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评价 > 第二十五章(第2页)

第二十五章(第2页)

还不知道小白已经继位的管仲与纠一行人,认为他已经死亡,六天后才慢慢的抵达齐国。抵达时众人大惊,齐国不只已经有新国君,还是被认为死亡的小白。知道齐国大权旁落的鲁庄公,气急败坏的派兵进攻齐国,企图以武力强行让纠取代齐桓公。

双方在干时展开对战,管仲建议趁还没有彻底效忠小白时赶紧进攻,鲁庄公却冷冷回:「如果一切都如你所料,小白就被射死了,也不会有今日局面。」话中的意思无非就是:要不是你没射死小白,我也不需要动兵,你还是省省吧!鲁庄公拒绝建议后,还是遭到伏击导致大败,纠和管仲和鲁庄公一同逃回鲁国。

齐桓公以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为威胁,写信给鲁庄公,命令他杀死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恐惧的鲁庄公得信后,与大夫施伯商量,他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反而是任用他辅政。他的才干世间少有,有他辅政的国家富强称霸是必然的,齐国将会对鲁国造成威胁。施伯建议杀死他,把尸首还给齐国。

鲍叔牙担心鲁国杀害好朋友管仲,用计让他们认为齐桓公恨他入骨,立誓要亲手杀死他。鲁庄公刚刚吃了败仗,齐军乘胜追击进入境内,焦急之下答应齐桓公的要求,杀死纠并将管仲和召忽送回齐国发落,希望能让齐国退兵。

回到齐国的管仲,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用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表示对他的重视和信任。更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贤达大度。迎接胎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斋戒三日,拜管仲为相,称他为『仲父』,也就是叔叔的意思。

齐桓公三十五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即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祭祀天神和祖宗的肉奖赏特定对象的礼仪)、彤弓矢(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大路,表彰他拥立之功。得知下赐的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举行受赐典礼。典礼上宰孔奉周襄王之命,感念他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当时他想听从王命,管仲赶紧从旁进言:「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他改口说:「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我难道敢靠着天子的眷顾,罔顾臣子该有的礼节吗?」说完他疾走下阶,再拜稽首,才登堂受胙。众诸侯见此都说齐君尊礼。又和各国约定盟好,订立新的盟约,也就是「葵丘之盟」。日后有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都会过问和制止,因为这次盟会,确立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很大成功,使他的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就是这些功绩让诸葛亮把他当做自己仿效的对象。

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又是谁?辅佐周武王的姜子牙,也称姜尚,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又称吕尚。也有后代被封在申,姓姜。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称吕尚。

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年轻的时候作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曾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直到七十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七十二岁高龄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出猎的姬昌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他谈论后大喜,认为是个奇才:「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从纣王的羑里脱身归国后,姬昌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推翻商纣政权,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姜子牙辅佐他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他联络对纣王不满的诸侯国向商纳贡,使纣王放松警觉;对自己国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姬昌为政清平,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中,没有偏袒的公正主持。继而讨伐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当时商朝内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对他心悦诚服,多归功姜子牙谋划筹策的结果。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后十一年,纣王杀死比干,囚禁箕子。见纣王荒**暴虐至极,向姬发提出现在是伐纣大好时机。下令通告愿意跟从自己的诸侯共同起兵征伐。姜子牙精选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组成大军。

发兵时姬发占卜龟甲卜文不吉;行军途中遭遇暴风雨,姬发与众臣的决心动摇。见到这个情况的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继续伐纣的信心与决心。次年正月甲子日,大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七十里外的牧野,同行诸侯率兵车四千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十七万兵马赶至牧野,准备决战。

甫一开战,姜子牙率领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人马攻击商纣军队。商军虽然人多势众,士卒间离心离德,开战没多久就纷纷倒戈。知道大势已去的纣王连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命人在下堆积柴火自焚而死。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已然灭亡,周王朝就此诞生。

盗嫂受金而得到魏无知推荐的人,是大汉开国功臣之一的陈平,阳武户牖乡人。年少时,家里十分贫困,他偏偏喜欢读书,对于黄帝、老子的学说特别喜爱。哥哥见他喜欢交游,承担家中全部劳动,让他有时间出外游学。

秦二世胡亥元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立魏咎为魏王。就在这个时候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项羽一路凯歌前进到黄河岸边时,告别魏咎投奔项羽,跟随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他卿一级的爵位。在凶险万分的鸿门宴上见到刘邦,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

才华横溢的陈平这下可说是『身在楚营心在汉』。鸿门宴后刘邦遭项羽近乎软禁般困在咸阳城中,找了机会问计张良,看他是否有帮他脱身的办法,可惜当下张良本身情况也差不多,两人俱是一筹莫展。这时就想到陈平,孤注一掷的张良,决定自己暗中去商量。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临走张良说出自己私下来访的目的,他思考片刻:「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首先要『调虎离山』’,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身边几天,不然绝对行不通。」第二天,陈平建议:让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让他去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用他的名义号召天下。这建议刚好正中项羽下怀。隔日,项羽对亚父范增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项羽把陈平说的用他自己方式说了一遍,为了怕范增起疑,特别说是自己想起来的,范增附和:「大王,这事儿还真得解决,宜快不宜迟。而且这事只能让我去。」范增毕竟也是谋士,离开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第一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项羽满口答应后,范增才离开。预计范增离开一段路程后,陈平趁早朝时奏上一本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国库必须节约。诸侯们聚集咸阳,每路兵马都不只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老百姓就会承担不起。」

项羽听完大吃一惊,马上传旨:「天下诸侯,路远的给十天期限,路近的给五天期限,限期内作好回国的准备;唯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项羽还是把与范增约定放心上。

项羽不让刘邦离开,陈平早就意料必定是范增的意思,趁各路诸侯返国,咸阳城内一片混杂的时候,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这时候犹疑不决,范增只有交代不能让刘邦回汉中,让他回故乡势必也不是好主意。张良故意刺激:「不能让刘邦回乡见家眷,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随后派人去沛县押他的家眷做人质,教他规规矩矩、不要有非份想法。」这话等于是要项羽二选一,如果范增在,大概提的机会都不会有。

陈平乘机说:「既然已经布告天下封刘邦为汉王,臣民共知,不让他上任的话,难以以取信天下。会传言陛下一登位就说假话,日后诸侯执行法令,阳奉阴违也不稀奇。听从张良的建议,将刘邦的眷属留在咸阳当人质,让他回到汉中,如此既可以保全大王的声威,也能约束刘邦使他不敢有异心,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反复思考后同意两人。知道消息的刘邦心中无比欢欣,为了怕项羽反悔,立即回营下令拔寨起程。陈平的计策救出刘邦,不只保住他的性命,更取得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司马卯背楚降汉后,项羽把气出在陈平身上。除了遭到责备,计谋也被弃用,此时觉得自己成受气包的陈平,心想大有杀他的可能性,看清项羽只是个鲁莽武夫,难以取得天下,深思之后挂印封金、偷偷地潜出项羽大营。离开时想起老朋友魏无知在汉王手下,不如藉由他的帮助投奔刘邦。

经由老朋友魏无知推荐,得以面见刘邦的陈平,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当下刘邦破例让他担任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加上监护三军将校。可引起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众将领不满,不是说他品行不端,就是贪图贿赂(也就是后人有时提起的『昧金』『盗嫂』),认为陈平不能信任与重用。

经不住众人诋毁陈平、心生疑团的刘邦,把他叫来质问:「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他缓缓地回答:「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中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您。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才不远千里来投奔。我一人什么也没带就来到这里,身无长物,才会接受礼物。如果没有钱就无法生活,怎么完成任务?大王如果听信谗言,对我不信任,收下的礼物还没有动用,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就这样几句话,没有反击刘邦阵营中对他的诋毁,却显现出派系间的不信任,话中有话。

就这几句话打消刘邦的疑虑,倍增对他的好感,为了表示歉意又重重地赏赐,任命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之后,他为刘邦『六出奇计』击败项羽夺取天下,成为大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曹操这道命令的意思就是:在我的属下有没有在错误位置上、像是孟公绰得不到发展才能的人?或者像是管仲有贪财毛病却有治国大才的人?抑或像是姜尚身怀才能却隐没不为人知?更或者是像陈平有私通嫂子、贪图钱财的毛病,才能过人的,通通上报给我,让我来任用。

过了几天,曹操作《短歌行对酒当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他想说什么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