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评价 > 第十五章(第3页)

第十五章(第3页)

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不仅是想,还身体力行颁布了《内戒令》:「平参王作问大人语元盈言卒,位上设青布帐,教撤去,以为大人自可施帐,当令君臣上下悉共见。」,告诫家人和官吏要节俭。他不喜欢颜色鲜艳的箱子,所用的是旧皮掺杂新皮制作成的箱子。后来因为战乱,连这样的箱子也没有了,改用方形竹箱。

曹操自己的衣被使用了十年,每年拆洗缝补一下还接着用,对被子、床褥只讲究暖和,没有任何刺绣修饰;帷帐屏风坏了也就是补一下,没有必要绝不换新。他有逆气病的毛病,需「常储水卧头」,像是为缓解发病时的头痛,常要准备一盆冷水浸头。用铜器盛水,放久了会有铜臭气,想改用银制的小方器,怕别人误会自己奢侈,甚至传言喜欢银制品产生贿赂他的想法,为了杜绝麻烦干脆用木器盛水。至于饮食,已经身为司徒的曹操,日常用餐也不过一道肉菜,就是这样节省,才能要求部下简朴,否则像是袁术那般奢靡,早就众叛亲离了。

解决完家事之后,与程昱等人商量,决定转往汝南去解决像苍蝇一样,老是在自己背后惹麻烦的刘备。既然曹操亲自来,与前次派去的蔡阳不同,是带精兵强将来攻的。面对兵力差距,刘备等人当然不敢恋战,赶紧逃离为上,在身边的除了去年得知刘备南下、斩杀颜良后离开曹操的关羽、曾在谯县当山大王、顺便成亲的张飞外,还有谁在刘备身边护卫?

这人就是原先在公孙瓒手下,对刘备有很好印象,因为兄长离世回家服丧告别,去年刘备投靠袁绍后,在邺城重新相会的赵云。为了不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曹军一路追击南逃的刘备、龚都等人,希望在他们到达荆州地界之前拦截,虽然打仗输给曹操,撤退的功力却是一流的,尽管下令全力追击,还是让一行人逃到荆州去。眼见刘备逃入荆州,只好悻悻然的带着部队回许都。

逃亡途中刘备已经先行派人到襄阳去打招呼,才刚进入荆州,刘表就到州界附近来迎接。对于一个屡屡失败的人来说,相较于之前的张济、张绣叔侄俩,不管是因为都是姓刘,还是因为自己刚刚攻下西鄂,怕曹操来攻人多好办事的想法,真的是礼数周到。

让刘备的部队在襄阳城外扎营休息后,刘表设下酒宴招待一行,刘备身后是关羽、张飞,门口还有赵云,刘表这边除了蒯越、蒯良、蔡瑁与张允等人列席,可说荆州军政重要人物都到了,相当给面子,其中有着隐情,因为长子刘琦并不在场。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母亲是陈氏。早先因相貌与父亲甚为相像,十分得到宠爱,次子刘琮娶当地大族出身蔡夫人的侄女为妻后,与刘琮并无血缘关系的蔡夫人,因为结下姻亲的关系喜爱刘琮憎恶他,不时在刘表耳边吹枕头风,尽数他的坏话并处处赞美刘琮。刘表又是那种宠爱妻子无度的人,日子久了竟然就相信。列席中蔡夫人的弟弟蔡瑁及外甥张允俩人,因为蔡氏帮助得到荆州重要职位,当然立场倾向刘琮。刘表与蔡夫人商议有废刘琦长子为继承人的资格,改立刘琮继承的想法,蔡瑁、张允当然乐于从命,日后刘琮上位自己可就是从龙之臣。

初来乍到的刘备,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卷入了荆州内部的问题漩涡。刘表向他说:「襄阳不足以屯驻大军,北边两百里远的新野,地势平坦,适合刘豫州屯兵,至于粮秣由本州岛支应。」言下之意就是充当襄阳北方门户,没有选择的刘备只有接受。

新野位在襄阳北方,除了有淯水与支流,附近还有陂塘可以灌溉,拥有许多适合耕种的土地,故名为新野。虽然说离襄阳不远容易支应,但是离许都也不算太远,仅有不到六百里的路程,如果曹操从许都挥军策马南下,几天之内就会到达,面对这样的情况的刘备,必须要时刻都要紧盯许都方面的动向。

襄阳城内一处僻静的宅院内,曾经是朝廷高官,在没有惊扰任何人的情况下离世,这人就是袁绍和公孙瓒争夺冀州时,写信给公孙瓒寻求两方和解,又在献帝东归雒阳时前往荆州,让刘表同意派军队输送物资支持雒阳宫殿修复的太仆赵岐。完成任务后因为年纪大,不堪远行,在刘表同意且愿意照顾下滞留荆州。

曹操迎奉献帝、迁移许都后,派人到荆州追封赵岐掌祭祀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太常,当然不可能要他述职,只是名誉职位。赵岐不是太优秀的政府官员,作为一个文人是出色的,在著作《孟子题辞》书前的总序中声称孟子「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自此而后孟子『亚圣』之名渐为人所知。

为何要用装病忍受这么大的代价拒绝征辟,司马懿心中是怎么想的?今日天下大乱,天下谁属未可定,既然大哥已经接受曹操的征辟,就不急同进曹营。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万一像沮授投靠没办法善用自己才能的上司,不仅前途黯淡,连生命都赔了进去。眼下袁绍大败,说不定能够卷土重来击败曹操,急于接受征辟反而是不智之举,还是多观望天下大势,让司马家兄弟各保一方,家族香火不至断绝。

去年年底,深得益州人心的大吏赵韪,藉由百姓怨恨之心,拥兵数万起兵反叛,与刘璋为敌。蜀郡、广汉、犍为等地纷纷响应,势力甚盛。为什么呢?刘焉入蜀之初,招集自南阳等地流入益州的难民,组成一支军队,号称「东州兵」,算是益州牧的私兵。自从刘璋接任益州牧,性格懦弱,待下宽厚没有威仪,东州兵常常借着刘璋名义,倚势欺凌当地居民,刘璋无法也无力管束,造成今日局面。赵韪兴兵围攻成都,城内的东州兵深恐城破之时,众人必当是他动刀的对象,为了性命只好抵死奋勇力战,将赵韪军击退。遭击败退守江州的叛军,被刘璋派出的东州兵追上,首谋赵韪在乱军中被杀,就此平定。

受刘璋命令、担任防备汉中的巴西太守庞羲,听说赵韪被杀,担心同为辅佐功臣的自己遭受牵连,其实他与刘璋有姻亲关系,本不该恐惧。不过这次实在规模太大,心中万分恐惧,情急之下派属官巴郡阆中人程祁传达命令给他父亲汉昌县令程畿征调兵员。程畿正色说:「郡中召集队伍,本不是为了叛乱,纵然有人进谗言加以陷害,只能对上表白我们的忠诚,如果因此而怀有异心,我不敢遵从您的命令。」

庞羲再派程祁去劝说父亲,程畿又说:「我受到刘州牧的大恩,应该为他尽忠节;你身为郡的官员,自当为庞太守效力。不义的事情,我宁死也不会去做!」知道后庞羲大怒,派人通知程畿:「如果你不服从太守,将给你全家带来灾祸。」程畿更回:「乐羊吃下他儿子的肉,并不是没有父子间的恩情。而是为了维护君臣大义。如今即使庞太守把我儿子程祁煮成肉羹来赐给我,我也会吃下去。」无奈的庞羲只得准备重礼道歉。知道事情缘由的刘璋,为了奖励就把程畿改任江阳郡太守。

荆州卧龙岗上诸葛家,最近才刚满二十一岁的诸葛亮,除了要为了生计下田耕种以外,还得烦恼正值少年的诸葛均,不管是情绪还是就学,都让这个代理家长头疼不已。前几天求教司马徽,为了转换他的心情,说了一段与庞德公的趣事:

自从搬来荆州,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土交往,亲密无间。和庞德公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欢聚,**舟或涉水相访,无牵无挂、自得安闲。他小庞德公十岁,视作兄长,称为『庞公』。有一天,他去庞德公家,恰巧庞公渡沔水去极少祭祀祖先的坟墓,竟然没敲门就直接进去庞德公家里面,按照当时的风俗,这是很不合礼法的。

进去后更把庞德公妻子儿女叫来,要求他们快点做黍饭招待自己:「徐庶曾说有客人要来与我和庞德公谈论。」庞德公妻子儿女因为他常常来拜访没有任何怀疑,赶紧张罗食物,把他请进内堂后,陆续把菜肴上桌。不久庞德公回家和他见面,朋友之间竟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没有主客之分,让人搞不清楚到底这是谁家?

不管人前人后从不说别人的坏话、短处,与人说话时也不会去问别人的好恶,只说好话。在故乡时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一次有人告诉谎称他儿子的死讯,竟也说:「很好」。他的妻子知道后就很不高兴,责备说:「人们认为你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你。你为什么忽然听他人说我们的儿子死了,竟然也对他人说好呢!」他也回答说:「妳的话也很好。」诸葛亮听了之后,知道老师的意思,拜谢而归。

在司马徽的学馆中,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三人最为亲近,结为好友,有空就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石、孟、徐三人求学都讲究精熟、书籍中的字句都娴熟在心,唯有诸葛亮相反,读书只观大略,从不深研字里行间。每每到晨夜农闲之时,经常坐在共抱膝长啸,诸葛亮曾经对三个朋友说:「你们三人的仕途,官位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就反问你呢?诸葛亮笑而不答。

一日,曾被司马徽当做挡箭牌的徐庶,一个人早早就来诸葛家门外,此时门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步出齐东门,遥望**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徐庶常听诸葛亮吟诵这首《梁父吟》,总是不知道是因为他父亲任梁父尉,他曾随父宦游到那边,还是对于政治有所领悟,发为感叹,即使身为好友也没有过问。

这首诗的主角是春秋时代齐国宰相。晏婴,又称晏平仲,历仕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齐国第一名相管仲之后最出色的丞相,多以「晏子」称呼。诗中的「二桃杀三士」就发生在晏子侍奉齐景公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是力能搏虎的勇士,自恃勇猛,除了国君谁也不放在眼里。丞相晏子上朝时从他们面前走过,三人也装作看不见他的样子安坐在那里,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

晏子胸有成竹的献计,赏赐两个桃子给三人,坐在那里的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分配。使者告诉他们:「你们何不按功劳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是聪明人,他就是让景公计算我们功劳的人。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人多而桃少,用功劳大小来决定谁来吃桃吧!我曾经独自杀死一头野猪,杀死过正在照顾幼虎的母虎,这样的功劳可以独吃一个桃子不与人分享!」公孙接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田开疆接着说:「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敌国,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吃一个桃子不与人分享!」田开疆也拿了一个桃子站了起来。没有桃子可拿的古冶子勃然大怒:「我曾经同君王渡河,一只大鳖咬住马车左边的马跃入黄河的激流。那时候,我年少还不会游泳。潜入水底行走,逆流走了一百步,顺流走了九里。捉到大鳖杀了它,左手拽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鹤一样跃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才有资格可以吃桃子而不与他人同享,你们两个为何不将桃子送还呢?」古冶子说着就拔剑站了起来。

公孙接、田开疆羞愧难当:「我们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比不上你,拿来桃子不知道推辞,这是贪心呀。贪心是让人羞耻的事,知耻而不死,是为不勇。」他们将桃子都送给了古冶子,拔剑自刎。古冶子说:「我们原本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死了,我独自活下来,这是不仁;用话羞辱人,夸耀自己的名气,这是不义;怨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这是不勇敢。即然这样,他们二人保守了节操,为一只桃子而死,我为一只桃子死也是理所当然的。」古冶子将桃子送还给使者,随后刎颈自杀。

晏子派去的使者回报三人的死讯给齐景公和晏子,齐景公用官服装殓了他们,按士礼下葬三人。三人埋在齐国都城临淄南的**阴里,《梁父吟》中的「南山」是齐国都城南的牛山,「地纪」则是地脉的意思。后世哀悼勇力绝伦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盛赞他们勇力可推倒南山、折断地脉的同时,也同情他们为了两个桃子就中计自杀的遭遇。「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是批评对没有容人之量的晏子使用阴谋诡计杀死三位勇士的控诉和讽刺。吟诵此诗的诸葛亮心中却不认同此批评,反而对于晏子有更多的向往。

从徐庶口气中,诸葛亮大约猜出他倾心于刘备,不过心底没有把握直打鼓,来找自己除了问想法,也有劝诱一起去的意图。自己一来还必须照顾还没有成年的弟弟,二来觉得天下大乱,如果要出仕必须要审慎观察,无法发挥才能事小,伴随无能主君赶赴黄泉更是值不得,三者即使好友徐庶如此倾心,自己还是认为要多多观察,才能下定论。好友的热情自己也不好泼冷水,就对他的决定表示支持,借口自己需要照顾弟弟,无法一同前去,希望好友见谅。

得到意见支持、并知道好友想法与决定的徐庶也不勉强,告别而去,望着离去的身影,站在门外送行的诸葛亮顿时觉得有些寂寞,转身入屋。进驻新野城的刘备,除了休整部队、约束与民秋毫无犯之外,跟随自己从徐州一路到此的糜竺,建议应该多去探访当地,寻找是否有可以帮助发展的人才,获得首肯,不日开始走访新野城内,探听是否有自己不知的逸才。

自从天下大乱,关西、兖州、豫州来投靠荆州的学者超过上千人,不论是出于政治需求还是自己的想法,刘表对他们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就受到资助、保护。由于荆州境内群寇肃清,三年前下令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司马徽也是这时候来到荆州。此外命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称之为后定。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超出一般郡国学馆的规模,可以说雒阳太学的南迁。

不久前刘表收容刘备一行,当然是为了让他担当抵御曹操的第一线,理由是自己在荆州南方还有问题尚待解决。看在蔡瑁、张允等当权派的近臣眼中,就不是那么愉快,毕竟在江夏的黄祖是抗曹派的,如果加上刘备,荆州内部的风向可就对自己不是那么有利。问题人是刘表请来的,作为部属没办法表示反对,只能和蔡夫人商量,走一步算一步。

刘表的南方问题是?攻破带领荆南四郡反抗自己的张羡父子之前,就和交州牧张津闹不愉快,之后交州屡屡兴兵荆州,虽然交州兵力比不上荆州,一直骚扰自己南方也不胜其烦。有人曾建议让大将黄祖去解决遭到否定,刘表虽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对于荆州情势可是了如指掌,黄祖镇守的江夏,是遏抑南方刚继位孙权的重要位置,万一出事,远非张津入侵那种小问题。

徐庶表示:「今日君择臣,臣亦择君,无论是曹操或是刘表,都不是在下心中理想效力的对象。刘豫州您是汉朝皇室后裔,虽然遭到曹操击败落难来此,但是吸引在下是您的信义着于四海,所以今日前来投奔,没有其他所图。」听完放下心中大石的刘备,对他的才学深感佩服,就留在新野为自己效力。

赵韪之乱平定不代表益州就相安无事,问题出在本该是益州北方门户、现在却是仇敌的张鲁。进入企图占据的汉中后,利用与刘璋不合完成目标,更用祖父开创的鬼神之道教化百姓。让病人自己坦白所犯的过失,由他为病人向上天祈祷。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能治病,但是愚昧的人深信不疑,争着信奉。犯法的人,张鲁饶恕三次才施用刑法。汉中不设置官吏,全部由天师道中的首领祭酒来管理各级行政事务。对于讨厌汉朝官吏的当地的百姓以及夷人来说,张鲁的制度受到接纳,外地流亡到汉中地区的人,随俗信奉天师道。夺取巴郡之后,朝廷与刘璋都无力进行征讨,不得已只好安抚张鲁,任命为镇民中郎将、兼汉宁郡太守。张鲁对应朝廷的诚意,仅只于进贡当地土特产。

某一日,汉中有人从事农作时,发掘出一颗玉印,张鲁的部下为了讨好,打算利用此事尊称张鲁为汉宁王。听闻此事的出身巴西郡的功曹阎圃连忙劝阻:「汉水流域有十万户百姓,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面地势险要,利于固守。上辅佐天子,可望建成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次一等的,也可像窦融那样,不失去富贵。如今作为皇帝的代表来行使职权,形势上已完全独立自主,不必要王爵的称号。希望您能暂不称王不要惹祸。」张鲁听从阎圃的意见,将尊王意见给搁置。

热门小说推荐

纵目
黄石翁纵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