者要求援军应该可行。东平虽然兵少,城池坚固,粮食充足,相对于青州黄巾百万,食指繁浩,如果不劫掠州县无以为继;坚守等待援军到来,待黄巾无粮之际,可一举击败。
可惜刘岱脑袋发热,听不进鲍信的好计策,开城门率军于城外,与黄巾军交战,兵力差距实在过大,更没有以少击众的谋略战法,一股脑的猛冲之下,一刻之后当场战死身亡,残兵奔回城内,东平官吏下令坚守城门不得出战,黄巾军见东平城防坚固,没有办法轻易得手,下令转往寿张方向。
青州黄巾军在兖州顺利劫掠,加上刺史刘岱身亡,整个兖州陷入没有主事者的恐慌状态,相对给在东郡的曹操大好机会。自从在东郡立下根据地后,一直想要向外发展,毕竟东郡属于袁绍阵营的兖州,刺史刘岱又与袁绍交好,只能在东郡等待机会,这天谋士陈宫来找他议事。
陈宫一进门就对他说:「将军大好发展机会到了!」他狐疑说:「此话怎说?」陈宫回:「将军可知刘岱前些日子已经在与黄巾军交战身死?」见他点了点头,陈宫继续说:「如今兖州无主,请将军让在下去兖州州府劝说,迎将军为兖州新主,一来东郡本就属兖州,无外人入主的疑虑,二来袁绍与刘岱交好,将军愿意当此兖州危难,想必无不愿意。日后以兖州为本,进窥天下,成就王霸之业。」听到这边的曹操大喜,当下让他前往州府劝说。
陈宫到兖州州府后,先不忙着进府,找到与曹操交好的济北相鲍信,一同前往州府拜见兖州治中、别驾等人:「刺史新近身亡,兖州无主,青州黄巾肆虐,兖州当下需要能够率军作战的刺史,东郡太守曹操正是最适合人选,不知各位意下如何?」鲍信这时也在一旁推荐,认为除曹操外没有更适合的人选,治中、别驾等人见鲍信也极力推荐,当下曹操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决定让治中万潜与鲍信亲至东郡迎接出任兖州牧。
在东郡迎接万潜与鲍信的曹操,得知同意自己出任兖州牧,更得知青州黄巾正往寿张前进,赶紧命人点起军马,准备明日出发,留鲍信一同随军前往,万潜先行回到州府,自此陈宫地位更不相同。
次日曹操领军出发,目标在寿张附近迎击黄巾军。抵达不久与鲍信前往探视地形,好决定如何安排阵形,没想到突然遭遇黄巾袭击,此刻身边仅有为数不多的骑兵,大部分的部队都还没来得及赶上,两股部队展开混战,为了让曹操脱险,鲍信奋力抗击黄巾军,虽然曹操成功突围而出,却是以他力战而死为代价。鲍信享年四十一,平时厚待将士,家无余财,受到众人的信赖,包括前些时候鲍信为抵御青州黄巾时招募加入的于禁。
脱险而回的曹操,当然不会让他白死,次日让人搜寻遗体,却是百寻不着,只好命人雕刻人像后亲自祭奠痛哭。怀着思念好友心情的曹操,下令全军追击黄巾军,终于在力战之下,青州黄巾被逐出奉张境外。
稳定兖州局势后,听闻刘岱屡次想要征辟程立却屡遭拒绝,曹操派人向程立表达征辟的态度,没想到程立一口答应出仕,让朋友大感意外:「为何一直不愿意当官的你,这次会答应出仕呢?」程立笑而不答。入曹营后,曹操与他谈论国家大事大感欣喜,虽然任命为寿张令,实际职务还是在曹军中出谋划策。
五月,董卓、牛辅被杀的消息传到前些日子还在陈留、颍川劫掠的校尉李傕等人军帐中,两位顶头上司都死了,众人当然感到前途不安,先派人前往长安见王允,提出向朝廷投降的提议,请求朝廷下诏赦免,王允认为董卓已死、牛辅已灭,剩余西凉诸将不足惧,就以一年不能两次大赦为由拒绝。
李傕等人迟迟等不到赦免,有人提议不如就此解散军队回西凉老家去,郭汜、张济等人也没个主意,帐后走出一人朗声说:「某听闻长安议论说朝廷欲诛尽凉州人,诸位将军如果弃军单行,只消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各位。当下之计,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大人报仇。如果成功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不成功届时再走也不迟。」众人定眼一看,原来是武威姑臧人,讨虏校尉、董营谋士之一的贾诩,这次奉董卓命令随同李傕出征,向来是李傕、郭汜、张济等西凉草莽所敬重的对象。
贾诩在董卓阵营是个很特异的人物,帐下不乏能征善战的西凉人,共通点是大字不识几个。贾诩出身西凉,名声不显著,生在汉朝注重名声的时代,唯有名士阎忠推崇,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之才。早年间举孝廉到朝廷任郎官,不是跑腿打杂的吏,算是西凉少有的文人。
日后因病辞官回西凉,回家乡武威的路上,行经渑池时遇到氐人动乱,同行全部都被抓起来,丝毫不惊慌对氐人首领说:「我是段公外孙,勿伤我,家中必出金银来赎。」段公是谁?威震西凉的太尉段颎,因为长年为边将戍守西凉,在边疆民族中有极高的声威,犯到段家还想要出钱来赎?这些氐人就算有十个胆也不敢。段颎是武威乡里前辈,他当然知道在少数民族中的威名,谎话要能说的如此自然,西凉的匪气想必身上也没少到哪去。氐人首领果然吃他这套,还与他推杯换盏:「既是段公外孙,我们怎么敢太岁头上动土?一定将你安全送回故里,还请在段公面前勿提起此事。」「好说,好说!」同行悉数被杀,唯有他受到氐人保护,安全回到武威。
身为董营策士之一,当然知道在牛辅领军出陕的时候,主要部队都被带离长安,长安的留守兵力完全不堪一击,以李、郭、张等人的兵力,绰绰有余,即使有吕布也难以守住长安,加上长安流传王允要尽诛西凉军的谣言,早已被他掌握,如不成功的说词,只是让这些人安心罢了。他为李傕谋画不仅是拯救三人,万一西凉军解散,自己也难逃被擒获下场。
李傕三人计较已定,加上迟迟没有等到朝廷赦免的诏令文书,决定按照他的计策,集结剩下兵力西进,沿途收编原本属于董卓势力的散兵。远在长安的王允吕布二人,不知贾诩这条计已经将他们原本就不甚稳定的执政,盖上一层阴影。
王允与吕布及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从刺杀董卓成功后渐渐转淡,二人虽说共同执政,大多情况是王允说了算。吕布杀死李肃后,本想一鼓作气攻灭牛辅,没想到自己窝里反,攴胡赤儿把牛辅的头送来,省了自己一番力气,就带剩余部队回长安去。
六月,李傕、郭汜等人率领西凉残部西进消息传来,这时王允还有余裕,董卓死时除吕布外还有几位董系将领如徐荣、胡轸等人投降朝廷,被收编到朝廷部队中,王允派两人去前往抵御,没想到徐荣阵亡胡轸投降,让李傕等人更形壮大,抵达长安城外已是超过十余万人的规模,长安留守部队远远不及。
这时候王允也急了,找来吕布去抵挡,他心里当然很清楚,就长安这点兵力要跟城外那十几万人打,就算我吕布是万人敌也没用。可是长安城破,自己也不会太好过,加上自己是背叛、亲手杀死董卓的人,万一被李傕那群人抓到,自己都不敢想象,只好硬着头皮答应,开始分派守备部队。
李傕一路西进长安,一路上与同为董系部下的樊稠、李蒙、王方会合,抵达长安城下后分头包围长安。城北包围将领是郭汜,吕布向来看不起马贼出身的他,只不过是被董卓赏识才有如今的地位,开城门领兵出战的吕布说:「郭汜,你我不用兵卒,单骑决胜负如何?」不仅吕布看不起他,他也看不起这个背叛、杀死义父丁原,又认了董卓当义父的人,认为只是个反复小人,于是接受挑战单骑出阵。
毕竟吕布勇武过人,两人在马上交手不过几回合,就遭吕布以矛刺下马,幸亏亲骑上前救回才捡回一条命,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城北这场单骑对决无法改变长安包围战劣势的事实。
十日后,吕布部下叛变引李傕等人入城,长安城破后,李傕率军进入长安,吕布率领余部决战,无奈实在兵力差距过大,领数百骑往青琐门方向出逃,派人去接王允一同出逃。在青琐门遇见王允时,即使两人之间有所嫌隙,毕竟是合作刺杀董卓,就请与自己一同出逃长安以图后计,王允摇了摇头:「老夫要与汉朝社稷共存亡,将军可自便。」他见王允心意已决,就与亲骑策马突围出城。
李傕等击败吕布后,在长安城内与皇宫四处搜索王允,在南宫杀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校尉王颀等人,王允扶献帝上长安城宣平门避难,叛军屯兵于门前,威逼献帝交出王允。知道情况后自己走下城楼遭到抓获。李傕逼献帝大赦天下,下令诛杀自诩为汉朝忠臣的王允,享年五十六就此殒命。李傕下令将他的尸首弃市,更派人查抄家产,搜捕与他同谋刺杀董卓的司隶校尉黄琬入狱,年五十二死于狱中,随后诛王、黄二家三族。李傕等人认为杀死二人只是第一步,更下令部队劫掠长安,不论是高官百姓,无一幸免,官民百姓死者逾万,死尸积路,长安一瞬间从帝都沦为人间炼狱。
挟持献帝后假朝廷之命为名,任命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是中郎将,一时间逆反挟持皇帝的西凉将领全都封官,后汉朝廷声势更是无以为继,持续沈沦。
突围出长安后,吕布一路与高顺等人策马狂奔,来到荆州地界,对众人提议去襄阳投奔刘表,怎么说刘表也是董卓任命的荆州刺史,没有加入讨董联军。亲骑中一人建议:「投奔刘表不如先投奔与袁绍不合的袁术处,刘表虽然是董卓大人任命,已经和袁绍结盟,其心难测,相反地袁术虽然是关东联军,与袁绍不合是公开的事情,选择袁术对我们应该比较有利。」他看了建议的人,原来是骑都尉张辽,高顺也赞同此意见,一行人于是前往南阳郡投靠袁术。
张辽其实并非是董卓嫡系西凉军的人,相反的跟吕布的关系比较深。当初并州刺史丁原屯兵河内时,征召录用以武勇闻名河内的吕布、张辽、张杨三人,张辽、张杨二人为从事,吕布为主簿,也就是说吕布、张辽与现在官拜建义将军、河内太守的张杨原本是丁原底下的同僚关系;灵帝驾崩之后,丁原接受何进之召,派兵火烧孟津,原本要率兵进雒阳杀宦官,何皇后得知后阻止这件事情,为了安抚丁原,召进朝廷转封为执金吾,改派张辽率兵进雒阳协助。
何进那时接受袁绍的建议,召外兵入京以逼何太后同意诛杀十常侍,张辽率河内兵来,当下虽然高兴的何进,还是觉得手上兵力不足,派他往河北募兵,得千余人,没想到回到雒阳前,因为诛杀十常侍的事情败露,何进反遭杀害。
一阵混乱之后让董卓掌握大权,动起废帝的念头,丁原与董卓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毕竟丁原是有武力作为后盾的实力派,并不是朝廷那批软弱官员,董卓收买义子兼主簿的吕布,让他刺杀丁原,收他与部属于旗下,募兵回雒阳的张辽知道丁原已死,吕布也已入董卓势力,不得已他连兵并入董卓势力,吕布应该有和董卓商量,以故旧名义把他归属自己,免得与西凉军产生摩擦。董卓死后吕布升任奋威、奋武将军,封温侯,张辽也升任骑都尉,出逃长安时年二十三。
一到南阳的吕布受到袁术的热情招待,刚刚失去孙坚这名猛将,难以和刘表争荆州,吕布来投对于他来说真是大礼。投奔之初还有节制,行为举止还有分寸,时间一久自恃是有诛董卓之功而十分骄恣,他对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有所警惕,两人之间的气氛一扫之前的和乐,充满诡谲的气氛。
李傕等人入主长安之后,深感东面都是敌对势力,想要结交其他势力作为外援,有人提议不如结交袁术,离长安不远,在关东势力中与袁绍最为不和,结交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派出使者前往南阳拜见,假朝廷之命授左将军、假节,进封阳翟侯,也表示交好的意图,令袁术大喜。
在袁术府外的高顺与张辽两人,得知李傕派使者来到南阳,随即赶往吕布住处:「李傕现在打算与袁术交好,将军是李傕等人的大患,如果袁术与李傕同盟,定会要袁术交出将军,或袁术为了表示诚意,把将军绑赴长安也不一定,为今之计,赶紧离开南阳是上策。」吕布说:「该投奔何处?」张辽表示:「在下与将军皆有旧的河内太守张杨,最是上策。」吕布沉思,自己杀死丁原,张杨同样是丁原提拔上来,虽然河内太守是董卓封给张杨,可到底他会不会念旧呢?见吕布犹豫不决,张辽再次进言:「张杨昔日在河内最是念旧,我们三人的故里之情,比起丁原的恩遇更深,将军切勿迟疑!」说到这里,吕布终于下定决心,派人到袁术府中,表达这些日子的照顾,明日一行就离开南阳。
荆州襄阳城,经过元月孙坚围城后,终于恢复元气。董卓已死的朝堂,现在当权是杀掉王允、驱逐吕布的李傕、郭汜等人,刘表决定派使者向朝廷汇报荆州现况并朝贡,至于该派谁去让他颇为伤神。
结束雒阳漫游求官的生涯后,跟随接受董卓任命、前往荆州赴任的刘表,到襄阳已经将近一年,作为属官的诸葛玄,始终不是幕僚中的重要人物,官场不遇深有心灰意冷的感受,只得每日在书牍中寻求慰藉。
天亮进府衙,刘表把他叫进别室:「诸葛玄兄,你作为我的属官已经有些时日,一直没有重用你,实在抱歉,现在荆州初安,需要有人去朝廷面报荆州情况,能否请你走一趟?」在太平时期的汉朝,地方官派人上朝廷禀报,通常会被朝廷留用,是出仕一大快捷方式;但现今天下大乱,朝廷又是李傕等人把持,变得凶险万分,他想了想继续待在襄阳恐怕也是一日挨过一日,不如去长安寻机会:「在下愿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