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你眼中的杜甫是个怎样的人 > 第十六章(第3页)

第十六章(第3页)

双方在黎阳僵持不下之际,袁尚想要在别的地方引开曹军的注意,不能不说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还是有好处的。匈奴单于呼厨泉在并州河东郡平阳县叛乱,命令委任的河东郡太守郭援,与袁绍的侄子兼并州刺史高干前往与呼厨泉会合,一起进攻河东郡。不放心的袁尚再派使者前往关中,联络在原本五年前的建安二年,由侍中兼司隶校尉钟繇劝说下服从朝廷的诸将领们起兵反曹,马腾等人暗中答应,打算从西边袭击曹操的后方。

针对呼厨泉的叛乱,曹军也没闲着,由钟繇率领关中军包围他们,可惜没有办法马上攻下;郭援就在此时率袁军进攻,一路所经过的县城都被攻下或者归降。由朝廷署命,也是由曹操发布《抑兼并令》时起用的河东郡官员贾逵防守绛邑,不仅拒绝投降,更率领军民奋力抵抗,使得郭援无法顺利攻下,赶紧派人找来呼厨泉合力攻击,最终把绛邑成功攻下。

听闻贾逵的名声,有意收他为手下的郭援,下令押他前来。见到并不愿意顺从的贾逵,左右要他向郭援叩头,他硬脾气的说:「哪有朝廷命官向贼人叩首的道理!」这句话就让郭援怒气不止,执意将他处刑,这时有人伏在他身上保护。绛县的官民们一听说要杀死贾逵,都登上城墙高声喊:「如果背弃誓言,杀害我们的好长官,宁可大家一起拼死!」不得已郭援只好把贾逵关到壶关地窖里,用车轮盖住洞口。贾逵对看守门说:「此间难道没有一个英雄好汉,竟使义士死在地窖里吗?」有一个叫祝公道的人,正好听到这话,夜里前去把他偷偷救出来,打开刑具让他逃走,从头到尾坚持不肯透漏姓名让他知道。

在绛邑被围时,郭援等人早已中计。知道城陷是不可逆转后,贾逵命人快马送印绶到郡中,建议加派驻兵皮氏这个重地。皮氏为何重要?主要紧邻汾水,为易守难攻的地形,只要能够守住,就能拖延郭援进军的速度。绛邑被攻下后数日,果然打算发兵攻打皮氏,深怕郭援会快郡里一步抵达并攻下皮氏,贾逵用计谋拖延,使郭援多留在绛邑七日,让河东郡太守在当地准备好防守,郭援军抵达时面对的并非毫无准备的皮氏,任他如何猛攻都无法前进一步,直到最后都没有被攻下。

为了增加胜算,钟繇派参军张既去关中说服马腾来帮忙,他当然不知道马腾等人和袁尚有私下协议。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虽然出身寒门庶族,家中殷富面貌端正。十六岁开始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屡次升迁,获郡内举荐为孝廉,选择待在家乡没有前往京城入郎署为官。六年前也就是建安二年,曹操将大将军给了袁绍,自己转任司空后,听闻他的名气,派人前去征辟,依然没有到任。之后获州郡举为茂才,升迁为新丰县令,在任期间他的政绩为三辅各县中名列第一,可见其能力不同一般。

到了关中,张既对马腾等人分析利害,众人犹豫不决之际,部下将领傅干进谏:「古人说过:『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曹操尊奉天子,平定暴乱,法纪严谨,政治清明,上下听从命令,可以称为顺德;袁家族倚仗势力强大,犯上作乱,勾结匈奴来侵掠我大汉,可以称为逆德。如今将军已尊奉朝廷,又暗中骑墙、想坐观成败。在下怕等到成败定论之后,曹操奉旨问罪征讨,将军会是第一个被祭旗的对象!」

见到马腾十分恐惧,傅干继续劝说:「明智的人能转祸为福。如今曹操与袁氏家族相持不下,高干、郭援合力进攻河东郡,虽然有万全之计,曹操没有多余的力量挽救河东郡的危局。将军假如能在此危急关头领军征讨郭援,内外夹击必能取胜。将军这一举动,既斩断袁氏家族的臂膀,又解救河东郡的危急,曹操必然深深感激将军,在此事上将军的功勋将无人能够相比。」

傅干与曹军没有任何渊源,为什么这样卖力劝说马腾,其实他站的立场是朝廷而不是曹操。事情要从他父亲傅燮说起。遭到十常侍赵忠的排挤,即使有讨平黄巾之乱的功劳与苦劳,当面顶撞灵帝的大红人也要付出代价。虽然顾忌傅燮的名声不敢迫害,不过有不少权贵之人心存嫉妒,留在朝廷成了奢望,最后只得任命为汉阳太守。他到任后善于体恤,不分汉人与少数民族,反叛的羌人感怀他的恩情教化,前来投降归附。更命令垦土屯田,设四十多营安置这些流离失所的人。

中平四年时,现在关中诸将之一、与马腾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韩遂,拥众十余万,推立王国在金城发动叛乱,凉州刺史耿鄙想要出兵讨伐金城乱军,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必定失败,出言反对。耿鄙执意出兵大败,陇西太守李相如这时候竟然反叛,与韩遂联合,联兵杀害凉州刺史耿鄙。

王国手下的叛军围攻汉阳。傅燮面临的是少兵缺粮的情况,依然不放弃坚持守城,叛军中随韩遂等攻打汉阳的数千北地羌人,感念往日他的恩德,集体在城外叩头,请求放弃死守汉阳,让他们护送回故里。年当十三的儿子傅干看到城外的情况,苦劝父亲接受舍弃汉阳撤退到北地,他以「殷纣之暴,都尚有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孔子称其贤。如今朝廷没如此残暴,我品德能超过伯夷?」来告诫儿子,傅干哽咽不能复言。

叛军领袖王国派前酒泉郡太守黄衍前来劝说:「天下已非复汉有,府君您愿意做我们的首领吗?」傅燮按剑叱责:「你身为国家任命的太守、剖符之臣,反倒为叛军做说客?」率领左右冲向乱军临阵战死。原先担任耿鄙司马扶风人、也就是现在关中诸将的领袖马腾,与汉阳人王国自号「合众将军」一起兴兵叛变,与韩遂合作。共推王国为盟主,领导众人劫掠三辅地区。就是说,傅干现在面对的是与当年父亲死有关系的韩遂,与后来与之为乱的马腾,能够冷静的劝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啊!

关中诸将被傅干说服再次归顺。为了表示诚意,马腾派儿子马超与部将庞德等人带领一万多人马出征。这时候派出当然是最有信心的,得胜之后才能取得曹操的信任。

马超,字孟起,是马腾的长子,建安元年时,马腾和原本称兄道弟的韩遂,因部下间摩擦引发两人互相征伐。马超年轻时有『健勇』之称,随马腾与韩遂的战斗中与韩遂部将阎行接战,阎行袭击时矛被他折断,阎行用断矛差点伤到他的脖子将他杀死。三辅动乱时,率军攻破苏氏坞堡立下战功。

庞德,字令名,武艺出众、胆烈过人。从马腾被耿鄙征为军从事,作为郡吏州从事就开始跟随。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羌氐征战有功,升迁至校尉,日后提拔为军司马。

持节督关中诸军的钟繇,用朝廷的名义任命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联合自己的部队前往攻击高干、郭援。在众人考虑如何进攻的谋略时,钟繇提出郭援性格刚愎好胜,必定会轻视我方兵力渡河。参军张既等人好奇,长年在关中区域打交道的侍中大人,怎么有办法掌握袁军将领的弱点?曹司空并没有军情传来啊?在众人疑惑中,联军依照既定计划进行。

果然不出预料,郭援果真率大军渡过汾河,早已率军埋伏在岸边的马超,率领自己的军队在袁军渡河过半的时候截杀,担任先锋的庞德,进攻郭援、高干。作战过程中,马超的脚部不慎遭到流箭射中受伤,当下咬牙没有退缩,撕下自己衣服扯成布条,裹住受伤的脚,继续率军作战,把对方打得溃不成军,大破敌军,郭援临阵被斩首,匈奴单于被迫投降,高干侥幸率残部逃回并州。

大获全胜,清点战场的时候,众人都说郭援已死但是找不到他的首级,庞德想起两军交战中,亲手斩得首级,才在弓袋中取出一颗头颅,但是不知这是谁?这时看到首级的钟繇,突然放声大哭,众人讶异之下才知道那是郭援的首级,正是钟繇的亲外甥,众人这下才了解为什么能够这么准确的掌握郭援性格的原因。

钟繇把战果用快马传到与袁家兄弟对峙的黎阳军营,知道消息的曹操大喜,上表朝廷任命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拥有开府、也就是自任官僚的权力。钟繇上表朝廷出力最多的马超以他的功劳,拜为徐州刺史,并未赴任,老家、父亲都在西凉的他,这个封赏就只是个形式、荣誉职罢了,曹操又改封马超为谏议大夫,徐州刺史的位置就给当地实力者,由他任命的琅琊国相臧霸。随同出征的庞德就得到实际的封赏,官拜中郎将、封都亭侯。

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与二袁兄弟对峙的时候,一向让人觉得以自保为守则,不轻易出兵荆州以外地区的刘表,趁着曹操远离大本营的空档,一反常态下令让驻军新野的刘备,整军进兵叶县。消息传到正在攻打袁家兄弟的前线,可就让曹操伤透脑筋。鉴于自己没办法离开,不得已之下只好让深受自己信赖、曾经帮刘备抵抗吕布不过遭到击退的『盲夏侯』建武将军夏侯惇为主将,另派治军严整的偏将军于禁、还有与关羽一样爱读《春秋左氏传》,在擅长征战曹军将领中堪称另类,刚在黄河与程昱解决粮运危机的裨将军李典为辅,三人领军出征,曹操给的指令是至少要让刘备知难而返,不要让许都陷入后防危险的情况。

刘备进军的叶县,位在新野东北四百里,属于荆州南阳郡,为什么会对许都造成危险?因为许都也位于叶县东北,只是距离更近,不到一百七十里的路程!只有新野到叶县不到一半的路程,如果刘表下令刘备强行袭击许都的话,是完全有可能赶到的,就是曹操感到恐惧的原因。

叶县这地方也不简单,春秋时期是楚国附庸国许国国都,也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天下叶姓皆出于此。除了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六大河流经过,更是北通幽燕、南通交州与南中的要道。如果说如果刘表派一支精锐部队常驻叶县,不论是官渡之战或是现在袁绍死后,都会让曹操不敢掉以轻心,相较于之前张绣驻兵的宛城或是退守的穰城,对许都的威吓力可说是不同层次的。

奉命前往拦截的夏侯惇等人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赶往。得知曹军即将赶来的刘备,派人先去查看附近地形,好决定在哪扎营来迎战。深知自己的战斗力不能与曹军相提并论,正面迎击的胜算太低,和徐庶等人商量如何战胜这个最得曹操信任,治军能力却和信任不成正比的夏侯惇!经过查看,决定在博望决战,引诱曹军到来。为什么是这里呢?博望这地名的由来可是大有来头。

奉汉武帝之命,建元二年出使西域的张骞,历经十三年,当初出使百人,只剩下三个人安然返国。元朔六年时,汉武帝下令熟悉西域的张骞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凯旋得胜。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将张骞封为『博望侯』于此,『博望』之名就是由此而来。两年后的元狩二年,张骞与李广一同到右北平攻打匈奴,因李广被匈奴围攻、张骞的军队隔天才到,考虑赶路劳累而没有追击匈奴,认为是延误军期,按律要被处决,张骞用博望侯的爵位赎罪,免去死罪贬为庶人;李广也因此役功过相抵。张骞的爵位虽然被剥夺,博望的地名就此留下。

博望除了地名大有来头之外,地形也不含糊,北边是伏牛山,南边是隐山,西边有白河,东面是伏牛山延伸的丘陵地,地势险要,古来就有『襄汉隘道』的美誉,是兵家必争之地。孙子兵法九地就有说:「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刘备不一定知道这个,徐庶肯定知道,如果抢先占领,就要让夏侯惇即使千百个不愿意,就算知道可能有陷阱,也能逼他前来一战,博望就是这么重要。而且曹军要进攻,南下的曹军骑兵只有东面可以进入,对于博望防守方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曹军到达叶县不久,刘备屡次以少数部队挑衅,造成曹军误以为兵力薄弱的假象,随后假装败退撤到博望扎营,夏侯惇等人为了追击也随之前往。一日早晨,刘备的部队竟然出乎曹军将领意料之外,一把火烧掉博望的营地,往西撤退到更深处的坡地去。夏侯惇秉持歼敌的目的,坚持追击;李典赶紧提出意见:「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稳重的李典提出这个意见,完全是基于了解地形的出发点来建议,急于建功的夏侯惇认为过于小心,可能会丧失战机,用主帅的身分,与于禁前往追击,李典待在后方守护博望本营。

利用夏侯惇个性弱点,刘备派出小部队持续引诱曹军,慢慢接近自己的目的地,几次追击后,于禁感到周遭地形异样,赶紧建议:「这附近就如同李典所说道路狭窄,草木浓密,万一刘备在此伏击,我方骑兵很难撤退。」听到稳重的于禁也这样说,夏侯惇这时也感到一丝不安,才刚要开口下令转身离开之际,突然道路两边火光四起,由上风处开始沿两旁草木延烧,从白河方向吹过来的风助长了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位在下风处的曹军骑兵,受限于道路狭窄,无法策马快速离开,刘备的伏兵这时从上风处杀出,瞬间曹军大乱、人马杂沓,眼看着就要覆灭于大火与伏兵之手时。后方突然有一彪人马到来,原来是在大营留守的李典,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对劲,在夏侯惇、于禁率兵离开之后随后跟上,在最危急的时候击退刘备军,与两人的残余部队撤回本营。安全撤退之后,夏侯惇两人感谢李典救命之恩,也对自己不听建议赶到后悔,经此大败已经无力击退,只好屯兵等刘备撤回新野,夏侯惇才敢回黎阳向曹操报告请罪。

黎阳曹军营地,看到夏侯惇等人垂头丧气回来的样子,曹操大概心中有数。了解情况之后,曹操认为刘备应该有人参赞军机,否则以屡战屡败的过往来说,知道夏侯惇领大军前往,早就闻风而退才是。对于失利不能不有所表示,否则无法服众,口头训诫三人后,就让他们下去了。

面对袁家兄弟与自己对峙的局面,在对方有地利、人和与粮运便利等优势,短时间是难以打破僵局的情况下,不愿意枯坐军营的曹操,把目光放到江东。怕孙权有像他大哥孙策一样,取道扬州袭击许都后方的意图,派人以朝廷名义,命孙权派自己的弟弟或儿子到京师来来任官。任官是表面好听,实质就是人质,曹操想企图以人质来胁迫江东,不得有轻举妄动的行为。

吴郡,收到来自许朝廷下达给讨虏将军孙权的命令,选任弟弟或是儿子到京师任官。这封信让江东部属一看,顿时议论纷纷,认为是曹操幕后操控朝廷下达这个命令,意图让江东屈服。重臣张昭、降服严白虎后成为孙家谋主的秦松等人,对于这道命令犹豫不决,为什么呢?以朝廷名义下达,如果拒绝就是抗命,曹操可以以这罪名取得大义名分,用司空身分代替朝廷讨伐江东,届时将陷于被动情况;如果遵从命令,等于江东自愿送人质去许都,日后曹操可以对孙家任意驱使,如果有违抗的情形,不仅人质不保,更取得攻打江东的名义,不论是否接受都将陷于被动,至此迎奉献帝于许都的真正威力正式展现,已然离世的袁绍生前没有受到此牵制,或许是万幸,否则定会视为奇耻大辱。

周瑜这番话,说到孙权心中最深处。吴太夫人也认同想法,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向来把他当儿子对待,你也应该把他当成兄长对待才是。」曹操要求人质的事情,孙权没有直接拒绝,反而用拖延的方式使得找不到借口对江东降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