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你眼中的杜甫是个怎样的人 > 第三十二章02(第2页)

第三十二章02(第2页)

刘邦入蜀后,眼见在项羽手下没有发展,决定离楚归汉做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同样是不被人所知。不知因为何事,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马上就要轮到他,当下举目仰视看到滕公夏侯婴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相貌威武、话语不同凡响,下令释放后交谈,对他很是欣赏。转头就向刘邦推荐。不过只有得到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

萧何多次交谈之后也对他十分赏识。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被下令从长安到达南郑的途中就有数十位将领逃走。心想这么长时间来即使有萧何等人在刘邦面前举荐,也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也顺势逃走。听说他逃走的萧何,等不及向刘邦报告,就拔腿去追赶。军中有人误传「丞相萧何逃跑。」,以此向上报告,听到这消息的刘邦如失左右手般无助。

两天后,见到萧何回来的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嘴上不饶的骂:「你逃跑,是为什么?」回答:「我不是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是韩信啊。」这下刘邦就生气大骂:「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个,你都没有去追,反倒去追韩信,撒谎也说好点的理由。」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相反地韩信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才。大王只想做汉中王,自然没有用武之地;想要争夺天下,除韩信外别无其他。现在只看大王如何抉择。」刘邦骂骂嘞嘞的说:「我也想回东方去,哪能闷在这个鬼地方呢?」

萧何这时候才说到正题:「大王如果想要打回东方,假使重用韩信就能将他留下;假如不能重用,日后还是要离开的。」刘邦就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即使让他做将军,日后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无奈:「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终于松口:「太好了。」

当下就想叫他来拜将。萧何赶紧阻止:「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大将,如同是呼唤小孩子,就会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请选个好日子,事先斋戒搭起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节办理才行!」经过萧何的软硬兼施,终于让刘邦答应。听说消息的军官们,个个暗自高兴,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当天,知道是韩信拜将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刘邦问拜将后的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他回答:「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韩信再拜赞同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我曾经侍奉过他,让我说说他的为人。他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只能算是匹夫之勇。他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这是妇人之仁。虽然独霸天下让诸侯称臣,却不居关中选故乡彭城,加上违背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和爱将封王,诸侯都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他把义帝驱逐到江南,都仿效他驱逐原来的君王,自立为王。」

接着说:「凡是他军队经过的地方,都会遭到**,天下人无不怨恨,百姓只是在**威下残喘度日。虽为名为天下领袖,却已丧失民心,他的强大会很快就会转为衰弱!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敌人被诛灭就只是弹指之间!把天下的土地分封功臣,免去烦恼不臣服的问题!率领英勇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就不需畏惧敌人!加上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至新安私自投降,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独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在秦地为王,百姓都不想拥戴。反观您当初入武关秋毫不犯,废除秦的苛酷刑法,与人民约法三章,百姓无不想拥戴您在关中称王。根据当初诸侯间的约定,大王理当是在关中称王,只要是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今日大王失去应有的封爵,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的百姓都怨恨他。今天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一声令下就可将秦地纳入手中。」

听后大喜的刘邦深觉太晚得到韩信,不仅对他言听计从,更按照他的方略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这番议论,为刘邦制定东征夺得天下的方略。

吴起,卫国左氏人。出生在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直到倾家**产,结果一官半职也没有,更遭到乡人的讥笑、诽谤。为此气愤不过的他,杀死曾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逃走时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门下学习儒术。母亲去世后,曾申认为没有按照儒家忠孝信条回家奔丧守孝的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就与他断绝师生关系,他于是抛弃儒家转而学习兵法。

齐宣公想要发兵攻打鲁国,知道消息的鲁穆公想起用他对抗齐国,考虑到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迟疑会不会到时候转而帮助齐国,到时候麻烦就大了。渴望功成名就的吴起亲手杀掉妻子,向迟疑的鲁穆公表示没有偏向齐国可能。终于他被任命担任大将,率军打败入侵的齐军。但是杀妻的行为,在日后鲁穆公还是对他产生怀疑,不仅免去他的官职,连带当初推荐他的季孙氏,因懈怠宾客被杀,他经人劝说厚离开鲁国前往投奔魏国。

来到魏国后,魏文侯任命他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且筑城防守。次年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秦国被迫退守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以防魏国再度来袭。在与秦军作战期间,与普通士卒一样,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魏国自此占有秦国的河西地区,设立西河郡。经过翟璜推荐后担任首任郡守。

吴起不仅能为将,还能为相。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他担任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楚国最高官阶令尹,相当于宰相。担任令尹后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一、制定法律并公布百姓,使官民都能够明白知晓。

其二、凡封君的贵族,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其三、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把经费用于充实军队。

其四、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群臣能不顾个人荣辱为国家效力。

其五、统一国内风俗,禁止私人请托。

其六、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

曹操举这些人就是要开发以往被儒家视为非人才的人才,否定儒家道德至上的观念。

十月,献帝下诏增加魏王曹操的特权:所戴王冠可有十二条旒,可乘金根车,以六匹马驾驶,可设五时副车。这些全部都是皇帝专用的,至此曹操只是没有皇帝之名,却拥有全部皇帝之实的诸侯王。

正当此时,临淄侯家里出事。曹植的妻子崔氏,是崔琰的侄女,因为衣服太过华丽,被向来节俭的曹操看到大怒,认为她违反自己所下的规定,下令把她遣送回家后随即赐死。为何对家人很好的曹操这次会如此无情,尤其又是自己疼爱的曹植妻子,其实追究原因就是崔琰,要将崔氏从曹家彻底根除。

失去妻子的曹植这天酩酊大醉夜晚驾车在宫中狂奔急驶,违禁从玄武司马门出宫,让知道这件事情的魏王大怒,下令处死管理车辆的公交车令。究竟是为什么让曹操暴怒呢?不过就是在宫中狂奔?

问题的重点是司马门,这不是指特定的城门,是区隔皇宫内外庭的宫门,汉制在皇宫各门均设有司马率领卫士把守,称之为司马门。可说是皇宫的最后防线,当然不容许任何人闯入。

这时有南宫南屯司马(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东门)、玄武司马(玄武门)、北屯司马(北门)、北宫朱爵司马(南掖门)、东明司马(东门)、朔平司马(北门),七司马分守各宫门。

擅闯司马门就能直奔皇宫内殿,对皇帝人身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当然是重罪,曹植所闯的是在邺的魏王宫,也就是父亲所在。

为此曹操下《曹植私开司马门下令》:

「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淄候值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数日后又下《又下诸侯长史令》:

「诸侯长史及帐下吏,知吾出辄将诸侯行意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适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尔谁为心腹也。」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曹植的失望与无奈之情。

即使如此,曹操也没有放弃最后希望,找上某个淡出朝臣视线的人:贾诩。这天没有带任何随从,私下到他家询问对立嗣的看法,他却闭口不答,曹操问为何不答,回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听到这边的曹操大笑,心想:「没错啊!袁绍和刘表当初都是拖延立嗣,才会让内部有对立问题,不应该重蹈覆辙才是!」

贾诩会这样是认为自己非曹氏旧臣,是半途投靠而来,深怀策谋深长的长处,怕雄猜成性的曹操猜嫌,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让天下谈论到智谋之士都十分推崇。

曹操又想到某一次,带兵出征前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共同送到路旁,曹植称颂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令众人瞩目赞赏,自己也很高兴。有了贾诩建议的曹丕,表现出感到惆怅,若有所失,四友中的吴质在他耳边说:「魏王即将上路的时候,流泪哭泣即可。」辞行时曹丕哭着下拜,连曹操和部属们都很伤感。因此,大家都认为曹植华丽的辞藻多,诚心却不及曹丕。

至此终于让魏王下定决心,《立太子令》让曹丕登上他日思夜想的位置:

「告子文: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止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