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评价 > 第三十八章(第4页)

第三十八章(第4页)

刘苍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更是他所封的十个藩王中最优秀的。自幼便好读经书,博学多才,智慧颇高。眉毛胡须畏得很美,腰带长八圈,汉明帝刘庄还是太子时,对这位亲弟弟非常钦佩,继位后对他更加器重。

二十八岁回到封国后,不久重病过世。章帝派遣大鸿膻持节,五官中郎将副监督丧葬,以及将作使者共六人,命四姓小侯诸国王公主都到束平奔丧,赐钱前后一亿,布九葛匹。下葬时,章帝下策:「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说:『王宏大显赫,为王室辛勤工作,先帝亲自策命,在前世便已明显。出京城担任藩王辅助国家,蛊尊慈慎彰明德行,遵循礼制而不违背,在百姓中有着好的名望。上天不善,不报答有上等仁德之人,使我只剩下一个人,日夜孤孤单单,设有终时。现在韶命有司加赐鸾车乘马,龙旗九条飘带,百名虎贲,护送王去。不是我那惠王,谁能受此恩惠!如王魂魄有灵,保住这恩宠和荣耀。呜呼哀哉。』」言下之意就是以刘苍过世的礼节,赐给这个二弟。

知道同来的二哥过世,悲伤的曹植写下《任城王诔》,表达自己的思念:

「昔二虢佐文,旦翼武。于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类。矧我同生,能不よ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仿佛魂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徇名。王虽薨殂,功着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乃作诔曰:

幼有令质,光耀璋。孝殊闵氏,义达参商。温温其恭,爰柔克刚。心存建业,王室是匡。矫矫元戎,雷动雨徂。横行燕代,威慑北胡。奔虏无窜,还战高柳。柳王率壮士,常为军首。宜究长年,永保皇家。如何奄忽,景命不遐。同盟饮泪,百僚咨嗟。」

东吴戏口守将晋宗不久前突然率军叛变投靠曹魏,文帝封他担任蕲春太守镇守该地,防守边界之余,不时渡江袭扰东吴边境城邑如乐安等地。当然就让孙权感到面目无光,叛将还这么嚣张的反过头来攻击自己,深以为耻。正当酷暑时节,按照常理是不利出军的气候,应该是休兵时节,怨气满满的孙权还是下令贺齐带领降将麋芳与刘邵等人,突然对蕲春发动袭击,出乎晋宗意料之外。激战之后不仅俘虏晋宗,还收回蕲春郡,算是狠打文帝一脸。

二十七日,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久已淡出众人视线的太尉贾诩病重过世,享年七十七岁。生前认为自己非曹氏旧臣,却以策谋深长立身,为了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去年为了修补夷陵之战给两国造成的裂缝,孙权曾遣使请和,刘备也派宋玮、费祎等人出使吴国,响应东吴方面释出的善意。现在丞相诸葛亮忧虑东吴方面知道刘备在永安逝世消息后,态度会有所改变,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理。邓芝于是建议:「现今主上刘禅年幼,在位并不久,应该派遣使臣重新与东吴结好。」诸葛亮眼睛一亮:「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谁,现在我找到了。」他问是谁,说:「就是使君您了!」派他出使吴国。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汉名将邓禹的后人。天下大乱之际入蜀定居,无人了解他的能力。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请他给自己相面,他说:「你年过七十,会位至大将,并封侯。」得知巴西太守庞羲好结交士人,便前往依附。

建安十九年刘备入主益州时,他被任危郫城府邸阁督。有一日,刘备经过郫城,和他交谈后感到十分惊奇,擢升他担任郫令,又升迁为广汉太守,为官任内以清廉、严谨著称,颇有治绩,随后转入成都担任尚书之职。

七月,鄄城王曹植与小自己三岁的异母弟白马王曹彪奉命还国,监国使者以二王归国不宜同行同宿为由,令两人分开。对此愤恨至极作《赠白马王彪》诗并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阪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羣,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诗中除了书写与曹彪在回封地的途中被迫分离时,心中沈痛凄婉的复杂心情外,还有抒发对大哥手下的鹰犬爪牙的仇恨和愤慨,更深的是对弟兄残酷迫害的抗议: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时常忧愤!因为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诗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离别于此,悲愤之下,作成此篇。

在承明庐谒见我的皇兄,去时返回那旧日封国的疆土。清晨从帝都扬鞭启程,黄昏经过首阳山的日暮。伊水和洛水,多么广阔而幽深;想要渡过川流,却为没有桥梁所苦。乘舟越过翻涌的波涛,哀怨于东方漫长的旅途;回首瞻望洛阳的城楼,转头难禁我哀伤反复。

浩**的空谷何等寥廓,山间的古木郁郁苍苍。暴雨让路途充满泥泞,污浊的石浆纵横流淌。中间的路途已绝不能再前进,改道而行,登临高峻的山岗。可是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我的座马又身染玄黄之疾。

马染玄黄,可是仍能奋蹄;我怀哀思,却曲折而忧郁。忧郁而曲折的心志啊,究竟何所牵念?只为我挚爱的王孙即将分离。原本试图一同踏上归路,中途却变更而无法相聚。可恨鸱枭鸣叫着阻扰着车马;豺狼阻绝了当途的要津;苍蝇之流让黑白混淆;机巧的谗言,疏远了血肉之亲。想要归去却无路能行,手握缰绳,不由得踟蹰难进!

长叹又能有什么用处?天命已与我的意志相违!何能想到,我那同胞的兄长,此番一去,形体竟永不返归!孤独的魂魄飞翔在昔日的故土,灵柩却寄存在帝都之内。尚存之人,须臾间也将过世而去,亡者已没,我的身体已自行衰微。短暂的一生居住在这世间,忽然好比清晨蒸干的露水。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自我审思并非金石之体,顿挫嗟叹间令我满心忧悲。

心境的悲伤触动了我的形神,望弃置下忧愁不再覆述哀情。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也犹如比邻。假若兄弟的眷爱并无削减,分离远方,反会加深你我的情谊,又何必一定要同榻共眠,来传达你我的殷勤?过度的忧思会导致疾病,切莫沈溺在儿女之情的缧绁;只是仓卒间割舍的骨肉之情,怎能不让人心怀愁苦和酸辛!

愁苦与酸辛引起了怎样的思虑?如今我笃信了天命的可疑!向众仙寄托祈求终究虚妄,让神人赤松子久久地把我诓欺。人生的变故发生在短暂的须臾,有谁能持有百年的长寿;一旦离别永无相会之日,再执王孙的手,将要等到何期?但愿白马王啊,珍爱您尊贵的躯体,与我一同安度寿者的黄发之年;饮泪踏上漫漫的长路,从此收笔永诀,与君分离。」

八月十一日,文帝任命廷尉钟繇转任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理廷尉。对于曹魏三公并没有具体事务,很少参预朝廷的政治决策,高柔上书建议:「三公辅佐大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为百姓所瞩目。现在虽设置三公的职位,却不使他们参预朝政,他们只好各自休养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议,这实在不是朝廷尊崇和使用大臣、要他们献计献策的本意。在古代,刑罚和政令有疑虑冲突时,都是与三公和大臣在槐树、棘木之下商议。从今以后,朝廷在政治措施上有疑问,以及关系到刑狱的大事,应该多询问三公的意见。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时候,还要特别请三公分析讲解政策得失,以求尽量了解事实,这样既可以启发您的思路,弥补思虑不周之处,还能使您的威德更加发扬光大。」对此建议很是赞赏的文帝,欣然采纳。

十五日文帝到荥阳打猎,顺便巡视东部时,发生一件事情。槛圈设置不牢固,被鹿撞破逃走了。曹丕大怒,脚踩胡床拔出佩刀,把有关督吏都抓起来,打算要处死他们,陪同打猎的侍中苏则跪地叩拜:「臣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害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所以以死相求!」文帝说:「你,是正直的大臣。」说完就把那些督吏全部赦免,但是他从此被曹丕所忌惮。十九日前往许昌后,借故把他转任东平相,还没到任就在路上病逝,为此文帝也颇感后悔,下诏谥刚侯。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他想说的无非是: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