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评价 > 第十八章(第3页)

第十八章(第3页)

进入邺城后的曹操,亲自去老朋友袁绍墓前祭祀、痛哭流涕。此时想起往事:当初关东联军即将解散,准备各自返回的时候,曾经问曹操:「假如大事不成,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曹操不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反问:「那你是怎么想的?」袁绍不假思索,全盘托出:「我南据黄河,北方依靠燕、代地区,召集北方蛮族兵力,向南争夺天下,大概可以成功吧!」曹操知道袁绍想在河北发展,不想透漏想法就说:「我任用天下的贤能智士,加以正确指导,在什么地方都成。」心中就想不能太早与袁绍起冲突。

祭祀袁绍的时候,邺城州府发生了一个插曲。这次随军的阵容中,曹操的嫡长子曹丕也随行,年方十八的曹丕先行进入袁府,袁绍遗孀刘夫人与一女子共坐大堂。曹丕进入袁府中时,见到女子因为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让人把自己手绑起来。他从没见过袁绍的夫人,袁军投降的将领提醒那位年长的妇人是袁绍的妻子刘氏。他就说:「刘夫人为什么要这样?」又问怀中哭泣的女子是谁,刘夫人回答:「是我儿袁熙的妻子。」他上前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色绝伦,顿时眼色一亮,刘夫人见状对甄氏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

生于光和五年的甄氏,芳龄二十二,祖上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母亲张氏是常山人,生有三子五女,在河北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家族。甄氏有个传闻,幼年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时,家里人都彷佛看到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大家对此都很奇怪。

三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去世,她哭的非常伤心,家内和周围的人感觉她有别于一般寻常的女孩。相士刘良曾经到访甄府,为甄逸八个子女看相,看完之后只有指着她:「这个女孩将来贵不可言。」从小到大不容易逗她开心。八岁那年,院子外有骑着马耍杂技的人,家人及几个姐姐都上去阁楼远远观看,独独只有她不去,几个姐姐好奇询问,她竟然回答:「这难道是女孩子看的吗?」

九岁时非常喜欢读书,博闻强识,只要看过的篇目就立刻领悟,常常用她哥哥的笔砚来练习写字,哥哥笑着对她说:「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吗?」回答说:「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用什么来借鉴呢?」哥哥听了大为讶异,认为这个妹妹的将来不可限量。

黄巾军造成天下大乱时,灾荒连年,百姓们为餬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仓库拥有大量的谷物,趁这时机用粮食收购许多富贵人家所藏的金银宝物。十几岁的她看到这种情形,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您是知道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财丧身。眼下众多百姓都困顿饥饿,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乡里的德行,也可为我甄家增加无处可买的名声。」全家人都认为说得有道理,将家中的粮食全部赈济邻里乡亲,博得极大声望。

当她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感到非常悲伤,对待二哥寡嫂态度敬爱谦和,时时处处帮助打理家事,尽心照顾、疼爱二哥留下来的侄子。她的母亲性格严厉,对几个儿媳妇态度不一,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丧,应该体谅二嫂年纪轻轻守寡,还要照顾留下的孩子的辛苦,虽然她是儿媳妇,应该爱护她如同自己的女儿一般才是。」母亲听了她的话后感动的流泪,让她与二嫂时常走动,起居都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选择婚配时,听闻河北声望极好的甄家女儿名声,让儿子聘娶她为妻,这才离开家里。

祭拜完袁绍后,安慰他的遗孀刘氏,下令所有从袁家掠夺的金银财宝,全部返还,更加赐给绸缎丝绵等,发给生活费用,以收拢河北人心,以免遭人诟病对过往的好兄弟、好朋友的家族,没有情分。此时听闻在自己之前进入袁府的曹丕,见到美貌非凡甄氏倾心于她。了解到儿子的心思的曹操,作主为他迎娶。不过袁熙和甄氏现在仍是夫妻之份,不知远在幽州的他,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作何感想?

将邺城收入自已手中后,为了收拢人心,也为了更有效的治理冀州甚至是河北,曹操下令不计前嫌的任用袁绍旧部,还下令对于河北新占领区免除未来一年的劳役税赋,宣布重建因遭到曹操和袁氏兄弟开战遭到破坏的地方,这些作为为他赢取很大的声望。

在围攻邺城的时候,袁尚为了督运军粮,派了牵昭到上党去,毛城首先遭到攻击,这条粮道就失去作用,能在这时候被袁尚派去督运,绝对也不是简单人物。牵招,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少长与现在投靠荆州的刘备,是生死刎颈之交,交情绝不在关、张之下。

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乐隐被征召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选择跟随前往雒阳。何苗遭到董卓设计杀害后,乐隐也无法免难。为了避难他与同门史路殡敛老师还乡。返乡途中遇到山贼,史路竟然舍弃他独自逃走。山贼想破坏棺材取得棺材钉的时候,他哭着拜托山贼,放过老师的棺木。被他感动的山贼放弃离去,日后因此事声名大噪。知道他名声的袁绍任为督军从事,兼领乌丸突骑。曾经对袁绍门下犯罪之人先斩后奏,受到赞赏。

得知高干想法的牵招,为了自身安全偷偷离开上党,受阻于道路无法前往中山与袁尚会合,辗转流离于河北,得知曹操招募袁绍旧部后,下定决心前往投奔。在他投奔之前,高干眼见袁家兄弟内哄、邺城又落入曹操手中,派人表达归顺朝廷的意思。为了安定局势,曹军和并州派来安顿邺城的军队起到防止爆发拥护旧主的叛乱的作用。不知他是否与袁谭一样,只是表面归顺,曹操让他继续留任并州刺史以便观察。

九月,正式将邺城纳入手中的曹操,为了更有效的扫平河北与袁家残党,将此地作为主要据点,当然许都还是国都,献帝与朝廷依然是交由最信任的荀彧负责。局势稳定后,上表朝廷,因功被敕为为袁绍生前担任的冀州牧,曹操辞去原职兖州牧,借机向天下宣示,河北的实力者从袁家转移到曹操的既定事实。

兼任冀州牧后的曹操,征召个性刚正不阿的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他说:「过去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出乎众人意外的,崔琰竟说:「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岛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冀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吗?」曹操听到赶紧收起笑容,脸色严整的向他表示歉意。在场的宾客都大惊失色,深怕他惹怒曹操,项上人头不保,甚至血溅当场。

不知是谁向曹操建议,把现在天下划分为十三州,改为恢复古时天下九州岛。这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照这个建议,这时曹操担任的冀州牧所领除了现在的范围,还扩增到河东、冯翊、扶风、西河等郡以及幽州、并州,等于是几乎河北合为一州的概念,对于曹操的权势来说当然是大幅扩张。许都的荀彧知道这个消息,赶紧写信给曹操:「如果恢复九州岛建制,那么冀州将会夺走许多领地,原本关西陇右投靠我方的势力,又会再次叛乱,天下又再度陷入动**,如此想要平定天下就难了。」荀彧回驳让曹操打消这个念头,只是心中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了。

这一片欢欣气氛中,许都传来的消息,让曹操没办法高兴:又一屯田功劳者过世。建安元年,许都爆发饥荒、旱灾,军队粮食不足,羽林监陈留太守枣祗实施屯田,曹操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招募百姓在许周遭屯田,收获粮食达到百万斛,所属郡国都开始设有田官。从建安元年至建安三年间,三年间只要有屯田的地方都储备大量粮食,仓库储藏远超过之前。建议屯田的枣祗早先去世,现在任峻接着又离世。让曹操感到非常悲伤、泪留不止,脑中想起过去他的为人与功绩:

官渡之战期间,曹操派任峻主持军备和粮草运输。袁绍军数次企图抄绝粮草运输的道路,于是任峻命令一千辆车为一部,十条粮道并进,布重阵来保卫,袁绍军不敢接近。曹军皆传:『军粮的充足,人民的富饶,开始于枣祗而完成于任峻』。

考虑到他的功劳之高,上表封为都亭侯,封邑三百户,任长水校尉。当初建议、实行屯田的三名功臣,现在只剩韩浩,让曹操有不胜唏嘘的感受。

取下邺城后,有个人态度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就是官渡对峙时,从袁绍军营叛逃、献计乌巢烧粮的许攸。连远在淮南的袁术都曾经批评他是『凶**之人,性行不纯』,可见他的为人恶劣。在邺城中仗恃功劳,态度傲慢,曾在众人坐在一起的场合中,当着曹操面直呼他的小名说:「曹阿瞒,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虽然笑着说:「你说得对。」心中感到不悦,自是理所当然,留着他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制造问题。某日他又出问题,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就向曹操告发这时候说的话,随即遭到收押,在狱中被杀。

邴原回到中原,接受征召担任司空掾后,时常想起同去辽东避难的好朋友管宁,想要与他相聚,趁曹操取下邺城、心情正佳的时候,赶紧向他推荐,告知朋友在辽东情形:

当初三人到辽东后,在公孙度安排的馆舍拜见,管宁见面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为了逃避黄巾乱事渡海避难的人,为了方便、也为了日后重返家园,大多住在辽东郡的南部,他却住在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在他们之后迁徙到辽东的民众,渐渐因为他的名声而跟随,仅仅一个月时间,以居处为中心形成聚落,他开始为村民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担起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颇受人们爱戴。

曹操本是个爱才之人,早就听过管宁的名声,加上听到邴原如此推荐,以朝廷名义下达辽东,征召管宁入许都,掌权的是父亲已死,接掌辽东太守职位的长子公孙康,接到朝廷诏令后,不愿让他回中原,自行截断诏命,管宁自然无从得知。

曹军围攻邺城,逼使合围平原的袁尚不得不撤军回救,让解除危机得到喘息的袁谭,如曹操所料,虽然没有直接背叛,却出兵攻取属于冀州的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等于是无视现在任冀州牧的曹操。又进攻在邺城遭到击败、据守中山的袁尚,抵挡不住攻势后败走故安,投奔同母哥哥幽州刺史袁熙。

十二月,掌握袁谭动向与背叛意图的曹操,觉得该是出手对付这个反复无常的老友之子。袁谭已经在龙凑扎营,打算在平原和南皮之间驻军,对抗迟早会来袭的曹军。南皮在平原北方约二百八十里,龙凑在南皮略偏西南二百余里,平原在东南八十余里,龙凑就是南皮、平原两地的前线,此地一旦遭破,两地也将不保。即使如此能否稳守龙凑和南皮,还是未定之数,掌握关键的并不是自己,是曹操。

袁谭当然知道仅凭自己是不足以对抗的,赶紧联络袁绍时代关系很好的乌桓首领苏仆延峭王前来助阵。得知袁谭有派人到乌桓,曹操大概就猜到去那边搬救兵,令他烦恼的是该派谁去处理?这时想到刚刚转投的牵招,想起曾经受袁绍委任管理乌桓骑兵,派人将他找来,吩咐前往柳城安抚乌桓部落。柳城距离邺城超过两千一百里,牵招为了完成交代的任务日夜兼程,希望能在乌桓出兵前赶到。

果然在曹军抵达其门,进兵前线据点龙凑时,见到曹军阵势后自知不敌的袁谭,趁夜色退军到南皮,屯兵在北面五十里处的清河。退守南皮意味着放弃平原,对此曹操当然不会放过,从龙凑率军入城并控制了平原郡全境。

曹操失去了一名重臣,江东的孙权失去亲族与大将,还是内部叛乱所造成,令他愤怒不已。首先是孙权的弟弟、孙家排行第三,在孙策死后最被看好接任的孙翊。去年孙家兄弟的舅父吴景因故突然过世,才二十岁的孙翊以偏将军领舅父遗留的丹阳太守一职。许贡曾经迫害的前吴郡太守盛宪,因为在江东的名声很高,孙策深为忌惮,征召他为骑都尉,在命令送达前被弟弟孙权因为怕有后患下令杀死,盛宪同僚孝廉妫览、戴员,怕受株连逃亡匿藏于山中。孙翊到丹杨上任后,派人到山中征召,以礼相待两人,任妫览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郡丞,以非孙家宿将来说待遇非常优厚。

不久,孙翊与二人产生摩擦,妫览和戴员心生不满,结交买通屡次遭到孙翊责骂的家将边洪,待日后趁他有所不备之时,再行暗中下手。去年孙权出征杀父仇人江夏太守黄祖,展开夏口之战时,他们从中找到机会实行刺杀计划。

丹阳郡内诸县令长按照规定,一齐面见太守,孙翊心血**,在后堂让擅长卜卦的妻子徐氏为他占卜,她对丈夫表示卦相不佳有凶卦,苦劝不要继续饮宴。孙翊认为长吏等官员来了很久,也是时候尽快让他们离开,出后堂开始送客。

庐江太守堂哥孙河得知孙翊被杀的消息,立即快马赶到丹阳,大声斥责妫览和戴员办事不力,使堂弟孙翊被杀。妫览和戴员害怕孙河把事情上报,会遭到处罚。一不做二不休下手杀害孙河,更派人北上迎接曹操署命的扬州刺史刘馥领兵到历阳,约在丹阳接应,希望改投曹操后,可以避免被盛怒的孙权追究杀害孙翊、孙河这两名亲族的罪名。

两人趁机接收了孙翊的兵权甚至连财物、侍妾们,尚不满足,好色的妫览连貌美的孙翊之妻徐氏也想占为己有,徐氏忍辱负重,不敢直接反抗而假意答应,对妫览说:「只是我夫新丧,当务之急眼下正是替先夫服丧期间,妾心情抑郁,如何能侍奉将军?莫不如到了月底,让我祭奠先夫后,脱去丧服,到时再顺从将军,岂不更好?」以在月底的晦日祭奠完孙翊,脱去丧服,争取暗中准备时间。

徐氏秘密暗中联络丈夫生前亲信部将孙高、傅婴,呼唤二位将军进入内室,她先是哭倒在地对二位将军说:「妫览勾结戴员作乱,谋害先夫,又将罪责归咎于边鸿,如今已经强夺了兵权与妾室,现在又要逼迫于我。我要替先夫报仇,只能假意应允妫览的请求,还请两位将军助我杀贼,为先夫报仇。」

二人泣答曰:「夫人行此大礼,折煞小人也,请夫人快快请起。将军府君生前在世时,待我二人恩重如山,将军府君遇害,我二人无法相救将军府君,本应追随将军府君殉逝,为了报将军府君厚恩,我二人苟活至今,正是为了杀贼报将军府君之仇,如今夫人与我二人心思相同,我二人均听候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徐氏对二人答谢说:「先夫果然没有看错二位将军。」

徐氏与二人开始谋划布局,二人召集往日孙翊的二十多个可靠又信任的护卫随从一起行事。晦日当天徐氏一身熏香,沐浴更衣,梳妆打扮,在房中设帐,其实安排孙、傅等人秘密埋伏于屋中。为了不使妫览怀疑就笑面迎人,派人请到房中,妫览暗中派人去看,见徐氏的表现后也没有再怀疑,于是就决定前往。

徐氏见妫览就出门拜迎,一拜后立即呼叫孙高、傅婴出来杀贼,二人拔刀杀出,随即妫览遭到斩杀,随从在外面将戴员杀死,徐氏以二人首级祭奠丈夫孙翊之墓。听到变乱的消息、怒火三丈的孙权,立即从椒丘回军,下令诛杀妫览、戴员亲属三族。将有功的孙翊部将孙高、傅婴,升任牙门将,其余随从赏封金银钱帛,赏封完毕后,孙权亲自祭拜弟弟坟墓。孙权心想:「我孙家的媳妇真是强悍,不论是母亲还是弟妹,都不比男人逊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